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山西见闻随想及王家的房平遥的票(薛志毅)
一、车上的随想
古有秦晋之好、山西和陕西山水相连、而且是山西是远古尧舜生活过的圣地、又有洪洞大槐树是明代移民的发源地之一、更是该旅游的重地。于是就在阳春四月的中旬、我们终于用两天时间,转了灵石的王家大院和平遥的古城、对山西文的化有了稍许了解。
从阎良上车、一辆载着15人的福特面包在京昆高速上飞驰、走过满是“早知有洽川、何比下江南”广告的关中东部、看到大沟和大桥慢慢的多了起来。就想到当年在洽川处女泉畔喂蚊子的境况、实际上我的老家长安樊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比它洽川更像江南。一条谲水旁、十万亩稻谷香、到处渠道纵横、杨柳拂拂、遍地鹭鹤飞翔、稻田如镜;这就是杜甫居住十三年的地方 、更是杜牧的故乡、可惜现在却被现代化所冲击。
从韩城过黄河、就正式踏上山西河津的地面。这时才知王家大院在灵石、平遥还在它的东北、都在晋中、起码要跑四五个小时。因为每去(虽说坐火车路过几次、但未下车)新地方、我的眼睛总在不停地探究、寻找自己不知道的世情;但见高速两旁仍是绿绿的树木麦田、散落的村社、间或还有城镇。河津有薛仁贵故里的招牌、想这位在唐代三箭定天山的英雄那段故事:“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儿千两价、随夫跨海去征东。”的介绍。
过洪洞县、大槐树的广告招牌到处都是;想从小在地里干活就听老人说:咱们都是大槐树底下来的移民;那一次在火车上、一个小伙子看了我的胳膊和脚的小拇指就说,咱们都是大槐树底下的移民。后来我也曾翻阅资料、才知道大槐树移民、是明朝初年的事、究竟和自已有关无关无可知晓、但现在全国人都在洪洞大槐树底下寻根。也可能有些夸大;我就想不通那么说明以前这些地方就没人了、只是人少了而已、不会全是明代移民、其实关中将父亲叫“大”、这个“大”字就和元代移民有关、押送的蒙古兵士被称为“大”、还有“解手”一说;这和明代就无关了、因为明代朱元章是凤阳的汉人。
路过临汾时、看到路边有尧庙的广告、刚好最近和一个临汾人聊天、他说尧庙在山上、要爬很长很高的山路才可以看到一座古庙。我又想起多少年前在《报告文学》杂志上看到一个山西姓李的作家写的山西文化:尧舜故地、洪洞大槐、中华一耋、商贸肇始。虽有夸大、但也不无道理。
路过介休市、就看到北边绵延的绵山。就想起了我在少陵塬畔上高中时、北师大毕业的恩师熊振藩给我们讲的:介之推与晋文公的故事、介子推是晋文公的谋士、当初为失意时的晋文公宁愿割自己屁股的肉充饥。但当晋文公重新为王、再给他封官时他却躲进绵山不肯当官。不知晋文公的哪个随从给国王出主意:放火烧山介子推就会下来!可是大火将绵山烧遍也未见介之推、晋文公派人一看、原来介之推背着老母抱着树被烧死了;晋文公大悲、命令从此哪个日子不准动火只吃寒食、这就寒食节的来历。我们那个熊老师早已作古、但他给我讲这个故事时的话音还鸣响在耳畔、我想介休的地名可能也与介子推有关……
二、灵石的王家大院
说到灵石县、我在二十年前就有些了解。因为199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院政治部曾组织一些人去汉中镇巴我院的扶贫点去学习、我有幸也是其中之一。结果在镇巴的党校还是什么地方、当地干部送给我两本镇巴文史资料。其中说到解放时陕北派来的干部中就有山西灵石人、从那时我就感到灵可能距黄河不远、是红军东征和八路军抗日的根据地之一、不然为什么陕北接收团中还有哪里的人。这次翻开地图一看、原来灵石和陕北延川在同一纬度、距黄河岸隔交口等两个县、距革命圣地延安也不算远、灵石人早早参加革命是正常的。
而作为国家4A景区的王家大院,却是山西省最大的数百年老宅。它远大于祁县的乔家大院、虽然乔家大院拍成了电视连续剧、但实际上没有灵石王家大院大、据说王家大院也有电视剧、我不太清楚而已。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据《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明天启年间,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
