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 亲 的 热 炕(每小平)
“四四方方一个炕,有多没少都能上!”“一个驴、没脖项,大人小孩能驮上。” 两段谜语,形象的道出了热炕的形象。在农村,土炕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或家中有老人、腰腿有病的人仍睡卧在土炕上。
土炕,用胡基、土坯、砖和炕面子垒砌而成。炕是睡觉休息的长方形土台,上面铺垫草席,下面炕洞与墙外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为了利用热能,我家的锅头与炕相通,烟火余热可进入炕洞。“一年烟囱、二年炕,十年锅头也不壮。” 拆除旧炕和烟囱属墙头粪,比人畜粪施田效果还好。从古至今,在北方农村土炕仍然占据着房屋中的一处地方,而且多盘踞在靠门或窗户处。富裕户盘炕在地面用砖垒砌3----5层垫角砖,贫困户直接用胡基土坯垒成,根据炕面子的大小,将炕面子覆盖在用胡基土坯垒成的墩子上,四周再用麦秸泥抹糊严密即可。在炕洞门、四周接壤处,一定要用麦秸泥密封严实。否则。点火生烟后若有漏跑烟雾现象,须返工再用湿软的麦秸泥密封严实。
每当进入冬季,母亲的热炕便成为一家人休息睡眠的地方,也是一家人在热炕上脚打蹬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每当回忆起往昔的岁月,我的双眼湿润、热泪盈眶的泪水止不住的流淌,令人悲痛不已、思念母亲之情由然而生……
曾记得:昔时的天气非常冷,寒风直往人的脖颈、袖筒里钻,雪也下得很大!好多天也消不了,人们走在冻路上硬梆梆的,头上戴顶破棉帽,双手操在袖筒里,猫着腰、穿上布鞋或棉窝窝上学或劳动。上了年纪的老汉,有的将对门襟棉褂褂用腰带缠紧,也有的用草绳或帆布腰带将单薄的棉袄勒紧。脖子上系围巾、手上戴棉手套的很少见,偶尔也有用毛衣织成的手套戴在手上防冻的。
童年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寒冬刮风下雪天、寒风卷着雪花直往人的脖颈里灌。椽巴眼进风、门窗不严实,寒风无孔不入直往房屋内钻,屋内冰冷渗凉酷似冰窖。一家人睡一个大炕,炕面上先铺一层麦秸、再铺一张光草席,盖的被子既薄又小,苫盖不住脚就用棉袄盖上。每年冬季,我的手脚就皴了、严重时裂开血口子、渗出殷红的血滴;有时手脚冻肿冻破、红肿流血,而且每年冬季只要受冻就复发,苦不堪言。
热炕给了我无限的温暖,使我度过了冬季的风雪严寒。为了御寒少受冻,烧好热炕便成了母亲每晚必做的事情。每当放学回家,饥寒交迫冻得将头缩在衣领里、浑身颤抖进屋后先爬上母亲烧好的热炕暖和暖和,不一时冻僵的手脚暖热了,流着清涕的我浑身舒坦,如同从冰窖升到了暖房一般。
日落西山,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纷纷开始烧炕取暖。烧炕俗称引炕或点炕,先给炕洞门里放入柴禾点燃,待火旺后再将柴草末、谷油衣子等细末苫盖到明火上,然后盖严炕洞门,使炕洞内的火慢慢燃烧,确保夜晚炕的温热。母亲娴熟的提上柴笼纳柴、搬运、引炕、煨炕、扇风、明火上苫盖柴禾末子、关严炕洞门一气呵成。湿柴禾常沤烟难燃烧,屋内沤烟使人眼鼻口异常难受,即就是睡到被窝里仍呛人流泪咳嗽不止。有时火没燃烧或柴禾潮湿,母亲便弯着腰、手拿蒲扇不停的扇出明火来,滚滚的浓烟炝得母亲流泪咳嗽不止,必要时用柯杈棍子挑起柴火使其燃烧,以减少屋内的烟雾。
昔时的冬夜,天寒地冻;农村不但缺吃的,也缺衣少穿还缺烧的柴禾。为了备好烧炕的柴禾,母亲在少陵原畔搂过柴草、割过干蒿。在樊川道、潏河旁、公路边割过蒿草、搂过散落麦秸树枝树叶和枯草……为了减轻母亲的劳动,我也用硬铁丝、铁棍扎过杨树、桐树叶,用铁筢子搂过柴草树叶,挎上担笼拿着锨拾过马骡粪,晒干引炕着火时间长、如同锯末产热性能。
冬天虽然冷,但儿时常在雪地里打雪仗、滚雪球、滑冰、翻滚撂跤在雪上尽情的玩耍。口鼻呼出白气,手脚冰凉红肿,直到母亲呼唤吃饭,玩累了就坐在母亲热烘烘的热炕上暖和,接过母亲的热饭碗,一股暖流涌向全身。饭后就钻进热被窝,做美妙的梦。母亲将湿透的棉窝窝放到炕洞里暖干,使我上学不冻脚。寒冷的冬天,但凡到我家来的客人,母亲总要招呼客人上炕暖和,就连吃饭也是在热炕上招待。
暖壶、高温瓶内倒开水暖被窝,再过渡到电热毯、土暖气炉到今天的暖气、壁挂锅炉、空调、地热、电暖器等取暖设备,床板、床垫替代了土炕,土炕逐渐退出冬天为人们供暖的历史舞台。偶尔在乡村遇到用砖和水泥板做成的炕,上面贴上瓷片、干净卫生。炕洞内用蜂窝煤取暖,既方便又热乎。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习惯也在变。但母亲为我烧过的热炕、感人至深的温暖亘古不变。母亲的热炕给了我温暖,也留给了我无限的回忆和对母亲无私的怀念。
感动难忘的热炕,终生难忘的母亲!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谚语: 长安哲理名言(每小平)
- 下一篇:名言:长安哲理经典名言(每小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