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永远的韩会长(张继潭)
在陕西秦腔戏迷圈一提起韩会长——韩炜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致认为韩会长是个平易近人且乐善好施的好人。他在我们戏迷圈里是公认的集书法家、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德高望重的人物。他在任多年陕西秦腔协会常务副会长期间,一直在戏迷中花开两枝的成立了书法学会和秦腔协会,利用他在这两方面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厉害了!韩炜韩会长的“瘦金隶书”。瘦金隶书不但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这不,前不久还在法门寺举行的“佛指舍利盛世重光30周年纪念传灯法会”上,他所书写的《心经》条幅,已经由台湾释大正高僧转送给泰国素博巴莫亲王永久收藏。他在戏迷心中津津乐道的永远都是那和秦腔二字结下的缘分和活动足迹。甚至在兰州、北京、新疆等地的戏迷中都颇有影响力,因为他的传播秦腔的足迹已经踏过了这些秦腔热土,经常带领戏迷演出团去交流切磋。
他,韩炜,我们戏迷心目中永远的韩会长,75岁的年龄,高高的个子,前庭饱满,思维敏捷,办事干净利落,说话出口成章。和人见面不笑不说话,有时还会不由自主的拍打一下人的肩膀,表示亲和。他四岁爱上书法,开始临帖,一发不可收拾的习字不辍,成就惊人:曾获得航天杯优秀奖,作品永久收藏省政协,陕西富平万福碑林也为他的“福”字立碑一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独创的“瘦金隶”书已得到北京及省内书法界专家的认可;他六岁爱上了秦腔,不断汲取戏曲的精髓营养,一无既往的和秦腔结缘至今,成绩斐然。我这里暂不详表他在书法上的高超造诣,也不表“瘦金隶”书的如何独到精妙。单就他在秦腔戏迷心目中那“永远的韩会长”形象,特表一番。提起好人韩会长,好事自然会永远也说不完。
韩会长在退休前属部队直属企业主官(厂长),我们广大戏迷对他的熟识是从他退休后2007年担任陕西秦腔爱好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时起始的,在这个发挥余热的岗位上一干就达十年之久,没有一颗热爱群众文化公益事业的热心肠,没有对振兴秦腔继承传播秦腔的热爱之心,是绝对不会坚持守望秦腔这么多年的。他不但在部队练就了一身浩然之气,而且把在部队当领导的干练工作作风带到了退休后的秦腔协会工作中,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身边迅速聚集了一大批秦腔爱好者,和各地戏迷联欢交流是家常便饭,把秦腔的种子四处撒播,下乡惠民演出更是风雨无阻,可以说是戏迷心中永远的韩会长。
提起戏迷在西安各大剧院看戏的美事,广大戏迷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的赞美韩会长。他多年坚持给戏迷发戏票的事情,广大戏迷一提起就只觉心里暖暖的。或许圈外人无法真正体会发戏票的辛苦,甚至在心中嘀咕着认为:发个戏票是平常普通之事。但要坚持多年的发戏票,平均一年要发150多场次戏票的事情,那就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好事、难事了!我们大家不妨算一下账:韩会长坚守业余秦腔阵地近十一年之久,平均每年给戏迷发戏曲研究院和易俗社等秦腔院团的戏票达150场左右,每场平均60人,这样算下来十一年观戏人数在十万余人次之高。最多的场次组织了470个观众。他真是一位专业院团和业余秦腔的义务联络员啊!他联结的专业和业余秦腔的交流互动纽带,着实为秦腔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记得2008年他一共叫戏迷观看欣赏了270场次戏,其中有一次在夏天,韩会长中暑身体不适打吊针,才临时叫一位新会员代发戏票,由于这位新会员不熟悉广大戏迷会员,电话告急,韩会长立即拔掉未输完液的针头,赶到戏院把票发完,又赶到医院继续输液。像这样一心想着戏迷,把自己的病痛置之度外的事情,能有几人?他事后曾调侃的说:我这一年一共发了269次半戏票。这样的调侃,是一种乐为戏迷服务的心灵慰藉之声,是大格局大人品之人发出的痛并快乐之声啊!试想想,这样的带病无偿服务戏迷的半次发戏票,其艰难胜过十次八次的正常发戏票。若果韩会长在为戏迷服务的过程中,戏迷有误会或觉不公不均的怨言时,请千万想想这半次发戏票的感人事迹吧!只要你想起了,曾经的那些不快之心,一定会飞得烟消云散的。而且你从此自己也就懂得了感恩和理解的难能可贵了。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是的,我们戏迷心目中永远的韩会长,这辈子还正在继续做着这样一件播撒秦腔精神文明正能量的事情,实属了不起!