王家大院据说有三百三十多套家院、每套家院都是门房、厢房、厅房、照壁、天井、照壁均是砖雕、门窗又是木雕。每套厅房、门房都有匾额楹联、或木制、或砖雕、整个匾额达83副、匾120多块、内容都取之经典史集、书写有的是清代皇帝、山西大员、不论文字水平还是书法水平都是当时界内上乘:如:
礼仪传家宝 诗书裕后多
琴书在几交非浅 花开当窗荆亦彩
尧谟舜典周礼乐 唐诗晋字汉文章
风格谦和归子慕 胸襟高旷晋渊明
富贵须自守虽高不危虽满不溢 德才无他长有功勿伐有能勿矜
善本孤本福荫万树怡百世宗亲可续 源流支流沃土八方感千秋部落牵缘
经世留青飙泰岱气度 治家戒侈耗梅竹情操
姓氏贯天地三千载 家声传道德六百年
这些楹联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上乘、反映了灵石王家三百年的传统文化的水平。
三、平遥古城的票号
再向东北行车几十公里、就是平遥古城。平遥是个县城、保存有良好的城墙城楼、县衙、文庙、城隍庙、有商会博物馆、保镖博物馆等等、四条大街、若干小巷。
平遥的票号钱庄。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发生地、也是中国银行业的先驱。最早约在满清后期就有第一家票号——就是日升昌。据说是成立于道光年间、为十七世纪的1885年左右,他们最早是以做染坊起家、逐渐发展到国内的第一家票号,我们就住在平遥古城西门内日升昌的对门、最早他家的染坊所改的旅店内。现在的日升昌在北边坐北向南、那件染坊则是坐南向北、都是几进几出的明清式建筑、雕刻的窗门。在日升昌内有账房、客房、、掌柜室、地下金库等等;也有用于灭火的水缸、显示财宝的石雕元宝、那石雕元宝挺大、可以中间凹陷、两头凸起、长若一米、宽近一尺、游客可以当板凳坐。据说日升昌成立后、曾在京、秦、鄂、沪、浙建有分号、就是北京、西安、汉口、上海、杭州等大城市。
但平遥古城显示中国后来最大的票号并不是日升昌、而是平遥南大街的协同庆票号。协同庆比日升昌晚点、但办的最大、地下金库里的存银达十几万两、最多时二十几万两、五月十八日下午我和妻子在平遥南大街转、无意中闯进协同庆票号、因我俩是六十岁以上也不要门票、看了身份证就行、在这里我们下了金库、知道了什么叫提款、原来是地下金库有一个小口、要钱时从这个小口放一个篮子下去、在地下金库给篮子中放上需要的银子数量、从这个小井口提上来、就成了现在的提款的由来、协同庆据说是磨豆腐出身、最后干起了金融业。
据记载日升昌和协同庆票号当时极度发达、分号遍布全国、几乎掌握着中国金融的动向、但是后代都是一般、甚至是败家子、有文字考察这一现象。证明不少富家出逆子。
在平遥我们还看了马家大院、这个大院似乎在东大街一条小巷子的尽头再向东一拐、有好几院房为马家大院、马家最早是做鞋庄生意、最后读书上学、当医生、也雄踞一方、据说他家的地下金库里最厉害时放的银两相当于现在的60亿人民币。
我们还转了平遥的清代县衙、是一个古代的大院子、有正堂、侧屋、监狱、县衙内室、花园等等;而城隍庙则和大部分城皇庙一样、敬的当地城隍爷、也有戏楼、广场、但比之陕西三原的老城隍庙还是差一个等级、三原城隍庙还是最好的、只是正室小点了、院子仄点了。
至于商会博物馆其中说的京兆、就是西安、而好多人不了解而已、证明陕商在明清也有一席之地、不然为什么全国各地那么多山陕会馆、秦晋会馆呢?平遥还有处中国保镖博物馆、介绍明清一代保镖的形成、抽标银的多少、当时使用的刀剑武器之类。
十九日下午七点归来、这次去山西也只看了三分之一的晋中、而晋南的运城、永济、临汾都没有去;晋中的太原等地也没去、而晋北的更不用说了。但是仅这管中窥豹也发现了山西的风景这边独美、还有晋祠、五台山、恒山、悬空寺在向我们招手、有机会再去看看。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