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春铁缘”合作社的生意经
长安区鸣犊街道办晓村是省定贫困村,但是晓村有一张名片,这个名片就是村里的“晓春铁缘”专业合作社。在村西的麦田里,有一片白花花的大棚,这些都是合作社搞的。“合作社在发展蔬菜大棚方面很成功,附近的村子现在都跟着咱村学呢!”说起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李毕武很自豪。
2014年5月,在市地铁办的帮扶下,晓村注册成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取了“晓春铁缘”这很有深意的名字。合作社由市地铁办出资50万元作为产业帮扶资金,采取村民入股的形式,当时共有24户村民参股加入,其中13户为村里的贫困户。每股1000块钱,筹集股金17.3万元,建起了5个温室大棚,19个普通大棚。5月11日上午,驻村第一书记胡智军与村党支部书记李毕武、村委会主任李军让一起来到地里,了解合作社下一步的打算,在项目上有啥需要帮忙的。
合作社现在的法人叫李普选,52岁,本村村民。他带着大家先后进到两个温室大棚里,一个种着水果黄瓜,一个种着圣女果,圣女果颜色有红的、青黄的,还有紫色的。“吃吧,都是绿色无公害的!”李普选随手摘了几根水果黄瓜和一把圣女果,用手擦了擦,招呼大家吃。大家尝过后都说味道不错。除了圣女果、水果黄瓜,其他普通大棚里还种有辣椒、玉米、西红柿、莴笋、西瓜等。
“目前主打圣女果,可以说外面市场上卖的圣女果,品质很少有比我们这好的。”李普选说,5个温室大棚,每个占地一亩,其中3个种的都是圣女果,共5个品种,全部用的都是鸡粪、牛粪等农家肥。“种圣女果的,不少是为了图产量,我图的是品质,哪怕产量低些,都没啥。”李普选说,从1月份上市到4月份,一直卖8块钱一斤,就这都供不应求,基本都是上门来买的。另外,他还申请了无公害认证,手续基本上办好了,也注册商标了,“我们这儿很快将认证成无公害蔬果基地了。”
其实,外人都不知道,李普选接手合作社之前,在鸣犊是开店修手机卖手机的,一年收入四五万元没问题。2014年合作社成立时,一开始由村集体经营,后来村上探索经营方式,第二年,交由5位入股的村民承包经营。期间,有几户村民还因为合作社受了益、脱了贫。到了2016年,带领村民致富的重任落在了李普选肩上,由他一个人承包经营。在50亩地的基础上,李普选又发展了47亩地,把规模扩大了。
放着手机店不干,却回到村里发展农业。见记者有些不解,李普选笑了:“不是手机生意不行,我是觉得搞农业是个好事,现在国家这么重视农业,干这个肯定有前途!”不过,李普选也坦言虽说赚钱了,但是不如卖手机挣得多。“毕竟才开始嘛,技术上、管理上都有待加强,但是这一行肯定能弄!”李普选很自信。
李普选之所以自信,也跟他身边的技术员张金林有关。张金林是年初长安区农业局专门聘请来为合作社服务的,费用由区农业局承担,吃住都在地里。李普选说,技术员来之前,一亩圣女果能产7000斤,今年有技术员了,每亩要到10000斤了。李普选还把记者带到一个种植辣椒的普通大棚里,与一般的辣椒种法不一样,里面的辣椒全都栽在田垄上,根部还有薄膜覆盖。见记者有些不解,一旁的张金林赶忙解释:“这叫‘高垄栽培、黑膜覆盖、肥水一体化’栽培技术,灌溉在薄膜下进行,从外面看不到,它适用于栽培各种蔬菜瓜果。”
除了技术带给李普选的自信,他也是个有想法的人。“明年,我想着调整一下,现在农业发展的趋势不是一味种地,你说你种得好,三原、高陵一带比咱种得好的多的是,经验更丰富。咱要利用咱的优势,我觉得,要把发展无公害蔬菜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李普选说,前段时间他专门到环山路一带考察过,回来后更有信心了:“我们村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