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马大嫂骂贼
上个世纪70年代,社会发展落后,物质十分匮乏,人们生活普遍结据,好像整天起早贪黑地都在为嘴忙活着。尤其农民生活更加艰难,家家户户都把红薯、南瓜等农产品抵当成了主粮,用于填充饥荒,就连称得上“水果”的柿子也不舍得让娃多吃,想着法子到集市上换几元钱来补贴家用,所以,无论谁家丢了一件大小物品,大人们都会心疼地不得了,甚至闹得整个村子鸡飞狗跳的。
有个村里有位马大嫂家里丢失了一小捆柴火,她虽然不知道是哪个“贼”顺手牵羊了,但还是从村东骂到村西,又从村南喊到村北,一无事就想骂贼,每回想起她骂贼不重复的样子,就感觉特别“有才”,最后偷柴火的人被骂得实在招架不住了,趁天黑俏俏地把柴火又放到她家门口,骂人之事才作了了结。从此,马大嫂因嗓门大、反应快擅长骂贼而远近闻名,订单业务繁忙,雇请她的村民络绎不决,都能把门槛给踢断。
一天大早,天刚蒙蒙亮,马大嫂家的门就被邻村一王大嫂叫开了,问起叫门原因,王大嫂边哭边擦眼泪地说道:“她嫂子,你不知道,有件事都快把我气得活不成了,你也要替我骂一下贼好让我解狠呢”,原来 “掌柜的”想吃南瓜包子,王大嫂便去地里想摘回那个黄南瓜,那料想在南瓜很小的时候她用南瓜叶子盖住就防被贼偷,还是被贼惦记了。因此王大嫂趁天还没亮,托咐马大嫂看看能不能将南瓜骂回来。马大嫂听后,双手在两腿一拍,大声地叹气:“唉!你咋不早说呢,我把后(天)的都应出去了”。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