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征文】我和"长安人"的情结(杜益茂)
我原是长安人,在中小学的档案中赫然写着,祖籍长安县灞桥区黃桑圃乡务庄庙围墻,1947年至1953年在务庄小学上学,毕业后考入长安二中。当时长安二中就在灞桥镇灞桥南头,是原长安师范所在地。长安师范迁至韦曲,这里改为长安二中。一种故乡之情,我对长安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一个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就自掏腰包订了份《长安报》,当每周从韦曲通过邮局寄来后,我都一篇一篇地认真阅读,了解长安的各行各业的动态,令人注目,特别是文艺副刋那短小精悍、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显示长安人的才华,更吸引着我。1955年灞桥,雁塔、未央三区由长安划入西安,长安二中改为西安市34中,我远离了生我的长安,但是《长安报》我还订着,在我幼下的心灵中,萌发出将来从事新闻写作或文学创作。
二十多年过去,我还仍思念和眷恋着长安及生长在这块土地的长安人。1984年我有幸调入西安晩报做记者,虽然全市有13个区县,但对长安独有情钟,特别注重长安。这时我有机会认识了长安县宣传部的王润年、芦剑利、张宝贵等人,跟随他们几乎跑遍了长安县的所有乡镇,也游览了长安县的山山水水,同时编发了长安县在改革开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气象和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诸多稿件,宣传长安、歌颂长安,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长安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活动丰富多釆,使我感到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我和长安人结下不解之缘,好像回到我的故乡和亲人旁,格外亲切和温暖,直到退休。
退休后的三年,我还和王润年、卢剑利联系,时时刻刻关心着长安的人和事、建设和发展。闲赋逸情时开始写些散文、诗歌、小小说,全当是一种消遣。我的一篇散文《小升初考试》2011年12月30日发表在《西安日报》上,当天长安人网长安艺苑给予转载,我无意中发现后感到惊讶,一个普通人一篇极不起见的小稿得到如此重视,我由衷的高兴,原来文中我写明我是长安人。长安人网认我这个异地的故乡人,也就是这次举动,感染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从那时起,我笔耕不辍,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几乎每天写一篇,写一篇就发给长安人网,也几乎每篇都发在长安艺苑上。大概过了二三个月,长安人网给我开辟了一个专栏,卢剑利还提前告诉我,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个网站能给自己开辟一个专栏,这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站长许海峰和我素不相识不时地鼓励我,令我感动万分。在此期间,我不时地给长安人网投稿,同时把在长安人网发表的其中认为较好的投递给《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长安》文学刋物等,其中二三十篇都予以发表,还有十多篇录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等书中。直到现在我已写出散文、诗歌、小小说四五百篇,我把其中二百多篇整理成《春柳文集》予以出版,受到亲朋好友的好评。
我和长安人有着不解的情缘,我和长安人网独有情钟,是她给了我温暖和亲情,是她激励我写作的热情,给我加油鼓劲,使我获益匪浅,作品多多,出了专集,又使我晚年生活快乐无比。五六年来,长安人网刋发我写的作品近三百篇,但领导编辑我从未谋面。在长安人网纪念十周年之际,我特别感谢许海峰、卢剑利,还有不知姓名黙黙奉献的领导和编辑,祝长安人网越办越好,祝同行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长安人网增光添彩!我曾写过一首小诗"人网暖心窝"赞颂长安人网站,现摘录如下,以表感激之情:
博客结硕果,
人网暖心窝。
功夫莫徒劳,
篇篇有着落。
激情写诗歌,
生活乐呵呵。
勤学勤动笔,
难得老来乐。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