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社火
社火的种类很多,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地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等。大都在正月祭社、庙会迎神、祈雨时表演。这一时期组织各种文化旅游别有特色。而宝鸡县赤沙镇的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唯一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它是每逢闰年表演一次。可以说即使是陕西的旅游者也难得一见,若是将其开发出来,可谓是“美味珍馐”。赤沙镇血社火是以水浒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报仇的故事为题材,表演内容主要以斧子、铡刀、剪刀、链刀、锥子等器具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头部,使社火的内容恐怖血腥且十分逼真,故叫血社火,又叫快活。
目前我们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重视已被提上了记事日程,社火是群众性极广泛的文化娱乐活动,保护这样的遗产只要我们稍加重视并不是太难的事。社火的参与者是真正的“全民上阵”,有表演的,为表演服务的,敲锣打鼓的,前呼后拥的,参加的人很多,一个村的男子几乎人人有份。关中地区农村最热闹的是社火场面,人们最爱看的是社火,远近几十里的人都来观看,人山人海,景象极壮观。
在种类繁多关中社火中以下仅从芯子、平抬桌子、高跷等形式做简单简介。
芯子很像耍杂技,给男女小孩化妆,身穿剧装,让其站在“宝剑”锋刃上,或在“树枝花朵”上,或在“玉米叶子”上,或用“刀枪”刺在人物肚子上。昔时由四人、八人甚至十多人抬着桌子。有的桌子上有二三层到四层,有的圆盘转动,如一男(或女)将骑马在中,四周士兵站在转盘上,好像在主将周围跑。如今多是在汽车、拖拉机上装置芯子。看来玄乎其玄,而表演者神态自若,使人不禁惊叹!实际是其中暗藏着弯曲成不同形状的铁芯,将表演者固定在上面。
高跷是青壮年男子表演的,装扮成传统剧目的人物,给脚腿上绑上五尺以上的“柳木腿”,走起路来较为惊险。有的社火队踩着高跷跳着舞令人赞叹。
如果装扮戏剧人物站在桌子上,由人抬着,叫“平抬桌子”。一般一桌一折戏,或一人,或几人。还有“牛拉车社火”,牛拉的车子围布,装一出戏。有时一声锣响,人物快速换装,变另一剧情。不光白天耍,晚上点灯或打火把上街游耍。还有一种社火是装戏中人物,让其骑在各种颜色的马上,抡刀挺矛奔跑。
社火既有造型艺术,又有表演,还有“变幻”艺术。有台社火叫《铡美案》,上有晃晃铡刀。随着包拯一声令下,一声锣鼓响,一把松香火起,王朝、马汉等将陈世美的“头”一刀铡断,令人惊心动魄。
关中的民谣说:“天明了,雨停了,大白杨的社火闹红了。”大白杨村在西安西北,据考证,唐代梨园遗址就在此村。梨园艺术活动的遗风积淀,经过千载锤炼,演出的社火水平很高。该村解放后曾两次被选调上北京演出。大白杨社火主要是芯子,以造型优美、精巧玲珑而著名。村东头和村西头比赛,比艺术,比技巧,技巧越来越高,培养了艺术人才,社火越耍越好,名震西安城。
长安县滦村乡东西留堡、红庙村等八个村堡经常联合组织耍社火。芯子层数多,很高,而且化妆细腻,悬、精、妙,受到群众喜爱。春节元霄节,在红庙村选10亩地为场地,各村社火在此“下场子”。锣鼓鞭炮声中,八村3000人社火队入场,十多万人围观,热闹空前,蔚为大观。长安县贾里村、大吉村、大杨村社火也很有名。
雁塔区三兆村有四个自然村,形成四个社,互相挑逗鼓动,耍社火竞赛。南、北二社长于高跷,东、西二社长于芯子。高跷的柳木腿原高七尺,现仍有五六尺高。四个踩高跷的人抬着一乘古轿,轿中轿顶有两三人装扮成唐僧、孙悟空、白骨精等。芯子有高达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的,因而堪称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陕西系周朝的发源地,有些社火脸谱还残存着周文化“大傩”涂脸的遗痕,从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看,社火脸谱也不乏带有商代的遗风。经历了世世代代的社火脸谱日臻完美。从绘画、设色、章法、布局都有固定的程式,自成体系,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民间艺人大胆构思,想象奇特,利用色彩、图案、线条穿插变化,产生了奇丽的艺术效果,绘制出一面面五彩缤纷、古朴典雅的社火脸谱。其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既简练单纯,又复杂细腻;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给人一种更原始、更清新、更自由之感。
社火脸谱人物众多,古朴无华,开脸严谨,用色讲究,艺人们编了一整套用色的口诀,以颜色来标志忠奸、善恶、美丑。民间艺人根据不同人物进行不同的脸谱设计,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加进象征性、寓意性的纹样,使人物的身份、性格一目了然。
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社火脸谱既古老淳朴,又绚丽斑斓;既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又浪漫神奇;它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走马观花看古会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