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环山路沿线村庄 修建“进村门”有了标准
秦岭北麓环山路沿线村庄的“进村门”,该如何修建?近日,我市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予以规范,并从功能、安全、造型、布局、生态、人文等方面,提出六点建设标准,其中明确指出,要坚决杜绝贪大求洋、造型夸张、过于厚重的牌楼建筑。
日前,我市印发《秦岭北麓环山路沿线村庄进村门规范管理办法》,要求以建设“五美”村庄为目标,按照“多村统一规划,区域一体建设,串点出彩成景”的标准和要求,加强村庄门户景观建设,塑造村庄发展特色,提升环山路沿线面貌,展示美丽西安形象。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六点建设标准。
功能标准:根据建设标准,“进村门”设计要对村庄总体规划、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特征和经济产业特色四个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寻找宏观背景与微观实体要素之间的契合点,打造具有特色的入口空间形象,充分发挥“进村门”的展示功能。
安全标准:环山路沿线“进村门”的规划建设位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应设置在环山路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5米。同时要合理处理村庄外围道路与内部道路的衔接和转换,注意人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入口分开,确保进村入口空间的流通性。
造型标准:坚决杜绝贪大求洋、造型夸张、过于厚重的牌楼建筑,其规划建设高度应符合《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环山路以南“进村门”的建设高度总体不超过9米,个别轮廓不超过12米;环山路以北500米建设高度总体不超过9米,个别轮廓不超过12米,500米至1000米的建设高度不超过12米,个别轮廓不超过15米。同时要配合村庄规模和周围景色合理建设,做到比例尺度合理恰当、色彩搭配相对统一,使建筑的体量和风格与环境相协调。
布局标准:应根据进村道路的长短,合理运用地形地貌、石刻石碑、雕塑小品、古树名木等方式丰富门户景观层次、塑造村庄特色,在不进行大面积铺装的情况下,形成层次分明、尺度适宜、收放有致、感受亲切的空间布局。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型村落、历史文化旅游型村落和传统村落宜在出入口建设小型公园、绿化广场等塑造和彰显生态人文资源。
生态标准:应尽可能运用当地特有建材,减少建设花费,同时体现出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特别要结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突出门户景观的绿化、美化效果,选择乔木配以地被植物或乔灌结合,形成有宽度、有厚度、不断档的绿化生态带,体现秦岭北麓村庄特有的乡土气息。
人文标准:“进村门”建设与美丽村庄建设要相互结合,立足于代表村庄特色、反映村庄人文、体现村庄发展的指导原则,打造自然景观,挖掘人文景观,唤起村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真正塑造重颜值更重气质的美丽村庄。
在保障措施方面,《办法》明确,沿山区县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要加强“进村门”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创建示范标杆,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加强“进村门”建设管理监管,健全覆盖秦岭北麓环山路沿线“进村门”的规范建设管理体系。(记者 康乔娜)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