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蒋家村—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蒋家村—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每 小 平
编撰《老长安》“蒋家村被评为全国卫生甲等模范村”的任务后,先后同蒋家村的蒋建林、蒋宏丁、蒋宗信、蒋林、蒋吉林、李会芳等干部群众访谈,数次到区档案馆、区志办等相关部门,查询1999年版《长安县志》及农业、卫生、政府等数十种资料,均无卫生模范及获奖等记载。但我1980年下乡,亲自在蒋家村的村委会墙上,见到过周恩来总理签名的国务院奖状(原件现已遗失),在政府和干部群众的印象中,都认为1952年和尚村同时获得“全国卫生模范村”……我数十次走访当事人及亲属,认真寻找有关资料,终于查找到:1958年12月,蒋家村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亲自见到原奖状的复印件,真是喜出望外,为蒋家村的村史、长安区的区志补充了一个新内容,为读者提供建国后蒋家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村民辛勤劳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情景来。
1. 评选“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建立后,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改变卫生环境差,改善人民生活是当务之急。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执行群众路线。蒋家村干部带领村民全面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来。先后组建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掀起兴修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从1950年冬开始,组织村民学文化、认识常用字,计算方法,写便条和简单书信,大部分村民初步脱盲。为响应毛泽东“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全县城乡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城镇农村都要做到对蝇、蚊、虱的“三防”和街巷院落、厨房厕所、衣服被褥的“三净”;全民做到“一捕五灭”(捕鼠、灭蚊、蝇、虱、蚤、臭虫),“五有八净”(鸡有窝、猪有圈、水缸有盖、厨房有防尘与防蝇设备;小孩净,个人全身净,屋内净,院落净,街道净,锅碗瓢盆净,厕所净,鸡窝、猪圈、马厩、牛棚净)和“三不四要”(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蚊蝇爬过的东西;要取消离水井近的厕所,要把河水分成上食下用两段,要修挑水码头和挑水跳板,要加高井台)。为此,全县到处兴起除草、除虫、挖涝池,修水沟,清除蚊蝇孳生地活动,涌现出13个卫生模范村。1958年再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求全县城乡做到“八无”(无鼠、雀、蝇、蚊、白蛉子、虱、蚤、臭虫)和“六洁六不”(厨房、厕所、住室、院落、街道、牲畜圈洁净;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污秽食物,不穿脏衣,不盖脏被,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是年底,全县评出27个卫生模范村、15个卫生模范单位、14个先进个人;长安县被评为陕西省卫生模范县。1959年全县评选卫生先进单位122个,包括蒋家村在内先进村23个。
蒋家村,位于韦曲少陵原下,东临上塔坡村(1958年9月蒋家村同上塔坡村为一个管区),北邻张家村,西临首村,南邻建材街。村北,村东地势较高,西南低,皂河从村西流过。在进村道路东南有棵数百年古皂荚树,直径1米多,树围2.6米,树高20多米,枝繁叶茂,长势旺盛。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水稻,各种蔬菜,尤其是韭菜、韭黄有名气。现该村已被拆迁改造,村民搬进了社区高楼大厦。
1949年,蒋家村有16户,102人。由于卫生条件差,新生婴儿的成活率不到15%。80%村民吃不饱,穿不暖。村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卫生状况极端恶劣,贫病交加。歌谣:“破屋茅草房,到处污泥塘。贫病饥饿泪汪汪,暗无天日凄荒象。”当时,蒋家村80%以上农户每户产粮只能吃2~3个月。群众说:跟着碌碡过了年……1959年,蒋家村有23户,135人,耕地180亩。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总路线的鼓舞下,社员劳动情绪更高昂,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提高,社员们更加热爱党,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
