散文:有一种温暖,让我眼眶湿润(王小侠)
这个庚子年,不一样的春节,注定是和往年不同的,也注定会发生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随着年前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武汉封城的消息随之传来,随即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大家在家尽量不出门,这一个决定彻底打破了全国人民过去一贯的过春节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的写作者,这些天我真想如果能有渠道报名去武汉前线,我将坚决报名,去采访也行,搞后勤也行,但是现实是不允许的。你采访有救人重要吗?我能救人吗?后勤人员也不缺,去了只能是添乱,我相信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心急如焚,前线缺的是物资、物资啊……
2月7日晚十点多,已经窝了七八天的我正在家百无聊赖地看手机,长安作协群一条消息跳了出来:如果大家愿意,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咱们长安作协捐助抗疫前线一点款,面对灾难,生命的脆弱让我们感到无力、无奈,还不如实际一点,随意多少,不勉强,代表我们长安作协发一点声、出一点力,不知大家愿意不?如果愿意,发到群里,玉亭秋统一收,汇聚一起,最后交给相关部门或买实际需用的物品。
这条消息是长安作协主席张军峰发的,尽管这个倡议发得谨小慎微,带着商量的语气,他深知文人很少大富大贵,大家都不容易,所以估计也是他焦灼而艰难的决定。令我感到吃惊的是等我上了一趟卫生间再打开作协群,已经有好多人捐了款,有的人竟然不是作协会员,而是托作协朋友代捐的,有本地的,外地的,有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还有近八十岁的老作家。有些老年人不会玩微信,不小心收了红包,急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退回;还有的说真急人,关键的时候微信里却没钱了,还有的说实在不好意思,等我孙子回来再捐,我不会操作。直到凌晨十二点多……凌晨四点,还有人在捐款,第二天早上玉亭秋继续收红包,应接不暇,一边收一边核对,唯恐漏掉了哪一位捐款者,辜负了大家的一片热情和爱心。还要不时地把捐款明细发布到群里,觉得脚手都不够用了。有的人竟然捐款不留名,这是谁?捐了五百?玉亭秋在群里问着,可是始终没有人回答,我也是一夜都在浅睡失眠状态,我的眼眶湿润了……
许多感人的事让我心潮汹涌。群里的王新荣老师母亲刚去世在家里忙老人的事,等到他忙完才看到,于是他说要捐三百元,军峰说,你家里刚过完事,谢谢了,捐款也已截止了,于是群里好多人在安慰他,我想那个时刻他的眼中一定有泪。姚竹梅、桃之夭夭带来了朋友的委托代捐,三色堇,刘凤珍等等这些作协的朋友们,还有过了捐款时间的戴忠钰,可是他们很坚决要捐,不收都不行。
这些都是会员们和朋友们的一片心啊,拒绝都拒绝不了,一个个真诚的态度难以忍心拒绝。
据统计,第二天不到半天时间就收到爱心捐款一万七千多元。我在想,在大灾大难面前,会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群体,渴望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爱好写作的人,都抱有一颗良善的心。
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流淌,这是一种文人的情怀和担当,虽然我们囊中羞涩,但是我们精神并不贫穷,理想让我们内心充实而丰盈。我终于明白了啥叫文化自信,啥叫文如其人,一个没有担当心胸狭隘的人我敢肯定,他(她)绝对写不出春秋好文章。这个无形的力量和大爱情怀来自文字的力量,来自文学的担当……
第二天,军峰又开始发愁了,收了大家的捐款就一定要让这些钱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民主与透明一贯都是长安作协的做事风格。于是又在群里征集大家的意见,有人说交给武汉红十字会,有人说还是交给韩红最靠谱,有人说交给火神山医院,有人说不如买成口罩等紧缺物资邮过去,有人说我们长安派的医疗队已经去了,可以捐给他们所在医院。但是武汉红会因其表现让人不放心,口罩又买不到,武汉医院也联系不上。民主集中制这时发挥了充分的作用,有人建议我们恰恰忽略了守护着我们身边的一线人员,那些冒着危险的社区干部、保安人员、村庄的执勤人员,还有义工,他们夜以继日登记、消毒消杀、测量体温等等。二月春寒料峭,他们忍着严寒甚至忍饥挨饿在坚持工作,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守护者。而且最近全国抗疫物资匮乏,长安也是一样。最后终于决定交给长安区防疫指挥中心,但是经多方联系后人家说不收捐款。还是买成物资吧,可是紧急关头,物资紧缺口罩断货,于是群里又开始了一片接力,这个说能联系到卖酒精的厂家、那个说能联系到卖84消毒液的,就是联系不下卖口罩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气氛热闹又和谐。经过多方联系协调,除了口罩,其他物资终于准备好了。
