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长安区手工织布工艺
历史悠久的传统手艺——纺花织布寄托着许多人无尽的乡愁和亲情。如今,在长安很多村子,这种传统手艺早已淡出人们得视线,然而,在我区马王街道大原村却有一群50岁以上的老人,多年来却一直坚守着这门手艺。在今天的《长安新闻》节目中,记者带您去探访这一传统手工织布工艺。
12月1日清晨,一缕阳光照进马王街道大原村一家农家小院里回响着脚踏、手板的土织布旋律,院内五位60岁左右的老人围坐在一台木制织布机前,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咯嗒咯嗒……”随着一阵有节奏的声音从院子传来,只见老人们各自分工,有的缠线,有点拆线,院子当中坐着的一位老人,左手不停推动号头,右手麻利地更换梭里各种颜色的线,不时起身将断掉的线,从细细的小孔中穿过接起,双脚分别踩在两块踏板上,经过她的“手舞足蹈”,彩色格子的棉布便一段段地卷在滚轴上。
土织布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清朝,据传当时有为出嫁的女儿陪嫁手织布床单的传统。听这些老人介绍,在大原村以前也一直保留着这种习俗,每逢哪家有女儿出嫁,娘家就会备上花色不同的手织布床单,既体现了娘家人对女儿的关爱,也是母亲勤劳能干的象征不仅如此。
以前的大原村每年夏季农闲时,村内各个院落里,随处都能看到农妇织布、绕线的情景,大家围坐一起,边织布边聊天,很是热闹,梭子来回穿梭,经线纬线相互交织,织出美丽的图案,也织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男耕女织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织布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弹花、搓捻子、纺线、拐线子,缠穗子,浆线、染色、经线、刷线、作棕、织布等大小二十七道工序精制而成,因为它的复杂、耗时,以及随着日子越来越好、机械化的普遍等原因,机器织布取代了家庭织布,织布技艺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织布具有纯棉质地、手工制造、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在今天这个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我们希望这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价值取向的织布工艺也能焕发新的活力,演绎着昔日的精彩。孟国樑 阮聪妍 刘辉 报道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