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太乙宫,翠华山,西安翻译学院——神秘的力量,神奇的地方(张培忠)
拉一张凉席,铺在门前的麦场上,夏夜和小伙伴聚堆乘凉。樊川的夜空满天星光,凉爽的山风来自终南山的方向;夜风传播着稻地里青蛙的鸣唱,眼前朦胧的山脚下有一处灯光特别明亮。我们好奇地问大人,大人回答,那是一个叫太乙宫的地方!
因为大表哥李建民,我从小就对太乙宫充满了向往。大表哥是胡刘村的孩子王,他能赤手空拳捉住山上偷吃核桃的毛老鼠,稻田里的长虫远远地看见了他就会立即扭头逃亡。大表哥解放初参军上过战场,当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连长,以一名政工干部的身份复原,工作在太乙宫的白水泥厂。同学王少平的父亲,还有成鹏的父亲当年都是他的同事。每年暑假过会我到大舅家出门,希望大表哥能够像带着他的孩子那样,也能带我去太乙宫住上一天,让我身临其境现场感受一回太乙宫夜晚的灯光。
这个小小的愿望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站在我家门前的少陵原上,我在漫长的等待中把太乙宫长年累月的凝望。罗大佑的《童年》年复一年在少年的我耳边回响,我不知道太乙宫到底是不是住过神仙,关于他的所有传说一直激发着我丰富的想象!
1986年,我休学到纺织城治疗脚伤。西北第一印染厂子弟中学学生王西保,和我谝起了翠华山和翠花姑娘。这个美丽的传说触动了我朦朦胧胧的心房,情窦初开的我也渴望着嗅一嗅爱情花朵的芬芳。于是我瞒着父亲偷偷地和王西保,还有他的几个同学跑到太宫游逛。碰巧看见一个人给翠花庙画壁画,当时我不敢打扰他所以一声不响。那个画壁画的人其实真的就是年轻时代韦兆的李正平,三十年后同学何养荣证实有这么一回事,明明白白给我讲。站在翠花娘娘庙前,当时我天真地想:泾阳女孩的纺织手艺真叫强,纺出来的纱线竟然能够从泾阳拉到长安来,迪斯尼世界大全最长的纱线记录恐怕也没有这么长!
第一次翠华山之行,我终于看见了大表哥工作的白水泥厂,还有 毛主席时代筹建的档案馆,疗养院,干休所,福利院,206研究所,东风仪表厂,钟表机械厂。深山里藏着这么多厂矿企业,我顿时明白了太乙宫的夜晚为什么灯光那么明亮。
沿着蜿蜒的公路而上,过了杏园村,进入翠华山大门。正对正岔水库,迎客松笑脸相迎;天池碧波荡漾泛舟荡桨;冰洞坚冰不融,风洞风啸不止;瀑布鹰崖珠帘,山崩地裂,堰塞成湖;山奇水奇石奇景奇,初出家门的孩子那里见过如此秀丽的风光,壮观的景象。这是我第一次亲近名山大川。那一天,我们贪玩下山迟了,错过了回西安的末班车,只能步行四十里路走到韦曲。樊川的夜空满天星光,几个青少年叛逆逞强血气方刚,回头望山脚下明亮的灯光,太乙宫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同学蒲建明工作在太乙宫的农业银行,一到节假日我得空就到太乙宫去逛逛。太乙宫乡政府 的所在地是四皓村,那时候四皓村还有商山四皓的庙,就在现在的颖园酒店。我和蒲建明多次登上了翠华山,居高临下,眺望对面的少陵塬,神禾原,寻找我们韦兆的家乡。眼前樊川锦绣,春深似海,风景如画;村庄俨然,道路交通,河流曲折。我们还在翠华山庄住过一个晚上,听一个老乡讲天池寺的传说:“二龙塔掉下一块砖,西新庄出了个张云山。”张云山将军是辛亥革命的元勋,光复陕西义军的主要领导人,推翻了封建清王朝在陕西的统治,气壮山河,誉满三秦。
翠华山太乙宫 是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终南山。有诗歌为证,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歌中终南山就是人所熟知的秦岭,太乙是终南山的别名,而这一别名则使终南山更增添了一些道教的色彩。翠华山因山峰形色青翠山石华丽得名。太乙宫因太乙真人在此修炼,汉武帝刘彻祭拜太乙真人,并建有太乙宫宫殿而得名。
在太乙宫街道办工作十年的同学李炜给我讲,太乙宫有着神秘的力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比引镇文化积淀深厚,历史典故更加源远流长。终南山72峪口,从古到今,唯独太乙宫形成了不可比拟的强大气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国民政府 西安的大后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里建立了几个重要的对外保密的工厂。
另一个同学张付民中专毕业工作在钟表机械厂,他在太乙宫也度过了十年的青春时光。他告诉我,钟表机械厂的职工来之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当年钟表机械厂职工足球队在长安西安名气都很响亮。钟表机械厂名字虽然叫做钟表机械厂,但外人不知道,所有的设备都很精密先进,一旦发生战争,立即能够为国防派上用场!档案馆,全名是七机部档案馆,把重要的机密档案收藏。
看似不起眼的太乙宫,当时是长安的小香港。那个时候,除了红旗手表厂,韦曲还没有几个像样的企业;凤栖原上的航天城,还仅仅是一个蓝图,是韦曲人想也不敢想的一个梦想!
