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敏老先生家庭读书事迹——周折
周文敏老先生,是194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老干部。旧社会读过4年私塾、4年初小的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艰难,投身革命后一直坚信勤能补拙,并以这种信念坚持学习工作,坚持以书传家,成为方圆颇有名望的读书之家、学习之家、创作之家、成才之家,甚至可以称之为名人之家。
周文敏先生参加革命那会儿,是全国解放的前夕,西安还处于新旧政权更替时期,特别是基层政权还被旧官吏所把持,社会和民心飘摇不定。而那时候的周文敏已经通过读书了解了共产党及其基本主张,当党的宣传工作者第一次在村头的庙会上宣传革命时,周文敏发动了4名同窗到那里倾听革命道理,读革命的“小册子”,毅然报名参加了革命,并在参加工作培训期间,进一步读革命的书,把握革命的政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从中他进一步懂得了掌握真理、读书明理的重要性,又把自己的堂弟党明星、周文雅从农村带出来上学,被组织分别培养成为对新中国有用的市人大中层干部和高级人民教师。
爱读书、受益于读书的周文敏,主动读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时事政策,乐于接受新文化、新知识,并以其积极好学的精神迅速成长为新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骨干力量,在职期间不但担任过原长安县辖区的乡长、团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委书记,县文化科副科长、县委办公室主任、统战部副部长兼政协秘书长等机关领导职务,而且被组织委派担任过当时在管理上、专业性上要求很高的纺织厂、造纸厂厂长。鉴于他有较长时间搞统战工作的经验,在“拨乱反正”时期,组织委派他重返统战部门,从事政治性和政策性极强的落实政策工作。
读书有时候是一种责任,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自觉。基于责任和自觉学到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宗教知识,对周文敏离休后的生活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并因此摆脱了众多老同志退职后遇到的失落和困惑。周文敏离休后,利用自己为了工作长期学习宗教知识和终南多寺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学习面,深化地方志研究和佛学经典研究,访名家,进深山,探寺院,不断挖掘古长安各大寺庙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不断写出专业性和可读性兼备的文章,向全国各种报刊投稿,大部分得以发表,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汇集出版了《长安佛寺》一书,影响大,需求量大,是最早系统介绍终南佛教和西安旅游业的读物之一。
随着旅游事业和宗教事业的新发展,周文敏感到原版《长安佛寺》已经不能充分表现飞速发展的时代风貌,又开始了该书的修订工作。而正在此时,老伴身体出现了问题,以至10多年卧病在床。在这种艰难的生活挑战面前,周文敏在精心伺候病妻的同时,依然坚持读书和写作,发动儿子搜集资料、拍摄照片,动员外甥抄写稿件,克服了不懂电脑、交通不便等种种难题,终于于2008年6月实现了《长安佛寺》增订版的面世,并偿还了让赵朴初先生题写书名面世的美好夙愿。时隔两年后的2010年,周文敏又将多年来特别是离休生活期间发表或未发表的生活随感和诗词歌赋汇集成《八十抒怀》一书,书中积极乐观的人生境界和感恩组织及社会的精神境界,给了同龄人和不同人群有别于《长安佛寺》的另一种感动。
周文敏先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和创作精神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和信心,给予接触过他的人甚至整个社区生活赋予了正能量,对于宣传美丽陕西、文化西安做出了积极贡献。《长安佛寺》的两次出版,在佛教界、佛学爱好者、广大游人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广为传颂。佛教界普遍认为周老先生“功德无量”,来自西安、咸阳、宝鸡、安康上门求教和求书者极为普遍,更有台湾、澳门等地的朋友辗转上门索书。该书不但在当地媒体上有很好的评价,《北美时报》、《澳门日报》也对《长安佛寺》一书作了推介。周文敏先生的《长安佛寺》和《八十抒怀》均被陕西人民政府鲁迅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长安区图书馆收藏。
周文敏先生的读书精神和学习创作精神感染着身边的许多人。先生家的保姆杨小芹系子午街办王家庄人,在周老先生的感召下,闲暇之余也拿书来看,甚至把阅读先生的读书笔记视作人生幸事。在周文敏先生的《八十抒怀》中就收录有杨小芹写的一首《赞周伯伯》的诗,其中有“红光满面周老翁,国事关心家事管”、“家有贤妻病六年,问饥问渴不厌烦”、“性格开朗人缘好,堂屋谈笑众人欢”、“所生四子都精练,孙女聪明惹人怜”等几句,从一个保姆的角度道出了周老先生晚年的基本生活状态。长安区委统战部副部长阎麦焕是周文敏先生的老同事,他在《老部长与〈长安佛寺〉》一文中写道:“老部长80高龄还在只争朝夕,离休20年仍笔耕不辍,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我们正值中年却生活散漫随意,毫无目标,相比之下,实在是汗颜,同时也使我萌生重拾个人爱好,做点有功德的善事的想法。读了《长安佛寺》后,对他老人家知行合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境界的敬仰,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再感知和再思考。”周文敏先生工作期间和离休之后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很多,参加的社会团体和获得的荣誉也很多,2011年他以80多岁的高龄加入了陕西省作家协会,这种情况确实极为罕见。
