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常务站长文章“登上”《中华散文》月刊
长安人网讯 2008年6月最新出版的<<中华散文>>月刊,在“我的故事”专刊发表陕西资深新闻人、长安人网站常务站长卢剑利的文章〈记者采访竟借钱买粮〉。这是继北京<<时代中国>>杂志2007年1月发表卢剑利的文章<<秦岭古栈道:中国古代的“高速路”>>之后的又一精品力作。
《中华散文》月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大型知名文学期刊,月刊浓缩散文精华、会聚名家手笔;大中华的视野,大众化的品味。如歌行板,直追汉唐余韵;鸳鸯蝴蝶,再现魏晋风情;锋锐一派,不让李敖鲁迅;谁说午夜,就无阳光降临?摒弃浮华,尊崇质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厚重。
附 卢剑利文章
记者采访 借钱买粮
精心策划去暗访
1999年9月,时任《三秦都都市报》记者的卢剑利[中],在陕北子长县采访调查国家储备粮被卖事件。
当天下午,我们如约来县粮食局收储中心,与主任交谈后,这位主任答应只卖给我们一百吨“美硬”,价格为每公斤为1.68元。我们提出价格太高的话题,这位主任
为抓证据借钱买粮
既然已经当着中心主任的面承诺要购买一部分“美硬”,这钱从何而来?我俩一下子犯了愁,特别是买的粮食还不能太少,以免对方怀疑,经过与线人协商并请示报社领导同意,我们暂借了“线人”人民币10000元,决定购买5吨“美硬”。
次日一大早,我们在子长县城雇了一辆货车,准时赶到收储中心,见到刘主任讲明情况:这一次我们先用货车购买5吨“美硬”拉回西安,剩下的95吨改日用火车托运,主任信以为真,很是高兴,亲自把我们领到粮库提货,在交钱开票的时候,粮库的工作人员只注明小麦5吨合计8400元,我当时心想,为抓证据,必须在发票上注明“美硬”,再三请求下粮库人员才重新开了一张购粮发票。
卸粮农家再采访
离开县城后,我俩考虑:究竟他们变卖了多少吨粮食?我俩商量,先离开县城,将5吨“美硬”拉到了延川县永平镇一个山村,将5吨“美硬”暂时寄放在一位老农家,给人家讲明因车辆出了故障,暂时寄存,每天50元看护费,一周之内我们来拉货。
雇人卸完粮食已是下午5点多,我俩决定又“杀回”子长县,我们租了一辆出租车连夜赶到,与“线人”联系后,听他说粮食收储中心没敢动用县城附近的“美硬”,将100多吨“美硬”卖给山西,是从离县城有40余公里的一家粮库调的货,我俩当场拍板就到这家粮库采访。
9月的陕北夜晚风沙较大,虽然天气很好,但离县城40余公里的路全都是土路,路途颠簸2个多小时,赶到这家粮库已是晚上11点多。到了粮库,记者看到窑洞区只有一间房层亮着灯,随机敲门进入,只见一位年约40的中年男子,醉意朦胧,独自喝着闷酒,办公桌放着一盘花生米,旁边放着一瓶已喝完的“西凤酒”,还有一瓶只喝了一点,那人昏沉沉地问我俩:干啥?我们说是记者,那人立即站起身,摇摆不定的拉我俩坐到他跟前,并说:他平生还是第一次见到记者,见到两位非常高兴,说着便拿着两个玻璃杯子,咕咚……咕咚……倒满两杯,又给自己满上,说:来咱们把酒干了再说事,我俩提出有事不能喝酒!那人说:“你俩把酒干了,你们采访啥我说啥!”为了采访到证据,我俩二话没说,拿起盛满酒的杯子一饮而尽,那人连连竖起大母指不停的说:“好样的、好样的……”
图为卢剑利到子长县这家粮库与保管员攀谈了解情况 启子 摄
经过与这位中年男子的谈话得知,他是粮库的专职保管员,他说不久前县粮食收储中心从他管理的粮库提走“美硬”100吨,说着说着他还拿出了帐本让我们看,同行的启子赶紧拿出相机拍了照。随后保管员又把我俩带到粮库查看了提走“美硬”的空档库房。
当天晚上,我用了一个多小时,将稿件一气呵成,准备上版时,陕西省和延安市十多位相关领导给报社老总打电话,希望缓发此稿,好在杜耀峰总编坚持顶住“说情风”,稿件最终在报纸头版倒头条刊出。正是我俩深入一线的采访,给省上联合赴子长县调查组提供了有利依据,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子长县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变卖国家专储粮125吨,其中,120吨卖给了山西省榆次市粮食批发市场,另5吨卖给了记者。我俩对此连续跟踪报道,直到有关部门处理了子长县粮食局副局长、收储中心两位主任后结束。我们共在报纸上发表相关稿件6篇,进行了有力的新闻舆论监督。
通过这次子长暗访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深入一线调查的重要性,更体会到了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力,对此我将锲而不舍、一如既往。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个人自费出书热该不该降温
- 下一篇:长安李勇志和他的奥运回文诗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