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来太乙宫的企业相继搬迁到韦曲西安,国家扩大了对外开放。站在少陵原我家门前,我一度看不见终南山下太乙宫明亮的灯光。眼前的暗淡让我深深的惆怅迷惘,樊川的夜空依然满天星光!因为我长大后才知道,那繁星闪耀般的灯光是那里工厂师傅为国家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晚上加班加点生产车间的灯光,是办公室里相伴彻夜未眠的科研人员的希望之光。是为了追回文革 中失去的青春,敖夜苦读的学子复习功课的灯光。
太乙宫是神仙居住过的地方,他的故事山高水长声名久远悠扬。太乙真人和他的弟子哪吒三太子来自家喻户晓的《封神榜》;商山四皓是真实的成语故事,历史文献记录很明确也很细祥;一个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咸阳姑娘,在翠华山修炼得道成仙,普通人家的子弟也能成就传奇的人生,太乙宫有着朴素的思想和神奇的力量。
历史神话传说现实融会贯通,太乙宫接地气,从此有了深入人心的名望。有人借助他的风水,有人借助他的影响。再见了,三线企业钟表机械厂,东风仪表厂,白水泥厂,随着他们的搬迁,张小平胡万林这些江湖术士开始在终南山下粉墨登场。
长我十岁,从事婚庆摄影的刘少怀大哥,当年修过小峪水库,他才思敏捷,一步一步成为公社的电影放映员。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的刘大哥给我说过:上个世纪70年代,全国农业学大寨,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蒋长渊(音)主持的沥青斜墙防渗法解决了正岔水库的漏水问题,为随后修石砭峪水库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在全国属于首创。
1978年,一个叫王旭东的青年,和他的领导田裕农在《新观察》杂志看到一篇国家关于旅游的方向性文章。王旭东协助田裕农搞了一份有关翠华山旅游的策划,受到了县领导的重视;田裕农走马上任太乙宫副镇长,主抓翠华山旅游发展。徐选举并不是翠华山旅游公司的第一任承包人,在他之前还有张乃生(音)。
太乙宫翠华山能够有今天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秀丽风光声名远扬,凝聚着长安几代人共同的智慧和血汗,前赴后继地默默奉献。翠华山1992年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1997年推荐入"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太乙宫翠华山在我的心目中早已形成了神奇神秘的形象,我根本没有必要闭门造车冥思苦想费尽思量。七月的热火朝天,八月的酷暑骄阳,为了写一个雅俗共赏的太乙宫,我骑着电动车行走环山路,相约南剑虹王华峰去把樊川四杰(樊耀庭,毋东汉,何少南,刘双计)之一的毋东汉老师拜访。七十三的毋东汉老师著有许多关于长安重要文史价值的文章,他和我一见如故,热烈交谈,表明愿意和我常来常往,对我的建议和鼓励更是语重心长。他关切地问:“你写太乙宫,知道太乙宫的宫在哪?偏重那个方向?”我说:“太乙宫的宫在哪,我还不了解!我写太乙宫写我的感受,大家的感受,他的文学形象。”他告诉我,太乙宫的宫就是现在太乙邮局丑小鸭艺术培训学校那块地方!
