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腊八豆的味道(郭沛军)
以味道为主题的文章,视频,图片都很多,最为有名的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和《味道》两部片子,那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在平凡中展示精华,在普通里寻找味蕾,展示天南海北饕鬄美食。
凡是和吃有关的东西,真是值得回味的。对于味道来说,每个人的记忆是不一样的,记忆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特别是爱写文字的人,不同的人的写法也不尽相同。
晚上去机关食堂吃饭,蒸馍,土豆丝和腊八豆稀饭(我们那里把大玉米粒叫作腊八豆),腊八豆稀饭的味道不错,很浓,吃的第一口就感觉有着童年时腊八豆的味道,而且,那个味道特别的浓烈。吃着吃着,思绪慢慢的回到童年,或许,人到中年都是这样的吧!
童年记忆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让人久久不能忘记,伴之终身,特别是腊八豆的味道。妈妈煮腊八豆的时间比较长,能把腊八豆煮出糯糯的感觉,很香!童年是饥饿的,但是,能吃上一碗稠稠的腊八豆,却是幸福的,而且,幸福指数蛮高的。
儿时,农村物资非常的贫乏,粮食比较紧张,纯的麦面蒸馍,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还有蔬菜,更是少的可怜,吃的较多的就是玉米了。冬季,生产队顶多给每户分一点白萝卜和白菜,基本不够吃的。腌制蔬菜也是当时较为传统的做法,主要有腌萝卜婴子,腌雪里红,我们那个地方,胡萝卜都是很少见的,白萝卜和白菜,一般是过冬的主要菜品。
每年的腊八,母亲还是很重视的,为了让孩子们和别人一样,有过腊八的气氛,总是要做上一锅腊八豆。但是,那时的腊八豆其实很简单,不像现在的腊八豆食材很多,内容丰富。一般的主材是腊八豆、黄豆、红豆,偶尔还放一点胡萝卜,但是,那已经是非常“丰富”的饭了,而且,这样的饭,基本是一年只能吃一次。
原先南郊的山门口地区,是西安市的蔬菜主产区,在秋冬季,出产莲花白、白菜和萝卜等蔬菜,为了能让孩子吃上更多的菜,母亲就和几个妇女拉着架子车,走几十里的路,几乎用一天的时间,到山门口去帮菜农除草,再去拾菜叶,当地的菜农还是非常欢迎的,因为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垃圾。母亲有时也会买一点少见的胡萝卜,那时,在我们那里,胡萝卜还是个稀罕物。
就是这样的“垃圾”还是受我们喜爱的,母亲在里边捡出较好的菜叶,洗干净后,该腌咸菜的,该晒干的晒干,再留一点吃个“新鲜”。剩下的就喂鸡了,还可以减少饲料,提高产蛋率,一举两得。
腊八豆,最早是用石碾子碾的,先把玉米用水泡泡,使玉米皮变软,再用架子车拉倒村里的碾子房,人多的时候还得排队。动力来源主要是用人力,前边的人推杠子,后边的人推碌砠架子,有时碾的多了,时间长,很累的。
腊八豆在平时也吃,就是没有过腊八那天内容丰富而已,虽然是单一的,比起玉米糁糁来说,算是好多了,因为腊八豆颗粒大,吃着耐饥,吃饭时还想第一个盛饭,可以舀稠的。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母亲熬了一锅腊八豆,大哥和我开玩笑,他端了一碗稠的,让我猜猜他把碗放在哪里,猜对了,就可以吃稠的。为了吃上这碗稠的腊八豆,我翻箱倒柜,到处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很是气恼,好像还哭过鼻子呢。当时,大哥将碗放在水桶里凉着呢,害的母亲还将大哥说了一通。
时间过的真快,又该过腊八了。过完腊八,就该过年了。
岁月如梭,但是,腊八豆的味道,确是无法忘却的。这个味道,一直伴随着我,有着腊八豆的记忆,我始终是快乐的,幸福的。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颐香美(郭沛军)
- 下一篇:诗歌:喜鹊建巢(郭沛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