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长安论坛
  • 西部律师网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安子评书画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长安宗教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本月排行TOP10

        • 社火的习俗
        • 散文:逗社火的民俗(每小平)
        • 散文:社火的起源(每小平)
        • 诗歌:看冯村社火有感(马新…
        • 散文:春节前后的点滴回忆(…
        • 西安市四个公路工程项目签约…
        • 诗歌:长安百景(余建本)
        • 赶大集 蒸花馍 买鲜花 快来…
        • 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幸福家园
        • 长安警方为群众完成申领身份…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委副书记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旅游>> 长安古迹>>正文内容

        长安区梁氏族人 想为祖先建座博物馆

        作者:首席记者张佳 实习生冯思茗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3日 点击数:

        据史料记载,顺治三年,梁化凤考中了清廷的武进士。顺治四年被授予山西高山卫守备的职务。顺治八年任江南芜采营参将,负责宁国、太平二府的治安。此后,梁化凤一直在江南任职。顺治十三年,35岁的梁化凤担任苏淞总兵,后升任江南提督,成为手握重兵、扼守江南沿海地区的重臣。从顺治十七年到康熙十年去世,梁化凤一直担任江南提督之职。

        农民要办博物馆,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但长安区小丰村的村民却表示,他们村遍地都是宝,各家各户都收藏着“老物件”。7月12日,记者在村里见到了大批传说中的“老物件”,也看到了这些农民要办博物馆的决心。

        3幅祖先画像颇有来历

        81岁的梁孔俭老人是村中同辈人里最年长的,他说:“我爸当年是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化凤太爷的像藏了起来,要不然今天梁氏族人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长啥样子!”

        梁孔俭口中的“化凤太爷”并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太爷,按辈分算,梁孔俭是“化凤太爷”的12世孙。小丰村里,凡是姓梁的后人,都说他们的祖先是“化凤太爷”。“化凤太爷”是建造小丰村的梁化凤,这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清朝大将。

        12日下午,在小丰村党支部书记梁新平的办公室里,梁孔俭打开了一个2米长的木盒子,里面放着3幅用纱布包着的卷轴,梁孔俭说:“这是‘化凤太爷’和两位夫人的画像。” 他小心翼翼打开梁化凤画像的卷轴后,一张宽1.6米、长约4米的绢画出现在大家眼前。在场的多名梁氏族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幅画像的真迹。画像中的梁化凤穿着官服安静地坐在一张铺着虎皮的太师椅上,脖子上戴着蓝色的朝珠,头上戴着红顶官帽,表情庄重神态安详。

        两位夫人的画像与梁化凤画像的尺寸相仿,也都穿着朝服,其中一幅朱夫人的画像卷轴处还写着“一品诰命”。两位夫人也端坐在虎皮太师椅上,面容姣好、眼神柔和,眉毛、发饰、头冠,越是细微的地方画得越精细。

        梁化凤于康熙十年(1671年)去世,据推测,这3幅画像应该都是生前画的,距今约有300多年。

        保护画像真不容易

        梁孔俭老人早年间听他父亲说,这些画像和24孝图以前珍藏在梁氏祠堂里,每年农历大年初一挂一天,子孙们完成祭奠后再由族长收起来保护。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乱、变故也多了起来,梁氏祠堂里的老物件也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

        据悉,战乱时梁氏族长将很多祖上传下来的东西悄悄分给村中的多户人家,分散保管。梁化凤和两位夫人的这3幅画像就是当年梁孔俭的父亲拿回家保存的。“文革”中,梁孔俭为了保护这3幅画像,还遭到过批判。

        20道圣旨不寻常

        除了这3幅珍贵的画像,梁氏村民还珍藏着20道清朝圣旨。记者见到这些圣旨时,村民梁行洲的母亲从塑料袋里拿出已经有些残破的圣旨,展开后最长的一道圣旨足有3.6米长,上面有满汉两种文字。虽然有的圣旨已经开始褪色,但书写的文字以及玉玺印章还很清晰。从文字内容看,这些圣旨并非都是朝廷颁给梁化凤的,也有其他梁家后人的名字。

        村民梁得利说,“当时梁家地位显赫,在清朝时世代受到朝廷册封,过去村里的圣旨非常多,‘文化大革命’时,不少人家都保存着圣旨,村里光圣旨就烧了几麻袋”。这种说法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就目前还存有的这20道圣旨来看,有顺治年间的、也有康雍乾三朝的,最晚的也在嘉庆年间。

        村民们的想法不简单

        梁新平说:“我们查到的史料显示,因梁化凤屡立战功,清廷准他‘紫光阁画像、配享太庙’。”这些画像是不是当年“紫光阁画像”中的作品,无人知晓,但村民们期待能有文保专家研究一下他们村的文物,让梁氏后人更了解自己的祖先。

        现存的20道圣旨,因为汉字的部分都是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因此阅读起来并不顺畅,村民们也很想知道这些圣旨上都记载了祖先们的哪些事,梁氏一族还有多少不被后人知晓的历史。村上还保留了很多清代的石刻,品相和雕工都非常好。梁得利指着村中央的一对石狮子说:“不久前有人出80万元要买我们村的这对狮子,村民没卖,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东西。”

        梁新平召集了村内600多名梁姓村民代表开会,想在村里建一座博物馆,用来保护文物、展示梁氏家族的历史。目前他们已经向区级主管部门递交了申请。梁新平说:“这么多老物件守护了300多年不容易,但是目前村民粗放的保护方法已经让这些物件受损,我们希望能早点建起博物馆,也希望能有文保专家来指导我们进行保护。”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子午峪连接关中和陕南的重要通道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