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幅“寿”字重阳节送老人
准备重阳节将寿字送老人 本报记者陈飞波摄
一张四尺洒金红宣纸铺开来,安应考挑了支大号提斗笔,蘸饱了墨,奋笔一挥,一个“寿”字跃然纸上。他的工作室里,桌上、地上、墙上,到处都是写的“寿”字,正、草、隶、篆、行五种,遒劲磅礴,气吞山河。
安应考62岁,西安市长安区人。写毛笔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童年。
父母都是老师,他从小就拿着笔,模仿父亲写字。每年春节是最热闹的时候,村里人拿着红纸来他家,请他父亲写春联。
也就是从这时起,耳濡目染长大的安应考,有了做书法家的志向,“写字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家风家教家学的传承。”
后来,他去兰州当兵。从临摹颜柳欧赵,到董其昌、王羲之,因为写的一手好字,安应考在战友中间小有名气。复员后,他开始了职业写字生涯,虽不靠写字为生,但一直到今天,30多年笔耕不辍,成就斐然。
他的工作室,在书院门里。这条古韵十足的街道,文化气息浓厚,各路高手云集,但安应考一边埋头练字,一边投身公益,只要有人索字,他都慷慨赠送。
2013年,他回老家过年。一次,村里一位年长的人无意中和他说起,自从你父亲去世后,大家过年都要买春联。
一句话,提醒了安应考。从那年春节起,他开始了义务写春联,用个人的力量开展书法春联进千家万户活动。“每年写3000副,到现在已经写了12000多副,仅买红宣纸就花掉了近1万元。”
他的字,古质、浑穆、清俊、疏阔,结体严整,连贯流畅,得到行内书画名家们的一致好评和鼓励。
今年6月,他萌发了写“寿”字送人的念头。
“计划写688幅,等到重阳节这天,我免费送给688位老人。”昨天,在书院门的工作室,已经写好的300多幅,铺在房子里的各个角落。“九九重阳日,拳拳敬老情,每一个字,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我对老人的敬意。”
这几天持续高温,工作室没有空调,仅凭两个老式风扇降温,这不仅是对书法技艺的考验,更是对耐力的挑战。
“苦,每天都要写,写的眼冒金星,汗流浃背,但心里很开心。”他的家,就在东门外,但为了写字,已经连续十几天没有回家,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我也没有别的特长,就会写字。那就用我的字,给老人们送点温暖,用自己的行动去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气。”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