因为写长安系列,一些人记住了我的名字,我也和他们陆陆续续有了坦诚的交往。到终南山下采风,路遇书法家刘志英老师,我开始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几次路过太乙宫,我都到同学史红平的文华居茶庄歇歇脚缓口气。文华居茶庄面对着太乙邮局。我们几个同学喝着茶抽着烟聊着天,谈太乙宫的发展变化,交换各自对生活的感想。我也到李华的新美美发社大众美发店去理发刮胡子。新美美发店就在翻译学院北墙外的街道上,对面就是太乙宫宫殿的旧址,当地很多人和翻译学院的学生都在她的美发店理发。
我理发的时候遇到一个人,算是遇对了人,一个叫戴建平的四皓村老乡。我向他打听太乙宫的故事,他带我到他家,把我介绍给他八十岁的父亲。戴百姓老人和戴建平大哥他们是四皓村四队人,都在太乙宫土生土长。他家门口对面的高坎就是毋东汉老师给我说过的太乙宫“义坟”。“义坟”也叫“抗日坟”,当年日本鬼子轰炸西安,72名国民党军官阵亡,就埋在这里依山傍水的高坎上。戴百姓老人当时还是一个刚懂事孩子,但他清楚的记得,宋美龄宋子文出席了葬礼。“义坟”后来又埋了刘堪袁明徐来三个人,他们是胡宗南部下的三个军长,解放前一共埋了240余人。胡宗南每年清明节寒食节带着香蜡祭品都到太乙宫祭拜这些部下亡灵,祭拜结束后,他会长安话喊一声“崽娃子”,让围观的小孩去抢食那些祭品。戴百姓老人说胡宗南个子不高,没有架子,说话和蔼。胡宗南在太乙宫办“游干班”,国民党黄埔军校七分校曾在民国二十九年在翠华山留有校训。字迹为:"生于理智,长于战斗,成于艰苦,终于道义"。也曾经把蒋介石 的训词和 反共标语刻在翠华山上。戴百姓老人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是钟表机械厂的退休工人。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热爱新中国。他饱含深情的给我讲“轱辘院”, “轱辘院”就是福利院,因为解放前大铁门上装有轱辘,当地人习惯称之为“轱辘院”.八十岁的老人说话条理分明,心态平和,他是太乙宫的一本活词典,新旧两个社会的镜子,太乙宫的人和事都在他的心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经历了人生的沧桑,戴百姓老人说张小平胡万林装神弄鬼,欺世盗名,是歪门邪道,把太乙宫搞的乌烟瘴气。丁祖诒和翻译学院来了,太乙宫才走上了正道,有了长久的发展!
相比从善如流,采纳商山四皓讽谏,没有废除太子刘盈的汉高祖刘邦的慈祥,他的重孙汉武帝刘彻,听信奸险小人谗言,酿成“蛊惑之祸”,骨肉相残,追悔莫及,就十分的荒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些标榜特异功能”的“佛子”“神医,”也想借助太乙的名气,干起敛财害人的勾当。职工刚搬迁,丁祖诒和西安翻译学院还没有来之前,张小平和他的弟子就住进了钟表机械厂的厂房,他们穿着统一的练功服,到处把“万法归一功”宣扬。张小平走了,走了老虎来只狼, 1997年11月,“大师出山,万民之幸。”胡万林来了,建立了所谓的中国最后一所医院_臭名昭著的“终南山医院”, 太乙宫的上空弥漫着刺鼻子的味道,胡万林在干休所院子里支起四口大锅,熬制以芒硝为主的“五味汤”。反伪斗士司马南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采访,被关进山上的一个小房子,胡万林指着鼻子训斥他,何等的气焰嚣张;一个被洗脑迷了心窍的老太太打他四记响亮的耳光。这是科学和伪科学之间一次面对面力量悬殊的较量。
我在青少年时代认认真真阅读过著名作家柯云路的《新星》《夜与昼》,虔诚地把他视为我的文学创作偶像。1998年他的《发现黄帝内经》出版,把非法行医的胡万林描述成可以包治百病无所不能的“当代华佗”,推波助澜混淆视听,在社会上造成了的恶劣影响。不明真相的十万信徒云集终南山下,争着抢着喝芒硝熬制的“五味汤”,太乙宫村子的住房一度十分紧张,房价一涨再涨。一汽车一汽车熬制“五味汤”后的糟粕,污染了太乙的土地遮住了樊川夜空的星光,146人成了牺牲品,掩盖不了胡万林的丧心病狂。政府 不为眼前经济利益绑架,果断通告取缔“终南山医院”,警方通缉罪魁祸首胡万林,“神医”在徒众掩护下逃之夭夭,太乙宫重见了昔日干净的空气和明媚的天光!
