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乡的土窑(任应孝)
家乡农村的村子,有一大部分人家,是在南北走向沟道中的道路两边,几丈高的土崖前居住的。在土崖前划一块庄基地,盖房,打院墙,房前安院门。再将院后的土崖面削齐整后,在上面挖一面土窑,一座前有房屋,后有土窑的农家小院就诞生了。
这沟两边的土崖,属神禾原西北部原尾部分,土质坚挺,适合挖土窑。挖成的土窑,能用上几十年不会坍塌。土窑的形状都是上圆下方,一般宽二、三米,高近四米。进窑后,地面向下挖近一米深,然后再向里挖几丈深,土窑就挖成了。土窑的设置,也按照房屋的形式,安有门窗,盘有土炕。土炕都盘在一进窑门挨着窗户的那边,窗户外垒有炕烟囱,有的人家把灶房设在土窑中,盘的锅台还和土炕相连,共用一个烟囱。这土窑建起来,虽然不象盖土木结构的瓦房那样,需要打地基,立木柱,用胡基垒墙,屋顶要用瓦覆盖;也不象盖水泥楼板房那样,用砖垒墙,用水泥楼板封顶,用水泥和沙子和成水泥浆,把墙壁抹光,把屋顶抹平;更不用花钱购买盖房用的全部材料。但土窑要用人力一鐝头一鐝头去挖,挖出的土要一点一点地运出窑外。还要对窑内的窑壁,用黄土和麦草和成泥浆,进行粉刷抹光,也是费力气、费时间的。好在农村人缺钱,但不缺力气,硬是靠人力一鐝头一鐝头将土窑挖成。因此,院后有土崖的人家,都要在土崖上挖一面窑。除了独体窑,土窑还可以挖成联通窑。在独体窑内窑壁上,向左或向右挖一米多长和宽,两米多高的窑门洞后,再挖一面窑,这面窑叫内窑。内窑在面向院内的窑面上,不再挖窑门,但要挖一洞安装窗户,让院内的阳光能从窗户照进窑内,使内窑透气,也明亮。
土窑的窑面,看起来就是一面直立的土崖壁,没有屋檐,没有用砖垒的土墙根。和房屋相比,没有房屋好看。但土窑却有着房屋永远无法有的一种自然功能,冬暖夏凉。在上个世纪还没有空调、电风扇的年代里,骄阳似火的夏天,人们即使在房屋内,在阴凉处,也是手不离扇子。此刻,不管你是从地里劳动回来,还是从其它地方办完事赶路归来,炎热难熬,但只要一走进土窑,一股凉气就会迎面扑来,使你浑身顿觉凉爽,烦躁的心也会慢慢地平静下来。夏夜,在土窑的土炕上铺上一张凉席,躺在上面睡觉,不用扇子扇凉,很快就能入睡。冬天,把窑内的土炕烧热,加上土窑冬暖的自然功能,不用生煤炉,整个窑洞,也和生了煤炉的瓦房一样暖和。睡在土窑的土炕上,使人感到温暖和舒服。..有老人的家庭,更是让老人会住在土窑里,使他(她)们每年能安全地度夏过冬。夏天里吃不完的饭菜、馍,买来吃不完蔬菜、水果和西瓜等,也都会放在土窑里,能保持一至二天不会变质。
土窑还有一道房屋无法有的风景,在它的窑顶崖头上,生长有低矮的枣刺和洋槐树以及不知名的植物,还有迎春花和野菊花以及不知名的野花,它们把窑顶崖头装扮的一年四季景色秀丽。因有了它们在土窑顶的崖头上常年生长,根儿深扎在崖头的泥土中,使崖头不容易垮,对土窑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长在崖头的迎春花,首先开出了黄色的花朵,绿色悠长的枝条,全都从崖头向窑下下垂。象一道绿色的迎春花瀑布,挂在崖头和窑顶之间的崖面上。用美丽的景色,向人们传递着春天到来的消息。随着温暖的春天到来,生长在窑顶崖头的植物,也都会长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更有鸟儿在窑顶的崖壁上打洞造窝,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存。那些四季中不同季节开放的野花,也引来蜜蜂和蝴蝶,在崖头上飞舞。清晨,朝阳照亮了沟西土窑的窑面,住在土窑里的人家,起床后走出窑门,迎着朝阳,在窑门前伸伸懒腰,甩甩胳膊踢踢腿,窑顶的崖头上,传来的鸟儿清脆叫声,令人顿时心旷神怡,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新的一天生活。傍晚,夕阳映红了沟东的窑面,站在窑门前的夕阳余晖中,听着窑顶崖头上归巢鸟儿啁啾的叫声,看着夕阳霞光中群鸟回归飞舞的美影,令人心情愉悦,感到了生活的幸福美好。
土窑的窑顶崖头上,小时候还是 我经常玩耍的地方。春天和初夏时节,和小伙伴们在崖头挖野菜 ,钩折洋槐花 ,逮蜻蜓,捉蝴蝶。秋末初冬,看野菊花开放,采摘枣刺上的酸枣吃。
土窑,住起来经济简单,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就能住进去。有的人家因无钱盖房,在打了土院墙,安了院门,在院内只搭建一间灶房后,就在院后的土崖上挖土窑居住。等到家中经济好转,再在院内盖房居住。废弃的土窑,只要稍加收拾,也能立即住人。村北的沟道中两边的土崖下,就有过去留下来的废弃土窑,窑顶仍然坚固,没有坍塌,常常有流浪要饭的乞丐临时栖身窑中。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有两户从河南先后来的人家,把其中两面窑身较深的土窑,用建在沟道中村上的砖厂捡来的废旧砖坯,从窑中垒墙,把土窑分成里外几小间,当下就住了下来。后来又申请成为我村的社员,在土窑住了好多年,一直没有盖房。在国家经济逐步好转,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后,两户人家又先后返回河南原籍生活。
家乡的土窑,看起来普通,但住起来经济、坚固、实用,它给了人们冬暖夏凉的自然享受,深受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喜爱。随着家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风扇、空调、冰箱、电暖器等也普遍进入农村家庭,人们搬出了土窑,拆掉了土瓦房,住进了楼板房。土窑在被人们遗弃后,也慢慢地被人们忘掉。但在城市中生活多年的我,每当提起家乡农村,仍还会想起家乡的土窑,还有对土窑过去美好的回忆。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村子的涝池(任应孝)
- 下一篇:散文:官路的变迁(任应孝)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