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平常的足迹--怀念作家柳青(孙宝田)
“立冬以来,汤河流域一直没有认真地冷过…….。隆冬的渭河平原,白日仍旧温暖如春……。”
这是多么熟悉的文字,多么朴实的语言,自自然然,平淡如水,朴实无华。这就是作家柳青在创业史第二部上册中的开篇语。
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心中像春天的日头,暖暖的畅快,沿着汤河,你会寻觅到作家当年的足迹,和留在长安十里蟆蛤摊上的深深脚印……。
一九七七年秋天,在长安县百货大楼,我遇见了作家柳青,说了半句话,那是在送别他到楼梯口时隔着人群说:“有空来呀……!”
说起来可能没人相信,其实这是真的,信与不信那是你的事情,我也没办法。
我是七十年代入商业干事的,是个商人,却没有干过生意,说是文化人,却在商人堆里过活。同时还有个怪毛病,爱好胡抄乱写,但也写不出好文章,只能是一天胡怏的混着。
那年,我记得是个秋天的一个上午,百货大楼二层楼上顾客如云,门市沸腾,人群中,一位极普通的老人拄着拐杖,穿着背带式的西裤,白衬衫,(因为病的原因)走几步,要用手中的气囊向嘴里吹口气儿,显得很困难的样子。他走到柜台前,浏览着商品。柜台内有一位是县业余作者的营业员认出了作家,脱口而出“柳青”!我们几个爱好文学的都围了过来,隔着柜台与先生交流起来,(当时的政治活动,叫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我们也都不懂得“资产阶级法权”是个什么东西?作家用自己的渊博学识,详细讲述了“资产阶级法权”的根根筋筋,又谈了文学创作的方面的理论等等。亲切感人,听了以后,我深切感到咱读的书太少了,懂的事太少了。文学天地里有学不完的知识呀?
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就此分别,(当时,柳青住在西安市干部疗养院,位置就在东街去砖厂和夹皮沟的二岔路口上),我送他到路梯口时,说了:“再来呀!”的那半句话。后来,我们几个年轻人专程去疗养院探望他,却未能如愿。
谁也没想到,使我久久不能忘记的那离别的半句话,竟成了永别的半句话。
他也一直没有再来……。直到第二年,1987年6月13日北京传来噩耗, 作家柳青,告别了他辉煌而苦难的一生,离开了长安人民。一时间汤河悲流,终南含泪,黄埔塬张开了她宽广的胸怀,拥抱了作家柳青,人们悲痛之余,更加愤慨那些曾因政治而狂,因运动而过激的人的无知,皇甫的这片土地让他们在先生坟前而悔恨,而忏悔……..。
我因此原因,也热爱起文学来, 为了不能忘却的怀念,记得也是一个冬天,我又买了《创业史》,是1977年陕西出版社第一版,定价0.38元人民币,至今我还保留着。
两千零六年,我去了柳青在黄埔的故乡,拜谒了柳青墓,令人心酸的是柳青故居,已崖塌坡陷,已不复存在,那汤河边上的皂角树还在,柳青的足迹还在,……..。回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往事悠悠,往事如云,时隔30余年之久,许多往事已成烟云而淡忘了,唯独和柳青先生的谋面和那临别的半句话,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但是,要真地用文字把它写出来示人,只能说我不事张扬写不出来。一个小老百姓和作家谋面,就是写出来人家也不信。
事至今日,这件旧藏于心的心事,我就用这支粗笨的笔,把这一段不为人知的谋面,变成鲜为人知的怀念吧!让我们的后代沿着柳青的足迹进步吧!
但愿,这朵赖放的花,能给人们带来余香和永久地芳菲。
长安与柳青有缘,皇甫人不会忘记…….。
我无意于宣扬什么,只是想把这平凡的谋面记住!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洒泪唤君还(孙宝田)
- 下一篇:散文:夜宿水秋池(方僧)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