我问当年的王旭东现在的王渊平主席,丁祖诒和胡万林那个名字响亮?王渊平主席说,胡万林和丁祖诒不能同日而语,两个人不是一个档量!他的认识和戴百姓老人一样,胡万林只是一个流星一个过往,丁祖诒才是一座丰碑,太乙宫人民早已把他记在了心上!
太乙宫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翠华山和其他名山大川不一样。山顶有水,准确说是有湖。天崩地裂,地震形成堰塞湖。天池之水天上来,让翠华山独树一帜,山水相得益彰。传说太乙真人在翆华山上修炼,汉武帝在此祭拜太乙真人,中国的道教在终南山发详,太乙宫有着神秘的力量。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太乙宫的传说源远流长。张小平胡万林之所以在此兴风作浪,就是妄图借助太乙宫的名望和气场。
上个世纪90年代,太乙宫新庄人徐选举第三任承包了翆华山,贷款搞建设,修缮山路,整合景点,翠华山出现了旅游的新气象。另一个著名人物也出现了,他的出场一下子就把太乙宫的天空照亮,犹如翠华山上如日中天的太阳。这个人就是丁祖诒,西安翻译学院的创建人,中国民办教育的拓荒者,一个用一生精力致力办学的教育家。我在西安思源学院工作过六年,所以比较了解丁祖诒其人其事其声望其影响.
百度百科这样介绍丁祖诒。
丁祖诒(1939年8月29日-2012年3月12日),是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院长。1964年六年制高压电器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5年,他受命西安市科协创建了西安地区大型学术团体“西安翻译协会”,并当选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7年,丁祖诒创建了西安翻译学院。1992年晋升为讲师,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98年被破格评为教授。 2001年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2001年10月陕西省高教协会授予民办教育家称号,年底被评为享受 特殊津贴的专家。2012年3月,丁祖诒因病去世,享年73岁。
丁祖诒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他雄心壮志,浑身是胆,思想解放,眼光超前。为了心中的理想,毅然地辞掉公办大学的铁饭碗。白手起家,勇往直前,为落榜生创办了一所全国规模最大的民办大学。一所家喻户晓享誉全国中外闻名的民办大学———西安翻译学院
1987年,丁祖诒在西安劳动南路办自学考试培训班,这是西安翻译学院的前身。1993年10月,他断然买下钟表机械厂以及206研究所的旧址,进军太乙宫,把西安翻译学院搬到翠华山下。这是丁祖诒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也是太乙宫的一个新的起点。太乙宫从此有了一个新名字,西安翻译学院。丁祖诒和西安翻译学院让太乙宫的名字更加响亮,声名远扬。
落榜生就像烧了七八十度的水,如果给他们添上一把柴,让他们在民办大学进行深造,他们同样会成为高等专业人才,他们同样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这应该是第二个希望工程。
年近半百的丁祖诒在自己落榜30年后,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愿望,面对一群向往大学殿堂的落榜生,开始了人生的拼搏和创业。当年他因政审通不过而落榜,如今他以院长的身份走上了大学的讲堂。他是南方人,却有着陕西人的直着坚毅倔强。太乙宫是丁祖诒的第二故乡,他给太乙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时代文化的氛围和城市发展理念,改变了太乙宫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太乙宫人欢迎他,感谢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西安,翻译学院实现了丁祖诒和太乙宫共同的理想。
1999年、2000年,近百位驻华使节两度专程来陕西长安太乙宫参观中国民办大学的龙头-西安翻译学院并座谈,在全国引起反响。陕西省长程安东盛赞“西安翻译学院”是陕西社会办学的楷模。