戏迷都反映,和韩会长接触,他身上总是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气息,感染着戏迷只觉得生活美好,暮年幸福,老有所乐。他建立的和关注的微信群,每天清晨5、6点,都会看到他发布的人生感悟的励志妙语箴言,戏迷亲切地称之为“清晨第一眼”。每当打开微信看到韩会长的正能量短语时,如一缕春风扑面而来,顿觉精神倍增,神清气爽!尽管微信网络信息清浊混杂,但我们戏迷是幸运的,因为有我们心目中敬重的韩会长,每天清晨发出的精湛妙文的熏陶,我们就不会迷失奋斗的方向。秦腔是非遗项目,是我们戏迷的精神食粮,既然我们在有生之年有幸遇到了一位善于搞群众公益文化事业的好领导,那我们就坚决支持韩会长的工作而一路幸运下去,多美好啊!
他心善德高,乐善好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夏天,由他和前陕西秦腔爱好者协会副会长王宇海策划发起的,为戏迷积极分子之一的、乐为戏迷发戏票的张利民捐善款扶贫的事,在戏迷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踊跃地参与。我们的两位发起人都各自捐了1000元人民币,还有专业秦腔工作者韩丽霞和梅花团吴安平团长以及青年丑角新秀谭敏等都捐了大量的善款,这次善举共有60多位戏迷参与,筹集款项2万元人民币,显示了这个群体家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弘扬了正能量的互助精神。
爱上了秦腔,美事就会接连不断。每当周五下午一点半,陕西省艺术馆的演出礼堂就会座无虚席,来参演和观看全省各地秦腔自乐班演出的戏迷,就像过节一样欢聚一堂,喜笑颜开,享受着自己排演的精彩折子戏和唱段。不用问,这都是韩会长组织的“周末秦腔大放送”活动。还有在陕西秦腔戏友会的演出大舞台上,礼拜天也经常有专业挂衣折子戏的演出以供戏迷一饱眼福,戏迷还可与专业互动交流来为秦腔的普及壮大做出贡献。这还是韩会长给广大戏迷提供的平台。韩会长现在是“陕西秦腔戏友会”的会长,这是一个连接专业和业余秦腔圈交流学习的更广阔的秦腔天地大平台,我们戏迷有足够的信心相信韩会长在这个大舞台上能风生水起,大获成功!韩会长还是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的特聘学者,民俗专家,还在陕西省艺术馆社团管理办公室负责演出工作。他的知识渊博,固然有他在部队当干部时的多年磨练的结果,但也和他退休后热衷做群众业余文化社团组织工作的热爱坚守、执着演练分不开的。我们戏迷能有幸在他的周围守望和践行秦腔,的确受益匪浅啊!
朋友,你别小看这些群众文化工作,可比那些正规专业院团难领导的多了。你想想,一个松散的群众组织,没有经费拨款,领导几乎全凭对公益群众文化事业的热情和热爱来工作,更谈不上领导和会员享受工资待遇了。会员都是用业余时间,凭着业余爱好来维系和支撑协会的秦腔活动。如果要有演出任务,就会忙坏组织者了,想要的人员往往没时间参加,不合适要的又经常冒着得罪某些戏迷的风险,取舍之间还真是难煞人了!还想保证演出质量,怎么办?这就要靠韩会长的平时有意识的“搭桥铺路”了,要靠平时的人脉广联来指挥若定了。没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往往是很难胜任会长工作的。可我们戏迷心目中永远的韩会长他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漂亮!这有多年的演出记录为证,有多年惠民演出的口碑为证,有省市级专业秦腔院团领导的认可为证,更有戏迷心中那深深的美好烙印为证。难怪,易俗社原社长、著名剧作家冀福记先生曾赞誉韩炜韩会长是:“秦腔界的社会活动家”。是的,这样的高度评价并非空穴来风,是有大量的戏迷秦腔活动为证的。诸如第一届陕西电视台举办的“秦声飞扬”大赛所做的动员、组织、筛选、排练戏迷参与比赛的事情;诸如每年都要聘请专业名演和秦腔梅花奖得主为戏迷培训秦腔知识的事情;诸如他组织的去各地和戏迷联欢交流演出的事情等。都是对秦腔的传承交流和继承。
我知道,淡墨难述全一个人美好的心灵,短文难描尽一个人为人处事的美德。韩会长的好是已经得到了时间的印证,是在戏迷心中留有一席之地的,不是只靠一篇文章来叫人认可的。我写这篇“永远的韩会长”短文,只想抛砖引玉,只想引燃戏迷心中那盏感激韩会长的明亮小灯,来围绕我们戏迷心目“永远的韩会长”手中那盏大灯,共同把“陕西秦腔戏友会”的舞台搞得永远灯火通明,璀璨夺目!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游泰国曼谷和芭提雅之见闻(张继潭)
- 下一篇:散文:陪伴是最温存的爱(张继潭)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