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政协长安区文化艺术界委员工…
    • 普法宣传进社区 让法律服务与…
    • 西安市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讲…
    • 社区帮找回遗失物品 八旬老人…
    • 双节氛围渐浓 社区活动传递节…
    • 理性看待“长安中考并轨”传…
    • 长安区中招与城六区并轨?趋…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培忠>>正文内容

    诗歌:杜曲是诗意盎然人文荟萃田园秀美的樊川(张培忠)

    作者:张培忠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7日 点击数:

    很久很久以前,四本出生在少陵原畔,

    韦兆是我的家乡,处在引镇杜曲王莽大兆的中间。

    东面大峪小峪流经,潏河清澈蜿蜒,

    南面是连绵起伏的终南山,

    北面是一马平川的少陵原。

    田园秀美的樊川各个村庄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稻田。

    很久很久以前,那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

    爷爷已经去世了,父亲在城市工作,

    我和奶奶母亲哥哥们住在少陵原畔,

    那时候天似穷庐,笼盖着村庄田野河流和山川,

    韦兆在种水稻的湖光山色的樊川的最中间,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

    全世界也不过就是以韦兆为中心几十里路的一个方圆!

     

    很久很久以前,奶奶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居士,

    她经常给我说住着常明和尚的兴教寺院,

    母亲是一个在农业社上工的家庭主妇,

    时不时也给我讲起朱子桥和张季鸾。

    我不知道他们是何方神圣,不上学的下午早早写完作业,

    和小伙伴会偷偷跑到几里路以外的竹园村去寻找庄稼地里的墓园,

    去更远的韦村远远地看一看那一面红色围墙的寺院。

    韦兆公社和杜曲公社是两邻家,竹园村和九二连畔种地,

    韦村和韦兆是同一个东西走向冬种小麦夏播玉米的少陵原!

     

    很久很久以前,奶奶去世了,大哥结婚了,

    三哥高中毕业去了新疆当兵,二哥也准备结婚,

    那是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1980年,

    我家盖起了新房子,二哥带着我拉架子车去樊村买蜂窝煤,

    我第一次深入了樊村的地盘。

    那时候一个叫洋桥的桥也曾长时间的激发我的想象,

    少陵原畔的兴教寺那一面红墙在田野里特别显眼,

    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韦兆到王莽的河上还没有桥,

    夏季如果下雨发大水,到王莽我三舅家过会出门那一天,

    我要和表哥表弟骑着自行车绕道兴教寺下面,

    多走十几里路,绕一很大很大的圈圈。

     

    很久很久以前,这句话是善为福车小民说过的我记忆最深刻的语言,

    我原封不动一字不差用在我的文章里面。

    那时候我已经渐渐长成了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

    初中同学有许多是来自杜曲的学生,

    过年的时候我会追着他们撵到杜曲街道去看社火,

    寺坡添碟子皮影戏远近有名,人人都爱看。

    二月二龙抬头,东西江坡两个村对台唱戏,

    我和相好的同学也会骑着自行车去逛去看热闹,

    杜曲在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了我的视线。

    那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实施激发了全国人民巨大创造力的1982年,

    我的思绪常常漂浮于白云悠悠的蓝天,

    我的足迹靠步行或骑自行车穿梭于村庄田野和山川河流之间。

    那时候杜曲的造纸厂和钢厂都很红火,

    同学的父亲和我本家一个叔叔在造纸厂钢厂上班令许多人艳羡。

     

    我在十七岁那年进入了比樊川更大比长安更远的西安,

    很久很久以前的1987年我从冒冒失失的少年走向莽莽撞撞的青年。

    那时候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国已经取得了成功,

    城市改革刚刚起步试点,

    每次坐车进城或者回韦兆路过杜曲,

    风调雨顺庄稼丰茂的樊川,城市和农村日新月异同时让我浮想联翩。

    此后的十年,樊川和长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我这一个拥有西安户籍的长安青年内心既兴奋也很孤单。

    我真正关注杜曲是难忘的1997年,

    那一年艾静的《我的1997》风靡全国在大街小巷疯狂流传。

    春夏之交我带一个西安长大的朋友

    走进了桃溪堡的人面桃花园和韦村的兴教寺院。

    在敏感的1997年,我才开始探究杜曲是唐诗崔护笔下的城南庄,

    杜曲是《西游记》唐僧玄奘取经回来最后的家园。

    1997年对我这个拥有西安户籍的长安青年来说也是里程碑的一年,

    经历了第一次感情挫折的我更加关注长安的白云蓝天田野河流山川。

    我最熟悉的就是生我养我的韦兆樊川少陵原潏河终南山,

    在我的心中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我同样关注父老乡亲的劳动生活还有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杜曲就是在这个敏感的时期让我开阔眼界和情怀,