世纪老人冰心曾拉着丁祖诒的手,勉励他要将“第二希望工程”的希望延伸。国学泰斗季羡林教授在丁祖诒教授受北大特邀前往讲学期间热情地约见他,语重心长地说:“我约见你并不因为你是校长,而是因为你为两万多名落榜生播种了希望。”
李岚清、陈至立、蒋正华、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建国、赵正永等多位中央与省市领导先后到学校考察,高度赞扬我校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
丁祖诒不是官二代,他白手起家,致力民办教育。他说,创业的12亿元资产没有一分属于他个人私有,那全是国家的。他心中有一个梦想,那是他的理想:建立一所东方最好的民办大学,中国的“哈佛”。因此,西安翻译学院一开始就注重走向世界。有2000多名毕业生出国深造。公派美国杜布克大学留学的大专生冯君、顾莉娅和余卓涌均已取得硕士学位。于2003年打造的五年专修英语无学历“敢死队”,已经在神州大地上名声鹊起。这是一个“五年不拿国家学历”、培养准“同声传译”的翻译研修生院。彰显着西安翻译学院教师教学的实力,学生外语水平的能力。
在近几届“APEC未来之声”中国区选拔赛中,西安翻译学院学生郑悦、杨鑫、丁倩雯、弓晨四位同学先后获得随同国家最高领导胡锦涛、习近平参加APEC峰会的资格。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和搜狐网等多家媒体,相继对学院的教学建设与改革等进行了追踪报道。
如今的西安翻译学院,正在实现由“落榜生”向“线上生”和3年大专向4年本科的转化,向“东方哈佛”的目标挺进。“
“我只不过是一块为民学破土发芽而生就的铺路石,一员为民学呐喊呼号的司号手,一个甘愿弓起脊梁让万千有志青年攀登成材的人梯,一把为民学公平性而勇于出鞘的利剑!”
丁祖诒这么说,也这么做。他说出的话做到了,他是中国民办教育的拓荒者,西安翻译学院是中国民办大学的龙头老大。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嘲笑丁祖诒一篇著作里“万马齐喑”“红杏出墙”的用词不当,但这丝毫不能损害他和西安翻译学院的不同凡响,和他在太乙宫人心目中光辉高大的形象。 丁祖诒用尽一生的心血致力于中国民办教育的拓荒奠基发展,眼光超前面向世界, 创办西安翻译学院 ,帮助学生和家长实现心中的理想,带动中国教育事业陕西经济的发展,在神奇的太乙宫成就了他人生的辉煌。 太乙宫是终南山的一颗明珠,西安翻译学院是翠华山上的一座高峰!
太乙宫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产生了神奇的力量,翠华山太乙宫,丁祖诒翻译学院,历史传说,人文教育,交相辉映。丁祖诒在陕西工作50年,扎根太乙宫20年。丁祖诒和西安翻译学院是太乙宫最亮丽的风景,太乙宫的代名词,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名片,为长安文明进步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丁祖诒和西安翻译学院是山,太乙宫是水,终南山下山青水秀,山青水秀的地方地灵人杰,风清气正人才辈出。
太乙宫的夜晚又明亮起来了,这是西安翻译学院教师科研教学的灯光,这是上万莘莘学子自习上课的灯光。这是太乙宫人民小康富裕的灯光。樊川再现满天星光,翠华山上升起了皎洁的月色,把西安城照亮,汇成一片群星闪耀的海洋,奔向远方。风从南山起,月于长安圆,小香港的夜色宁静致远,从容吉祥。我和同学何养荣南剑虹为了切身感受太乙宫文化和历史的氛围,走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国庆即将临近,沿街的店铺和住户,把太乙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装扮一新,一面面国旗崭新鲜红迎风飘扬,我们的心情像每一个太乙宫人每一个翻译学院的师生一样兴奋舒畅。走旅游和教育同时进步的发展道路,传承历史和文化,翠华山给太乙宫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西安翻译学院带着太乙宫人民扬帆远航,太乙宫这个神奇的地方,终南山的明珠,一定能创造出新的辉煌!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莲花随想(张培忠)
- 下一篇:诗歌:我写给你的第一首诗歌找到了(张培…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