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浆水菜,家乡的味道(王小虎)
过了正月初五,如果到朋友家去喝酒,总会听到有人说:这几天大鱼大肉把人吃日塌咧,给咱上盘儿浆水菜叫人咥一哈。女主人也会随声答应,手脚麻利地剁一盘子浆水菜,用热油“吱啦”一泼给端上来。也确实,过年肉把人都吃腻了,这时候夹一筷子浆水菜放进嘴里,真的是酸爽可口。可对于我来说,却更多了一丝淡淡的乡愁。看着酸酸的浆水菜,就会让人想起家乡,想起过去的岁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经济条件很差,人们日子过得很苦,许多人家为没钱买菜犯熬煎。所以,那时候农村人都喜欢用坛子瓮沃浆水菜,一进门就能闻到一股酸味。特别是到了冬季蔬菜稀缺,几乎家家都有浆水菜,要吃整个一冬。因为作为浆水菜的原料很普通,很普遍,也很便宜,基本上就是白菜、芥末和萝卜缨子。但最主要还是不能烹炒上席的野菜,因为这些野菜不用花钱,只要人勤快就行。所以,在没有农活的时候,村里大人娃们都会结伴去川道河滩锹野菜。用作浆水菜的野菜,要说水芹菜是最好的。用它沃的浆水菜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而且颜色鲜艳,好吃又好看。其次就是过江菜、荠菜、苦菊菊、纺线车、巧合蛋、米蒿蒿、黑点菜,很多很多。不到一个下午,人们就会锹上满满一担笼野菜。晚上回到家,人们把野菜淘洗干净,然后放到开水锅里焯一下。但不能焯得过烂,七成熟就行了。否则沃出来的浆水菜会不脆,吃起来很弄,口感不好。菜焯好后捞出来放到坛子或小瓮里,上面浇上从隔壁家要来的浆水引子,再烧些面水投进去就成了。这样经过一天一夜的发酵,酸爽脆嫩的浆水菜就做好了。但由于受环境细菌的影响,浆水菜很容易变坏,所以要经常翻动。不然,浆水就会白花变得浑浊,沃的菜也会变色腐软,那就只能倒掉了。正因为这样,农村人在夏天很少沃浆水菜,可是在其他季节却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下饭菜。
在农村,人们在浆水菜的饮食制作上表现出了充分的聪明才智,把其作用发挥到了旮旯拐角。一个普通的浆水菜,经过他们的精心炮制和巧妙搭配,就可成为一道非常可口的美食。我们最常见的,也是人们普遍喜欢吃的,那就是浆水菜苞谷糁。这种作为下饭用的浆水菜制作很简单,就是把菜在案板上剁碎,里边调些盐和辣子就成。但就是这粗饭与粗菜的结合,却让人吃出了与众不同的风味,那感觉简直就是县官的老婆——嫽(僚)的太太。试想如果换一种搭配方式,用苞谷糁就莲菜炒肉片,那纯粹就是吃货中的二百五,不搭调也不搭味。再就是浆水搅团和浆水鱼鱼,那是绝对的天仙配。这种饭做起来比较麻烦,而味道的关键就在浆水的制作。会做搅团的人,要先用干辣椒和生姜把浆水炝一下,再把浆水菜用蒜苗炒一下。然后把打好的搅团和鱼鱼舀在碗里,上面浇上浆水和浆水菜,调上油泼辣子,不吃看着都香。这饭不但以前人爱吃,现在的人更爱吃,而且已经成为长安的招牌小吃。还有就是把剩下的米饭和浆水菜搅在一起,里面放上葱姜和调和面盐做成馅,包在面团里烙成浆水菜饦饦,吃起来也是非常有特色的。特别是浆水菜肉饺子,这是大家公认的最搭。因为浆水菜能化解大肉的油脂,大肉又赋予了浆水菜的肉香,使得两者相得益彰,让人吃起来少了几分油腻,多了几分鲜香。浆水菜还可以做成浆水面、浆水菜炒米饭、浆水菜盒、浆水菜包子,都是很有特色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浆水菜在那个年代不但丰富了农民的餐桌,增添了饭食的味道,也陪他们度过了最难场的岁月。
现在,我虽然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可浆水菜那种特殊的味道却永远根植在我的味觉系统里。我喜欢吃浆水菜不单单吃的是那种味道,而是吃的一种怀旧,一种记忆,一种对家乡的眷恋。所以,有老家的同学或者村里乡党来看我,总喜欢带一些浆水菜和苞谷糁,他们知道我最钟情此物。也有在城里的发小和同事,他们做了浆水搅团和鱼鱼就会叫我去家里吃。我们家里也经常做浆水菜,而且夏天也做。有时怕坏了,就放在冰箱里,这样一年四季都有浆水菜吃,也算是我的一种口福吧。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穿越草原山
- 下一篇:民俗:二月二炒豆香(王小虎)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