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尹村有个幸福院(王小侠)
初冬,山里已经下了第一场雪,乡村的街道冷冷清清,而这里却传来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走进干净的大院,舒适温暖的活动室,整洁的休息室、卫生设施齐全的厨房,正值开饭时间,只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正端着一个大饭缸,里边是满满一缸油泼扯面。
叔,幸福院饭咋样?好么!我还能咥一大缸,问起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情况时,老人无比自豪地说,我叫刘满堂,我儿我女都在城里干事呢!孙子都大学毕业了是公务员,我说,那你儿咋不把你接到城里去呢?老人说,儿女都争着接呢,我才不去呢!村里这么好,自由自在,还按时有饭吃!
原来这就是今天慕名而来的位于终南山下王莽街道的一家村办敬老院—尹村幸福院。
尹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走进村中干净的街道,宁静中透着文化气息,观看村里的文化墙,有革命志士、厚德乡贤、文化达人、能工巧匠,其中有革命志士刘崇英、千首诗人剪纸王何兰芳等。还有从1929年流传下来的曲子社,目前还有书画院,这里民风淳朴,特别是这一届两委会在关心下一代的同时特别关心老人,时任村主任兼副书记的刘新民说起幸福院时脸上洋溢着一种对老人的亲情和自豪感说:“咱把村子的老人安顿好了,在外边工作的儿女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也不是村里的年轻人不孝顺,有许多是忙得顾不上,大多数老人在城里觉得住不惯,不畅快。”他曾经是一名二十多年服务于陕西电力行业的老板,用一个电力人的大爱情怀致富不忘乡邻,自从他上任以来给村民办了不少好事,人们交口称赞。
村里有个八十岁老人叫刘安荣,儿女在外打工,老人腿不好,于是作为村主任的刘新民就自己掏钱给老人买了一个轮椅送去,老人激动得流下热泪。
刘从虎是个党员,是从部队回来的,有两个姑娘都出嫁了,在城里也有房子,他说,我还是喜欢住在村里,首先幸福院的饭可口,我的牙不好,这里的菜烂、馍软,馍都是做饭的自己蒸的,再说了,文化生活也挺丰富的,白天锻炼,看个电视,有时练个毛笔字,晚上还有戏看!
五保户王养性有些智障,尽管上边也派有扶贫干部来看望,可是每天的吃喝照管还是问题,经村委会商定,把他接到幸福院。还有低保户田方、村民高春学是半个智障,老伴儿还是残疾,属于村里的至贫至差户,房屋漏水属于危房,经村委会研究给他解决了一院庄基地,并申请了上面的政策补助,由村委会派人给他修房子,还有一个村民心里过意不去给村主任刘新民提了十几块钱的水果表示感谢,他坚决不收,最后老人差点下跪,他连忙扶起欲下跪的老人说我收我收!顿时彼此的眼中都浸出了泪花,像这样的例子在尹村这个文化村司空见惯,村委会的领导们说,都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村中陕西省人大代表乡镇企业家陕西美佳日化厂董事长刘旭东说:“刘新民致富后不忘家乡,以自己的能力回报乡党,自从他上任以后,做了许多善事,最大的功劳是把村上的老人组织起来住到幸福院,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人,在家吃饭就是买几个冷蒸馍,根本谈不上质量。这里一天只收十块钱,每天虽然是家常便饭,但吃着是煎火的,三百块钱要吃九十顿饭,尽饱吃,老人们在一起拉拉家常,也可以消除老人的寂寞和孤独,这真是办了一件实事,对良好的社会风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据负责幸福院的王耀民介绍,这里还不定期举办许多文化娱乐活动,置办了许多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特别是在重阳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的时候组织老年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在外边请舞蹈队给老人表演,老人爱听戏,村里本身就有自乐班。定期给老人改善伙食会餐,去年重阳节就在院中摆了二十六桌,资金不够,村中几个领导班子就开会商量怎样筹措资金节约成本,还有一些村中经济较好的人的捐助。在管理上严格把关,王耀民当院长,村上委派村委会委员刘师娃负责监督,每天有专人给灶上送最新鲜的蔬菜,因为是给老人做饭的食材,作为供应菜的村中小伙说,我就光收个成本,最近猪肉价格飙升,就有个人的儿子主动给幸福院掏钱割肉,说别说交300元,就是交600元我也愿意,而说起来大家也许不会相信,具体负责幸福院管理的王耀民每月的工资只有五百元,每天还得给老人做思想工作,一会儿这个给他汇报,一会儿那个给他告状,他像管理了一帮孩子,他说:老小,老小,老了就小了,不过老人好哄,我给他们讲个笑话一会儿就逗笑了!当然也免不了受委屈,但是为了村中的老人,他一直坚持着,已经坚持了两年多。
幸福院做饭的是村中的媳妇刘焕利,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人朴实干净利落,将厨房收拾得干净整洁。她说:“每周定有菜谱,可适当调整,每顿饭都征求大家意见,最后少数服从多数,老人牙口不好,主要是菜要软和,尽量做到不重样,每天碗筷都要消毒,饭菜留样”。村中有个老人马改兰明年就七十岁了,是个盲人,儿子和媳妇都在西安工作,老人说:“我这眼睛不好,儿女把我接到城里我啥也看不见,得要专人伺候,孩子们啥都干不成,如今有了幸福院,不但吃得好,心情也舒畅,天天像过年一样。”说话间,老人要上卫生间,刘焕利的儿媳妇齐香梅是村里的会计,闲了就来帮助婆婆一块照顾这些老人,她搀扶着马改来去卫生间后马上倒上热水给老人洗手,过了一会儿,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扯面刘焕利就递到了老人的手上。平时太阳好的时候老人们就在院里的健身器材旁边晒暖,天冷了,活动室里有空调。
通过在村中的走访,有些村民还存在一些观念上的障碍,有些年轻人怕把老人送到幸福院,有人说孩子不孝顺,其实老人非常想吃住在幸福院,基于这种情况,刘新民和负责人商量,可以白天来这里吃饭,晚上回家休息,白天没参加幸福院的老人也可以到院中聊天锻炼。迎面走来了一个戴眼镜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是个八零后叫刘洋,在西安上班,他说:“因为孩子太小刚学会走路,我妈要到城里给我带孩子,但是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开车回村里,我是从这个村子走出去的,老人对村里也有感情,现在村子干干净净平平展展,孩子在村子的广场可以随便撒欢儿,我妈说等我孩子上学了,她还是要回村子里住到幸福院,还是村子住着舒服。我尊重我妈的决定,我觉得孩子的孝顺最主要的就是让老人感到幸福快乐。”
短短的两个小时,我已经被尹村的人情味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因为不管是院里的人还是在村中随便问一个人,大家齐声夸赞:“尹村领导没私心,是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事的,共产党就是好!”村主任刘新民说,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几天准备再想点办法,争取一点资金,力争把老人的休息室搞成标间,这样冬天老人上厕所就方便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因为村中有刘新民这样一心为公的村主任、有刘旭东这样不管村中谁有困难都愿意帮衬,还不时给村中提建议的乡贤,还有刘焕利、王耀民、刘师娃等默默无私的奉献,尹村的社会风气非常良好,村民把百善孝为先排在首位,谁家的孩子不孝顺那是要被人笑话的!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