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文学的“盗火者”——从董颖夫先生策划出资组织长安优秀文学作品评选活动谈起(杨广虎)
12月20日,改革开放四十年长安区优秀文学作品颁奖典礼在长安文化中心举办。这个冬季,西安雾霾笼罩,有些寒冷;此次颁奖典礼的如期举办,给长安文坛带来一股“暖流”,充分展示了几代人长安文学群体,让文学爱好者、社会有关人士等相信,文学依然神圣,文学给我们滋养和慰藉。
本次活动由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宣传部、西安市长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西安市长安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长安作家协会、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新闻广播《文化三秦》协办。活动自今年6月开始,共征集到长安籍作家正式出版的书籍67部,邀请省市名家进行了评审,共评出优秀文学作品18部,其中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2部,散文集5部,诗词赋3部,文史著作2部,文学剧本2部。评选公开、公正、公平,评出的各类作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文学价值,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长安”的历史巨变和生活变化,展示了长安文学的整体实力。在征稿要求中特别强调,“参评作品的作者必须是长安籍在长安区单位、农村的工作者。”充分凸显了对长安文学写作者的关爱、鼓励和奖掖。
其实,这次活动,应该感谢——策划出资组织长安优秀文学作品奖的当事人董颖夫先生。用他的话来讲,终于“圆梦”了。早在2006年策划组织柳青文学奖的时候,就曾提议在“柳奖”内专门为长安设立一个长安优秀作品奖(长安文学奖)的子项,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这个久久埋藏的心愿、梦想终于在2019年年底实现了。
董颖夫已经七十多岁,每次见他穿着简朴,但精神抖擞。他是一名有文学情怀的老人。从小热爱文学,在其一生中,无论是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坎坷,无论是含泪弃文从商,一颗“文学依然神圣”的初心和情怀永不褪色,由一名很有前途的业余作者,成了长安乃至陕西、全国出色的文学活动组织者、实践者。1996年夏天,董颖夫和老友陈忠实驱车来到神禾塬上,看到柳青墓凄凉的情景,决定自费征地修建柳青墓园,2006年作为长安区政协委员,董颖夫发起倡议举办柳青诞辰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他首先提出了设立柳青文学奖的倡议。拿出了10万元来作为柳青文学奖的首批启动资金。在他的带动下,长安籍企业家纷纷捐款,十几位企业家和单位共捐款100多万元,筹集到了柳青文学奖基金。次年,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董颖夫被选为常务副会长。此后,柳青文学研究会编辑出版了综合性文艺刊物《秦岭》,至今已经出版近乎50多期。2009年4月,首届“柳青文学奖”评选,现在已经举办过五届。期间建设柳青广场、柳青雕像、柳青纪念馆,编排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董颖夫一直自己省吃俭用,在幕后默默地四处奔走、勤苦付出,靠一颗恒心和坚持,高举“柳青”这面文学信仰的旗帜,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给人以正能量和精神支柱。砥砺前行,涌现出了一批好的和比较好的文学作品,鼓舞着长安作家。这说明了什么?董颖夫先生有着自己超前的目光和判断,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关怀和仁心,有着坚不可摧、长久以来的文学情怀。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社会各方精心打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号召“柳青”文化品牌现在已经成为长安、陕西、全国的文化“名片”和精神灯塔。
2018年底,在长安区文联、作协组织召开的座谈会上,董颖夫宣布:出资10万元,奖励长安的优秀作品。话音刚落,会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鼓掌声,我作为其中参会的一员,也为他慷慨解囊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不想让文学蒙羞,他想给长安文学“添砖加瓦”,让文学在物欲的市场面前,成为人们心灵上的“航灯”。
弘扬柳青将神,助推长安文学的发展,是董颖夫的人生目标。长安是他的生养之地,文学是他的精神食粮,长安、文学,是他难以割舍的情愫,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坚守文学的高地,为文学青年搭建成长平台,为更多文学创作者提供展示机会。
五十年代初,著名作家柳青来到长安县任县委副书记,深入生活,扎根皇甫14年,他结合农村生活亲身经历,创作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创造了一个文学的高峰。改革开放以来,以董颖夫为代表的一大批长安文学写作者沿着柳青的足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着大胆的探索和艺术创作,写出许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在西安、陕西乃至全国文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古希腊故事传说普罗米修斯从众神那里偷到了火种,并将其带到了人间,从此人类的夜晚不在黑暗,文明也不再茫然,然而普罗米修斯却被众神施以重罚。在中国古代,“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人类的发展,总离不开勇敢的先驱者,不怕牺牲的勇士。文学一样,除了甘坐冷板凳、独守精神灵魂的作家,也需要伯乐,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和生活必备,需要伟大的精神引领,才能让一个作家能安心写作,完成“马拉松长跑赛。”国内国外,有以个人名义出资设立文学奖的,但不多,长久持续坚持的更少;陕西过去也有吉元文学奖、505文学奖等,在长安,就董颖夫,策划出资组织长安优秀文学作品奖,他像“盗火者”一样,润泽长安文学,培养文学新人,让我们在生活的夹缝中看到曙光,文化自信,看到了属于我们的光芒。历史终将记住,这些文学的脊梁!
他坦言:“人的一生总要做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我为弘扬柳青精神所做的一些工作,是为了鼓励人们以后也在文化领域、精神领域、文学领域多一些关注和投入。尽管有不少人说老董拿自己的钱去干这些没效益的事很傻,但我更看重的是长久的社会效益,看重的是一种精神和信仰的传播。”董颖夫先生,以自己不凡的精彩人生,长久以来的文学情怀,砥砺我们前行!“我希望奖励‘长安优秀文学作品’这种带有鲜明民间视角的文学价值取向是对‘柳青文学奖’的一种补充,是柳青精神在长安的又一种诠释和解读,是文学长安的再出发”。长安文学再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长安文学有以董颖夫为代表的一大批人的支持和关心,定会开花结果,香飘四方。
2019.12.26
作者杨广虎,男,硕士,74年生于陈仓,现居长安,89年公开发表小说和诗歌。著有历史长篇小说《党崇雅·明末清初三十年》,中短篇小说集《天子坡》、《南山·风景》,诗歌集《天籁南山》等。获得西安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第三届陕西文艺评论奖、首届陕西报告文学奖等。1996年—2016年在秦岭终南山生活。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等。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省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走进冯家山水库(杨广虎)
- 下一篇:散文:丝路石泉,“鎏金铜蚕”美丽的故乡…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