    悄悄地被我种植在于无声处的心田。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三月桃花盛开的春天,

    一个叫崔护的科场失意的青年,来到了大唐帝国首都长安城的城南,

    在今天杜曲的桃溪堡,邂逅一个种桃花的樊川女子,

    为中华民族的诗歌留下了一首传世的爱情诗篇。

    我为产生了美好爱情的杜曲樊川留恋忘返,

    在随后广泛阅读中搜集散落的有关杜曲的历史文献,

    杜曲在我走向成熟稳重的人生历程中也逐渐的高大丰满。

    “樊川,潏河水出南山由东而西,水乡山村名胜古迹溶于一川”

    杜曲是长安的五曲之一,

    最早是史记《鸿门宴》中机智勇敢樊哙的封邑,

    也和戕害司马迁的酷吏杜周相关,这个阴险的小人,

    竟然是声名俱佳的两个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牧共同的祖先。

    “城南韦杜,离天尺五,”

    杜曲是汉唐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别墅地后花园,

    前后二十余位宰相产生于人文荟萃的樊川之间。

    我手里拿着一本杜曲街道办编写的《平安建设宣传册》,

    在杜曲的老街和各个村庄盘旋,

    寻找每小平先生笔下的杜曲,

    {C}一条{C}老街,一条石板铺就的道路,

    一棵千年的古槐,一眼千年的龙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

    《三国演义》中的杜预,盛唐诗圣杜甫,晚唐诗人杜牧,

    这一大家子人纷纷攘攘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夏侯村传说是曹操大将夏侯惇的故里,

    乡村教师史鹏寿“育璞快速查字法”是他日常教学中有益的推广实践!

     

    从此每次进城或者回韦兆路过杜曲,我都会莫名其妙地感慨万千。

    杜曲人的聪明才智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体现。

    灵巧不凡的构思,精美绝伦的做工,寺坡传统民间工艺“添碟子”

    是寺坡村独有的民间艺术,长安杜曲的非物质遗存,

    展现了杜曲人的智慧创造和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

    2013年6月,朴槿惠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会晤时提出在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旧址建立纪念馆,

    2014年5月22日中国西安韩国光复军纪念馆已经在长安区杜曲镇建设落成对外开放。

    大唐帝国的护国兴教寺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总理当年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瞻仰玄奘遗迹和塔院,

    康有为也曾经为兴教寺和樊川留下了他的墨迹和诗篇。

     

    杜曲是人文荟萃的樊川,名胜古迹的樊川,诗意盎然的樊川,

    我更加关注的是杜曲人民开拓进取,

    建设“经济强,文化兴,民生优,环境好”的“平安杜曲”的新局面。

    2016年的夏天,樊川杜曲的云很白,天很蓝,太阳很耀眼,

    我骑车在热火朝天的樊川做一次有意义深入的最美乡村旅游,

    我一路走一路想一路看,足迹最后停留在靠近韦曲的新村东西杨万。

    民国时期的兴国中学旧址是现在的陕西技术职业学院,

    解放后这个地方的前身是大名鼎鼎人才辈出的西安美术学院,

    很久很久以前,因成分高主动援疆的姑妈讲过她中学时期的西杨万。

    从公路上远远看上去,东杨万少陵原上的建筑气势恢宏,

    牢牢吸引过往车辆和人们的视线。

    长安十二女子画院任亚红介绍我走进了正在建设中的“百佛原”,

    天气太热,东杨万村支书张明因劳累过度住进了医院,

    他的助手年轻的王华带领我上少陵原参观。

    站在杜曲的少陵原上俯瞰樊川,

    和站在韦兆的少陵原上俯瞰樊川,

    景象可是大大地不一般,

    我的感觉就像一只雄鹰翱翔在天际之间。

    长安农盛园首先映入我的眼帘,

    田园秀美的杜曲樊川是那么雄伟壮观,,

    山川河流交错纵横,道路村庄交通俨然。

    整个杜曲是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一幅气象万千的图案。

    天上人间,地上樊川,

    就连十几里路之外航天城的揽月阁也清清楚楚看得见。

    一整个下午,我在东杨万建设中的“百佛原”上留恋忘返,

    杜曲人民建设新农村的实践成果超出了我想象的空间!

    “百佛原”上的视野开阔高远,

    “百佛原”上看樊川的景象雄伟壮观,

    我从不同的角度,多视角的用手机和相机交换取景,

    整个杜曲是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一幅气象万千的图案。

    我希望与大家同时一起分享我的感受和发现:

    诗意盎然人文荟萃田园秀美的新杜曲,

    充满活力希望,阔步向前的新樊川.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东大,张灵甫是从你土地上走出去的…
    • 下一篇:散文:引镇,你是西安城南的万人集,新的…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