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忘年之交(张培忠)
2002年5月,四本应聘到白鹿原上的西安思源学院做后勤工作。办公室里有电脑,我申请了一个QQ号1619703058,在同事的指点下,又开通了一个博客zhangsiben6975@163.COM。那个时候,西安思源学院建有“陈忠实文学纪念馆”,白鹿书院。我工作之余,除了写一点博客以外,很少和人QQ聊天,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阅读上。我在学院图书馆办了借书证,以每周两本书的速度借阅,看一些杂书,以文史类居多,图书馆的老师都认识我,因为我的借书量最大。西安思源学院办有校报,我投过稿,没有回音。我的同事邓亚平却屡屡在校报上发诗歌。邓亚平不会写博客,玩QQ,我在校报上发不了文章,但是博客上有人欣赏我。我很奇怪,当年我在西安思源学院工作七年,除了星期天节假日回家,平时吃住在学校,竟然一次也没有见到作家陈忠实,也没有见到我的长安乡党邢小利先生。这恐怕是上天的安排吧,我和他们没有缘分。建立博客,以文会友,我墙里开花墙外红。与北京云舒,南京小松小荷,济南梅忆,广州何秀玉,西安雪域追风等文朋诗友相识。他们以大学教授居多,也有机关干部。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的微信头像实际上是网友雪域追风的照片,他是西安一所中学的教师,离得很近,却一直没有见过面。南京小松哥哥小荷姐姐欣赏我的诗歌,我敬重他们的君子之风兰心蕙质,于诸位朋友中最是亲近!
小松小荷夫妇,上海人,落户南京工作,国家退休干部,四本的网易博客好友。长我20岁有余,论年龄应该是叔父叔母的辈份,可是相识多年,他们一直让我叫他们哥哥姐姐,称呼我四本弟弟!
小荷姐姐爱兰花,在网易博客的相册里,一年四季,我都能够看到他们家阳台上种的兰花,发芽成长开花。她也写一些家乡上海的故事,让我了解陕西之外的风土人情。我们有共同语言,我拍照一些西安的图片与他们看,他们的女儿女婿,外孙也是我的网友,一来二去,就成了莫逆忘年之交!
南京夏天炎热冬季寒冷,小松哥哥小荷姐姐退休后每年都夏在北方,冬在南方,全国各地游历,有时也出国旅游。因为有了四本这个朋友,小松哥哥小荷姐姐于2009年国庆节长假过后要来西安。当时,我已经离开了西安思源学院,和同学何卫东在高陵盖西安市第二殡仪馆。为了接待远方的朋友,事先我问一位福建的木材供应商,招待南方人吃什么好?福建人说羊肉泡馍。并自愿开车与我同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接小松小荷夫妇。
航班准点,安全降落,接机大厅,我们同时一眼认出对方。小松哥哥小荷姐姐预定的是钟楼附近的一家酒店,他们给四本带来了两只南京特产盐水鸭,我当时把一只分给了福建人,与他共同分享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意。在陕西数日,正值金秋艳阳高照,秋高气爽,天气晴好,小松哥哥小荷姐姐随团先后东线游,西线游。东至临潼,西至咸阳。西安停留之间,我数次从高陵赶回西安,带他们逛回民街,参观大清真寺钟楼鼓楼,都城隍庙,西门环城公园;夜游南门大雁塔大唐不夜城。浏览陕西历史博物馆好,书院门,湘子庙等一些名胜古迹。小松哥哥小荷姐姐不让四本请客吃饭,说我收入微薄,养家糊口不易。返回南京之际,钟楼话别,才接受了我的西安思源学院十周年庆的纪念云南普洱茶饼礼物!
西安会面之后,小松哥哥小荷姐姐每年都邀请四本携家人去南京。我因父母去世,女儿寄居丈人之家上小学,升初中不能成行。五年之后,2014年6月,张若愚初中毕业了,我决定带她去南京看小松哥哥小荷姐姐,让她走出长安开阔一下视野,了解了解她的父亲在外如何与人交往相处,怎样待人接物礼尚往来。妻子知道了,坚决反对,说“你在外面游山玩水上当受骗被人害了不要紧,不能把娃让人拐卖了。”甚至把张若愚的身份证藏起来,让我买不成火车说票。张若愚愿意去南京。无奈我只好借表弟家女儿的身份证买了一张冒名顶替的火车票。与小松哥哥小荷姐姐约好时间,我开始准备礼物。小松哥哥不抽烟不喝酒,我给他捎的是南京超市买不到的陕西特产汉中“朱鹮”牌黑米酒一箱六瓶。小荷姐姐当时视力模糊,我回答陕西电台问题得决明子饮料两箱,决明子饮料对眼睛好,正好给她带上一箱。还有小云耳新疆和田大枣,日常生活用得上的几样小东西。一瓶红酒装“朱鹮”黑米酒,一支精致的签字笔带给他们的女儿女婿,还有“一棵树”小朋友。担心黑米酒上不了火车,我提前打包装箱托运至南京。
没上火车之前,我和小松哥哥小荷姐姐在说一件事情,就是到了南京张若愚如何称呼他们。多年以来,我和小松哥哥小荷姐姐以兄弟姐妹相称,但他们的年岁实际上和我岳父岳母一般,我和他们的女儿女婿同龄人,他们的外孙“一棵树”比张若愚只小了两岁。 我认为,张若愚称呼小松哥哥小荷姐姐爷爷奶奶符合实际年龄和身份。但小荷姐姐觉得,我和他们以兄弟姐妹相称多年,张若愚叫爷爷奶奶不合适。她想了想说,我和他们还是以前的称呼好,张若愚称呼他们可以按陕西的习惯。陕西的习惯是伯伯和麻麻。她说,你们是陕西人,陕西出了国家领导人。人们把习近平 彭丽媛称“习大大彭麻麻”,就挺不错的,这样称呼我们也可以,亲切!怎么叫都行,不要为难孩子..这是一个小插曲,小松哥哥小荷姐姐爱屋及乌,足见我们的亲密程度!
