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纪念馆简介
杜甫纪念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东之少陵原,北距西安城区约12公里。是西安市唯一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场馆。一代“诗圣”杜甫曾经居住在这一带,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诗篇。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京兆杜陵,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生于河南巩县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他七岁开始吟诗,十五岁跻身诗坛,二十岁开始漫游,结交天下英豪。天宝五载(746)三十五岁时,杜甫踌躇满志,来到长安。次年参加了制举,却不幸落榜。此后屡次向王公献诗,向玄宗献赋,均求仕无门,生活也陷入困顿之中。后来移居杜陵附近的少陵原畔,因而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长安艰辛的经历,使他的诗歌直面冷酷的现实,诗风转为沉郁顿挫,代表作为《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忧国忧民的诗歌。“安史之乱”中,杜甫目睹了山河的残破与社会的动荡,写出了《春望》、《哀江头》、《北征》和《三吏》、《三别》等具有诗史性质的名篇。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离开关中,漂泊西南。十一年后,客逝异乡,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明代嘉靖五年(1526),长安人张治道有感于诗人杜甫无祠可供祭祀而倍受冷落的现状,倡导地方人士出资,在少陵原畔修建了一座杜公祠。据史料记载,杜公祠曾于明万历五年(1577)、清康熙五年(1666)和四十一年(1702)修葺过三次,乾隆末年毁于火灾。至清嘉庆九年(1804),在一些读书人的倡仪之下,在今天的地址上重建了杜公祠。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杜公祠曾多次修缮,其中有碑石记载的共两次,一次是清同治七年(1868),另一次是光绪十二年(1886)。1956年被定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纪念馆背倚少陵原,面对樊川水;北临长安城,南望终南山。地势高敞,可登临远眺。院内花木茂盛、环境幽雅,殿阁错落有致,古树苍劲挺拔。现在经过整修与布置,重新对社会各界人士免费开放,共同纪念这位为中国诗歌和中华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诗人。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