2月8日、9日连续两天,长安作协张军峰主席带着张立和玉亭秋开着自己的小车将酒精、84消毒液以及方便面、火腿肠等物资送到第一站长安廉租房小区;第二站又给杨庄街办二龙峪村送去了物资;第三站是长安区扶贫办包片的长乐小区;第四站又给杨庄街道石翔沟村送去了爱心捐助物资。
疫情还在肆虐,2月10日因为没有买到捐助的紧俏物资只能停一天,经过多方周旋,终于又能买到了,第二天长安作协的爱心捐助旅程又开始了……
2月11日,正月十八一大早,长安作协一行就来到长安区社保小区,给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值班人员送来了酒精、84消毒液、一次性手套、方便面等物资。上午十时半,他们又来到位于五台街办的东尧村、新农村,车不能进村,于是下来把东西搬过去……每到一处,都将提前准备好的捐助物资分发给一线抗疫值勤人员。每到一处,收到捐助物资的执勤点人员都交口称赞,并强烈要求一定要把最诚挚的感谢传达到每一位爱心人士的心中。
无华的行动,需要藤条一般的韧劲。做一件好事容易,坚持做好事确实不容易。去年那个生活无着落的作家遗孀接过作协送来的会员捐款,激动得落泪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这还不到半年时间,这种大爱精神在长安作协这个小小的团体里继续传递着……
三天时间,长安作协张军峰、张立、玉亭秋等人不辞辛苦,马不停地,自己装卸,自己运输,还要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连轴奔波,早已疲惫不堪。而且你想想,不是特殊时期万不得已,谁愿意用自己的爱车装运大量的84消毒液和酒精这样的危险品。
当然,作协群里还有许多人积极参与,9号早上,黄耕、张培忠等赶到了捐助一线一起帮忙。我受着大家的鼓舞,连夜赶新闻稿,尽量在第一时间将正能量及时传达。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
我在写新闻稿子的时候将去一线这些勇者在报道中提名介绍了,但是军峰却坚持不体现人名,他说,不管谁去都是代表作协群体的爱心,这是应该的事情。非常时期人来得越少越好,大街上谁也不知道谁是疑似病人,是不是有人处在潜伏期,潜伏期并没有症状,路远的就更不要来了,地铁公交都是危险源头……
长安作协的爱心捐助已经过了几天,今天疫情还在继续,我还是响应号召宅在家里,不给国家添乱,但是我总觉得心里有些话不吐不快。
我曾经是一名称职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就是尊重事实的真实记录者,该体现的人名一定要体现,那些感人的事迹虽然不大,但是足以让我感动。于是我毅然拿起了鼠标,我要把这次爱心捐助中涌现的人物和感人事迹一一记录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新闻人的神圣职责,这份温暖将激励着我在写作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这是一个小小的团体,一个由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组成的团体,但它的能量不亚于一个爱的反应堆;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家里兄弟姊妹有时候也会因为意见不统一发生争执,甚至争吵,但是过后还是像一家人一样谁也不去计较。
这个团体的人有担当,会员有爱心,何况现在国家有难,在新型冠状病毒这么大的疫情面前更是义无反顾。文字有温度,行动献爱心,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长安作协全体会员彰显了一种大爱情怀,展现了文人骨子里的良心。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大难之时,每一点爱心都是温暖的。切莫小看这小小的温暖,但愿这种温暖化成爱流,万涓成水,终究汇流到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