火车驶向南方,带着我的思念和张若愚的向往。十四岁的张若愚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一个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见一些她从未见过的她父亲的朋友。世界在她的心里是全新的,将影响她的人生。
一夜无话,火车准点到达南京车站。小松哥哥小荷姐姐在车站迎接我们。我不知道张若愚是怎么称呼我朋友的,反正他们相处的非常愉快。小松哥哥小荷姐姐都很喜欢我倔强的女儿。七月初,南京梅雨的季节刚过,按说应该是闷热异常的时间,可是我到了以后,几乎每天都在下雨,雨下下停停,晚上下白天停,雨后天晴,也有太阳,明媚亮丽,气温并不热,反倒像是春天般湿润。天公作美,小松哥哥小荷姐姐为我和张若愚的到来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不让我住酒店,说是他们年龄大了,每天跑酒店和我见面不方便费时间体力不支,让我和张若愚住在他们家里。他们家有地方,让我不要见外。住在他们家,他们不用来回跑在路上。小松哥哥小荷姐姐和女儿儿子分开住,我和张若愚就住在他们家了。
我知道小松哥哥小荷姐姐其实是怕我花钱,他们和儿子女儿不在一起住,我明白他们的心意,是想与我和张若愚每天多一些时间在一起。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小荷姐姐早就熬了南京的粥给我和张若愚吃。南京的粥和西安的稀饭不一样,南京的粥稠,西安的稀饭稀。四天三夜的南京之行我和张若愚每天都吃住在小松哥哥小荷姐姐家。南京人喝粥吃米饭,为了照顾陕西人吃面条的习惯,小荷姐姐还专门给我做了一碗南京风味的面条。他们每天全程陪同我和张若愚出行。第一天是民国时期的 总统府,夫子庙,秦淮河,曹雪芹家族的江宁织造府。第二天瞻仰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中山陵,游玩山脚下的音乐台,还有雨花台。第三天,参观中国抗日战争遇难同胞纪念馆,他们的女婿听说四本来了,和一棵树小朋友请我们在一家大商场吃南京著名的”鸭血粉丝汤,随后开车送我们登上了中国人的骄傲“南京长江大桥”。第四天上午游览了玄武湖,中午小松哥哥小荷姐姐特意请我和张若愚吃了一顿西餐,为我们送行!他们很爱张若愚,送给我的女儿一把香木扇子,一串珍珠项链,一方南京丝帕等礼物。
7月4日,回到西安,我立即就上班了。第二天,张若愚回长安给她姥姥母亲报平安,我一个人吃了一碗面条静静地过了45岁生日。小松哥哥小荷姐姐询问我的详细地址,说是张若愚上高中了,他们要资助我们一笔学费。我与他们非亲非故,萍水相逢,在南京受到他们的悉心照顾,可谓礼遇,已经万分感激。资助的事情我坚决拒绝,但我还是把我的通讯地址告诉了他们。从南京回来的时候,我又认识了一个到西安探亲的南京朋友郭慧娟,她的父母住在交大,回南京时我请他们给小松哥哥小荷姐姐带了一点他们用得上的小礼物,以示我的谢意。我曾经写有《送行八首》《汉中记行四首》,情真意切,公布于网易博客。而南京之行,却不见只言片语。其实南京之行对我的人生影响最大,是我第一次带女儿出行,走出陕西看社会人生。小荷姐姐非常喜欢我的一首短诗歌,《春雨》
梦寐,我是一粒种子;醒来,我已经萌发成一颗绿芽。
我破土而出伸展筋骨向上成长,以便贴近你的温纯。
而你千变万化,湿润的呼吸中我能感受你的无所不在:
你就在我的身边,化作清新的空气,明净的天空,和询的风行,
温暖的阳光,欢欣的河流,把万紫千红的渴望和期盼滋润,
写下一首一首色彩斑斓的诗歌,绽放田野和山川,感动整个春天。
我把南京之行种在了心中,于无声处,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刻萌芽,生根,悄无声息地长成一棵树。开花,结果,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多年以来小松哥哥小荷姐姐和四本经常联系,互通有无,是四本的良师益友,是我最值得信赖的人!我们交往十年,从未有过分歧,共同热爱祖国,敬仰革命先烈,关注大众民生,安顺守己,以文字勉励!他们是我父母兄弟姐妹子侄之外最亲近的人,俨然已经融入彼此的生活,成为没有血缘的亲情。
小松哥哥小荷姐姐一直关心张若愚的成长,我打电话给他们时候,总不忘询问张若愚的学习和心态,给我讲一些教育子女的心得。一直关注我的创作,勉励我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我和张若愚有约定,我写我的小说她上她的学,当她大学毕业之时也是我小说写成之日。自从我开始写长安系列,投石问路,探索实践,我从未在张若愚面前说教,她反而学习更加刻苦认真,心态平和,乖巧懂事,成绩保持长安二中高三五班前十名,让我非常欣慰。这一切都和小松哥哥小荷姐姐的关心不无关系!《王莽啊,我的故乡,你这桃花盛开的地方》刚刚脱稿,他们就明白我是在为《小说希望的田野》写楔子,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小松哥哥小荷姐姐。我以困顿之躯结识他们,是我三生有幸,张若愚的造化,小松哥哥小荷姐姐的这一份亲情激励我在文学的道路上,也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到底走向成功!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我写给你的第一首诗歌找到了(张培…
- 下一篇:散文:长安颜色(张培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