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何家营鼓乐
由西安驱车南去约13公里的长安区何家营村,本只是偏僻一隅,却因这里有个鼓乐社而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那何家营村就位于谲水之滨、神禾原畔,冬日原上风声带哨,夏天枕畔水声潺潺。何家营鼓乐社成员之一的张昭先生对这一带的掌故耳熟能详,他说这里是唐朝天宝年间何昌期的军营和庄园所在地。何将军晚年偃武修文,组织鼓乐社演奏唐代盛行的乐曲。以后,奏乐之技在何家营世代相传。村民们在农耕之暇,吹笙弄管,敲锣击鼓,自得其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驰名中外的长安何家营鼓乐。
何家营鼓乐社的门面不大,间杂于一片民房当中。跟一般民房的区别在于,它的里面暗藏着悬关。门面窄小,一旦进去,地方却大。南北前后两座大殿北边是乐社平常排练和接待来宾的地方;南边为陈列馆,陈列展出了丰富的鼓乐资料,有唐开元五年乐谱复制件,以及各乐社流传下来的演奏曲谱。院内墙体地面皆青砖砌之,砖缝有杂草相间,在春日的和风旭日下,向人们昭示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一如这鼓乐,虽历经沧桑,依然生机勃发。
乐社的掌门人何忠信先生及张昭先生招呼着大家,一声“走!看看咱的鼓乐!”观众鱼贯而入,演员们早在大殿里候着,反倒鼓掌欢迎我们这些观众,民间艺人的朴实和好客,令我们受宠若惊。看那演奏阵容,左右两边各是鼓、笙,一边打击、一边管弦。打击乐器有鼓、锣、铙、钹、木鱼、水铃、云锣、方匣子等 20余种。吹奏乐器有笛、高低音笙、管等。看那阵容,演奏人员有一二十人, 开篇时钹手先疾击手中铙儿,登时鼓声爆响,笙声扬起。唐宋遗音,恍若天籁。观众一时竟忘了置身何处,遗忘了朝代,仿若皇戚贵族,连声叫好。
看人家乐手演奏时各司其器,配合默契,简直不可思议。鼓手一人司数鼓,大鼓声闷,如瓮中鸣炮;小鼓声脆,如锅中炒豆。钹手则把两片铜片子拍得山响,尤其是《将军令》“坐帐”一段,钹手将那一对钹儿上下翻飞,如排山倒海,又如猛龙过江。在看那些笙手,脑袋随乐调摇晃着,笙声如香火缭绕着。左边打击乐激昂、右边吹奏乐悠扬,一高一低,抑扬顿挫,有阴有阳。徐缓时如清风月夜,天上仙乐从云霄徐徐飘来,令人陶醉,刚健时又如松涛飞瀑,壮丽明亮声响万壑!如夏日里吃火锅时喝冰镇的啤酒一般舒畅,浑身毛孔时合时张……
何家营鼓乐社成员之一的张昭先生称他们的鼓乐是“中国古代的交响乐”,演奏形式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类。行乐是在行进中演奏的,乐曲配器比较简单,曲调多为音牌子的散曲,节奏规律,严整不序,配有由50余人组成的阵容壮观的仪仗,坐乐则是坐着演奏的,曲调为套曲,曲牌多样,且与打击乐混合演奏,阵容庞大,配器齐全,演奏场面整齐壮观。听完的确有这样的感慨!张先生解释说演奏用的乐谱均为唐宋俗字谱,我看其乐谱,如读天书! 这几年来,长安何家营鼓乐社成员到过约旦、并与印度、英国、叙利亚等国的艺术家进行了艺术交流。然而,由于其毕竟是活跃于民间的艺术形式,虽然珍贵,但却不被太多的人所熟知,至于扶持资金,更是捉襟见肘……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大拙若巧 顺其自然——在兰增干笔下品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