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家的路 ---- 献给一直深爱的村庄(胡新辉)
小时候,家在村东头.有一条伸向外界的羊肠小路,来往有两个架子车的宽度.在那时,这条路,就是通望幸福的天路! 我们村叫索罗村,坐落在南山脚下。’因为一颗叫桫椤的树,才有了这个吉祥的名字。是方圆有名的水稻村,莲菜村!著名小品演员郭达“换大米”的讲的就是我们东大大米祖辈们的生活离不开村东,村南的这块福地,春耕,秋收,育苗,插秧……收获的季节,再去光场~扬场~无论搭麦秸子,还是草垛子!都是考验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行家里手,对于这片深情的土地来说。
夏忙的时候,匆忙的收完小麦,紧接着就插秧,播种~虽然我们没有北大荒的富饶美丽~却也时常能听到水田里的蛙鸣,和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再掺和着簇拥在田地里的几亩荷塘~印映衬着伟岸的秦岭~流淌的高冠河水~才让这个宁静的村落,成为名副其实的渔米之乡。 农村人,喜欢变废为宝,小麦秆压扁可以造纸,也可以生火做饭。有名的锅盔就是要用铁锅,麦秸一把一把慢火烙出来的。稻草可以编织成草帘,提供给砖厂或者大棚菜用来调节温度,湿度!荷叶要等到白露时节过后,采摘下来,晾晒干了,用来“搭蒸饭”!田间地头的荠荠菜,鱼腥草,水芹菜,车前草......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雾霾根本和蓝格莹莹的山水田园着不上边。吃馍就葱,咥一碗穰活劲道的裤带面,喝一口原汤,那简直就是一种难得的舒坦,嘹扎咧!
村子里,没有特别的大树,不像东原上,至今还依稀可见的参天古树,因为时代的变革,曾经贫穷的人们,早把有关那座寺院的遗迹,在除旧破俗的运动中,消失殆尽!能流传下来的,只有种渗透在骨子里的记忆。锣鼓家伙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婚娶嫁女,给娃娃做满月,上梁盖房。只要是喜庆的事情,一说敲“家伙”闲散的青壮劳力,都能提起精神。敲打着熟悉的“十样景” ,“老虎抬蹄儿”等鼓谱,释放着来自秦地最彪悍的喜悦激情。也或者聚集在村中的戏楼之上,扯两嗓子秦腔。来抒发心头的欢欣!也曾经有秦腔大家发过这样的感慨“沣河两岸,唱的瞎好,一亮嗓子,就知道漏气没漏气”。意思就是说,沣水两岸,秦腔艺术根基浑厚,深受老百姓青睐。逛庙会,赶集市,只要有秦腔表演,那就是人海拥挤,座无虚席,足可见,宽厚的农村生活,和原生态的风景,展示出来的八百里秦川,独有的民俗风貌!
村里有个传统,人死上山,走南头;婚娶嫁女,到长安走东头;至户县,走西头!大小仪式在村十字!索罗村这地方,也是一脚逛两县的地方。著名的高冠瀑布,草唐寺隔村相望。在老人的记忆里,只有四通八达,才能显得人丁兴旺!过去因为缺碘,而影响了人口生育质量!自从关中旅游环线的贯通,那些不堪的遭遇都挥之云散。无论是进城还是出省,和外界的距离不断缩短。伴着大学城的兴建,政策性的搬迁~大家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
如今,西工大长安校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左拥右抱,环绕在新村周围。村口的花卉市场,柳园公园;以及独具特色的渔家乐,农家乐,都随着这条关中环线,而富有生机!旧时的贫瘠,或许只能是一种记。,在之后的日子里,只能是淡忘。流淌在人们记忆里的东西,是抹不掉的传统和回不去的村庄。田没了,却有了农家小院,地丢了,在探索新的经济转型!山水大美的长安,富饶美丽的新农村,家是每个人的牵挂。相信勤劳宽厚的索罗村人,依靠这条贯穿关中的风景线。会再次展现不一样的“小江南”。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春天来了(雪精灵)
- 下一篇:诗歌:丈八文化艺术馆之歌(王学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