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南瓜盖被
金灿灿,黄块块;先烧炒,后蒸锅,南瓜盖被好味道(饭食)。
改革开放前,经济状况差。群众终年劳动,仍旧缺衣少食。在儿时的印象中,母亲为我们做的南瓜盖被,菜多粮少,味道好极了。既解馋,又温饱。至今想起仍记忆犹新,不断勾起我的食欲和对父母亲的思念来。
困难时期,我们一家八口人,吃饭的娃多,挣工分全靠父母每天的辛勤劳作,甚至在“三夏”、“三秋”不分昼夜加班劳动,每年分配的口粮仍有限。最熬煎的是父母亲,愁的是一家人的温饱。母亲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利用瓜菜带,尽可能让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吃饱,不饿肚子……
南瓜,是一种廉价的蔬菜,是解决吃饭问题的好食材。当时的南瓜,大多是扁鼓形,老南瓜多呈黄色。皮越硬,瓜越大越老,用指甲掐也掐不进。如果掐进去的部位,就会有晶莹的汁液流出。由于含有糖分,便凝聚于伤口处。南瓜盖被,一般不用青嫩的南瓜,因做熟后水囊囊的。须选干面老南瓜,尤其是光照充足,少陵原坡干旱少水的田地长出的老南瓜干面,干面的南瓜糖分少,不绵软,做熟后汤水少,好香甜。
通常,是父亲摘菜、洗菜;母亲和面擀大饼(盖被)。馍饼多用起面(酵面),也有用死面(未发酵)当盖被的。父亲将洗净的南瓜(切除老皮)、洋芋、葱等青菜放到案板上,然后到麦秸集子扯柴禾烧锅。刚切成的南瓜切面,会渗出晶液,呈现淡黄,深黄色,似青田石,蓝田玉,散发出股股清香,诱人食欲的气息。母亲把南瓜洋芋等切成麻将大的小块,搭上调料,用油(最好是大油)稍炒后,再加入葱节、青菜、酱油、味精、调和面、盐等调料,翻搅均匀后再盖上被子(面饼),并在面饼上用火柴梗或细竹棍儿扎数十个小气眼,便于熟透。锅开后用文火蒸熟。死面饼儿出锅后又筋又韧,有嚼头,适合青壮年人的胃口;起面饼儿出锅后虚腾腾的,软硬适度,瓜菜的气味能入到饼里,临菜的一面由于有南瓜、洋芋块,形成凸凹不平的形状。起面饼老少皆宜,吃了容易消化,有滋有味。如果人口多,一层被不够吃,就需做两层被。同上述一样,饼下有南瓜菜,饼上再放南瓜菜,上面再铺盖一层被(饼)。此时,需用猛火烧,火要大,必要时给锅再添些水,以防烧糊。当锅底汤水咕嘟咕嘟地冒泡,可用竹筷从上层直往下扎十多个气眼,再盖严锅盖。形成了滚沸的烫水,从气孔中冒出来,打几个气泡再沉下去,如此反复,直到南瓜(菜)盖被(饼)都熟透……
当母亲揭开锅盖,热蒸气一下子便弥漫在灶房里,同时,诱人的南瓜、洋芋、饼和菜的气味直钻鼻孔,香的直让人流涎水。母亲快捷的用刀切饼,盛到盆里,再给每个人的碗里舀碗菜,拿双筷子,夹两块热饼,一边吹着热气,一边吃着菜和馍,那个香劲,热腾腾的菜,虚腾腾的饼,令我狼吞虎咽只一会时间,便吃完了菜和馍。拿上碗,又走到锅边再舀半碗,夹块饼,直吃得肚皮凸起,打着饱嗝……
南瓜盖被,味道独特。南瓜甜、干面;面饼筋、黏、咸中带甜,再加入葱等青菜、调料等,在生活困难时期,算是一顿好饭食。南瓜盖被好吃易做,省钱省力,尤其是秋季南瓜下来了,就可做上一餐,满足人们的口福。这不,明天我就让妻子做次南瓜盖被,再好好吃上一顿,回忆那困难年代,父母亲为儿女们奉献出的真爱来……
南瓜盖被,父母亲情;令人怀念,感恩终生。
平凡的饭菜,伟大的父母亲……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