周文敏先生自己爱好读书学习,并以此作为教育子女的一种手段,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周文敏与妻子宋玉珍虽然终生在长安工作,但年轻时在基层工作的时间长,工作变化大,四个儿子都曾委托过奶妈喂养,其中老大和老三出生不久就送回老家交给老人照看,直到参加工作。为了弥补亲子教育上的缺憾,周文敏将青少年时期读过的书分出足足一大木箱送回农村,以保证四个儿子每个成长时期都有书读。这一做法弥补了同代人“文革”时期特有的知识饥荒,满足了孩子们不同成长期的阅读需求,养成了各自良好的读书习惯,锻炼了他们超常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各自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儿子周养俊从西安市电信局锺楼分局一个最普通的架线工做起,工作再苦再累,从不停止读书学习,并坚持业余文学创作,以至成长为一位具有大学文化的陕西邮政公司高级经营管理工作者、西安邮电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邮政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理事、陕西省职工文联副主席、陕西省职工作协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有《那些事儿》、《长路短歌》、《絮语人生》、《雕刻记忆的海》等12部文学作品集,合著、主编著作多部,是第五届冰心文学奖、第三届柳青文学奖、中国当代散文奖的获得者。曾被评为全国邮政工会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会干部等。2011年被评为全国职工书屋建设先进个人。
二儿子周旭,初参加工作时仅仅是西安微波厂的一名普通车工。工作之余坚持自学画画和创作,从工厂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西安晚报社当美术编辑,后被国务院相关部门借调到北京工作。代表作品有连环画《江上青烈士》、《陈云》和《习仲勋》、《于右任》等大型作品,著有《从城墙到红墙》等著作,被海内外媒体誉为“当代宫廷画师”,于若木、邓六金等革命老前辈对其人和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目前兼职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机关书画研究会顾问,加拿大国际视觉艺术中心总监,是“三秦英才”、“国学杰出贡献奖”、国际书画艺术展金奖的获得者。
三儿子周折,原名周俊峰,下乡招工入兵器205所,本是研究室一名普通助理员,通过读书自学逐步成长为具有大学学历、在全国兵器工业系统和陕西省有一定影响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在文学、新闻、书法、国画创作方面均有一定造诣,陕西省作协、书协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协理事,陕西省文化艺术产业化促进会特邀书画家。曾获全国产业新闻、陕西省“好新闻”、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征文大赛等大奖。在多年研究中国历史的基础上,先后出版有《中国历史上的娃娃皇帝》、《白马银枪小罗成》等两部历史文学专著,合著和主编有《中国历史传奇人物丛书》、《中国少儿美术教学优秀论文精编》等10多部文学、理论著作,书法、国画作品在多种刊物作过专题或专版介绍。1995年曾获得陕西省读书成才先进个人、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
四儿子周正,是原长安县首批公开招干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公安干警,兼任长安油画协会中外部主任,少年时期即随著名画家杨晓阳和二哥周旭学习国画,工作之余数十年坚持不懈,目前已经是比较有影响的中国画人物画家,曾为《西安晚报》文章插图,国画作品在《北美时报》和省内多家媒体上发表,参加过纪念党的十八大等多种画展。
读书对于四个儿子的成长和帮助,其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调查中,我们阅读了周文敏先生的三子周折发表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理想.追求.心声》中的《活出个傻劲来》和《陕西日报》上的《永恒的财富》两篇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在《活出个傻劲来》这篇文章中,周折从年少时傻看、长大了傻想、静夜中傻写、文学样式上傻挑四个角度,谈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其中在傻看一节仔细描绘了少儿时读书的各种情状和接触的各种小说人物,谈到了保尔•柯察金和柳青《创业史》中的名言对自己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的巨大影响。在《永恒的财富》这篇文章中,他再次描绘了参加工作之后“和钱结了怨仇,留足吃的抽的,都送给书店买了书,买得书价直涨”、“绷紧了腰带再买”、“书箱便占去屋子一大角,鞋却三年一双舍不得扔,四季脚上不变样”的买书、读书的生活状态,赞扬了书能“使老成重归纯真,使天真走向成熟,使绝望看到希望,使轻飘落到实际,使不古返璞归真,使势利得以净化”的伟大作用。周折的读书创作情态,只不过是他们弟兄四人读书创作的一个缩影。
周文敏先生数十年保持着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保持着购书、藏书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离休之后,每年都要拿出离休费中的一部分用于订刊、订报、购书,发现有好的文章、有用的文章及时向家人和朋友推荐分享,将后辈们更需要的书籍及时赠送,街坊邻居到周家借书报、查资料都是极为平常的事情。目前,周文敏先生家有藏书500册以上,四个儿子家藏书籍均在1000册以上。受益于读书的儿子们深知读书学习对于社会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以报恩之心一直在做书籍公益事业。长子周养俊曾向师村小学、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省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多次捐书,达数千册。次子周旭为师村小学捐书2次数百册。三子周折先后向秦川幼儿园、陕西省图书馆捐赠书籍,并通过省图书馆向贫穷山区学校捐赠书籍近千册。
周文敏先生勤能补拙、以书传家的做法是成功的,但他仍谦和地说:“是几个儿子比我有出息。是国家富强了,社会发展了,大家的经济条件和文化生活需求增强了,读书更有条件了。”他表示要“身体健康活到老,孜孜不倦学到老。”他计划下一步要把全家的富余书籍都集中起来,为老家专门建立一个读书室,以书济人,以书育人,以书化人。
图片说明:周老先生在认真读书
责任编辑:吴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