2. 蒋家村先进村情况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从1952年起,遵照毛主席“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教导,干部群众热烈响应,坚持不懈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放手发动群众,将农时和生产相结合,动员群众,大搞卫生。时任书记蒋致远,队长高志华从蒋家村实际出发,全队部署,合理安排,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方法灵活,措施得力,以顽强的革命毅力,采取农闲突击搞,农忙加班搞,雨天集中搞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既讲了卫生又促进了生产;既预防了疾病又改变了村容面貌。据蒋宏丁、蒋吉林、李会芳、蒋宗信等人回忆,合作化到大跃进时期,干部群众社会主义热情高,蒋致远书记、高志华队长领导群众搞生产、搞卫生、搞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好。书记、队长人不错,不为己谋利,勤劳朴实,踏实能干,干在群众前头,起模范带头作用。黑咧明咧的干,老墙、炕、烟囱都换了上地肥田。关于农家肥,蒋吉林说:“一年的烟囱二年的炕,十年的锅头也不壮。”把村道修成鱼脊梁、沙子路、退水利、路不泥泞。皂河两岸和进村路旁栽上柳树、白杨等;村上修建了2个公厕,村庄整洁,院内卫生清洁,每家都干净,无灰尘杂物,板柜、桌椅、板凳、衣服、被子等都干净整洁;猪、鸡进圈,狗有窝,旱厕改水茅,积攒人粪尿。民谚:“扫帚响,粪堆长;讲卫生,多打粮。”有力促进了除害灭病,增强了人民健康,也直接推动了生产发展。用稻田净土漫墙,刷成青灰色,消灭了四害,减少了蚊蝇孳生。卫生公约和制度上墙,墙头标语:“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搞好卫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人民公社好”等内容。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形成习惯,早起先搞卫生,然后再上工劳动。开办了夜校,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村内有诗廊、黑板报、小图书室、体育场、高墙大壁写诗、画画、写标语,户户花窗变成了“文化窗”,有诗有文有图画,家家有痰盂,青壮年都刷牙,基本消灭了疟疾、黑热病等传染病,人人健康,个个劳动,劳动出勤率达到100%。群众说:“爱国卫生就是好,讲究卫生疾病少,社员健康有保障,劳动生产掀高潮。”
据1959年《蒋家村介绍》:“生产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公共积累增加了,公益事业也好办了。解放前全村有牛3头、骡子1匹、大车2辆、猪7头。1959年有马2匹、骡子2匹、驴1匹、牛1头,最近计划再买马1匹、胶轮车2辆、架子车1辆、水车1架、播种机1台、打稻机1架、喷雾器3个、喷粉器2个,小型农具又添了许多,较大型的建设如盖了3间饲养房,一间灶房,不久还要盖3间食堂,两个公厕(基本上消灭和代替了私厕)、一个鱼池、一个花园和一个篮球场。”
“合作化、公社化给蒋家村人民带来了富裕、健康和文明。赶走了贫穷、疾病和落后,全村社员正在沿着公社化的道路前进,争取更大的幸福。”……
3. 蒋家村对长安的影响
李会芳讲:村民们先后参加了互助组,合作化,入合作社较其它村都早。当时社员们劳动热情高,卫生和生产也都好,是韦曲公社和县上的卫生模范村,在周边影响大。记得1958年除爱国卫生搞得好,庄稼、蔬菜也长得好,是个丰收年。外村、外地人和18个国家外宾都陆续来蒋家村参观学习。蒋致远、高志华在田间地头现场汇报介绍模范经验,得到广泛称赞。村外地里打三四丈深井6眼,便于粮食、蔬菜的浇灌。初始,人推水车或用毛驴拉水车,驴头蒙上鞍眼拉水车轮子,出水量少。后用电带,出水量大。当年我当妇女队长,带领妇女在村北搞谷子实验田,我和刘会琴、李菊芳等参加,谷子长势好,1米多高,谷穗有半尺多长,吸引了外地人来参观、照相,得到众人好评。
由于我村爱国卫生,建设社会主义,庄稼生产取得丰收,成为韦曲和县上的先进村,当年在韦曲县政府门口举行欢迎仪式,各村干部、群众100多人敲锣打鼓热烈欢迎,高志华等代表戴着大红花,县领导讲了话,气氛很热烈,也鼓舞人心。
《长安新志》:“1958年10月24日,中央粮食部赵部长、省粮食厅冯厅长等8人来我县参观农业社和了解粮食加工情况,又参观了韦曲蒋家村卫生情况,表示满意。”……“1959年4月14日,省市卫生检查团一行七人,由余副县长陪同,到韦曲蒋家村等地检查。16日,中央、省市爱国卫生检查团十二人,由安士孝同志率领来我县由余副县长、卫生科王科长陪同在蒋家村各地检查……”
“到1958年受奖的先进村三十七个,先进单位十五个,先进个人十四个。长安县被评为陕西省卫生红旗县,并出席了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获得了奖励。1959年受奖的除害灭病甲等先进单位二十一个,乙等先进单位五十五个,丙等先进单位四十六个。个人甲等奖六个、乙等奖九个、丙等奖八个。受奖的卫生单位七个,个人十六个,妇幼卫生单位十三个,个人十七个……”
“受奖的先进村中,蒋家村为最著名。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正确领导和该村社员群众的积极努力,使蒋家村在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旧有面貌,出现了一片新气象,全村能经常保持整齐清洁、道路平整、疾病减少、人畜兴旺。五无寄生虫病已经消灭。生产情绪高涨。人人心情舒畅,个个斗志昂扬。这样一幅新的图景,不知吸引了多少人。一年多来,前往参观访问者络绎不绝。”
“蒋家村不光本村卫生搞得好,并能帮助附近各村把卫生搞好了,因而使塔坡管区也成为全县卫生上的一面红旗……”
随着长安县政府及机关单位人口不断增加,蒋家村作为蔬菜队,在计划经济时期,定期给驻韦曲机关单位和居民送时令蔬菜,获取经济利益。在村北旱原区主种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等农作物,水浇田种植红、白萝卜、韭菜韭黄、大白菜、南瓜、笋瓜、莴笋、黄瓜、辣椒、番茄、菠菜、蒜苗、大葱、洋葱、梅豆、豇豆、西葫芦、菜花、芹菜、土豆及红薯等几十种蔬菜。
韭菜、韭黄的务作也是蒋家村的一绝。
据清《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韭,三川皆产,樊川者美。”上塔坡,蒋家村务劳的韭菜、韭黄享誉城南,系长安名菜。蒋吉林、李会芳夫妻讲,俺村种韭菜年代久远,世代种植。马莲韭,叶片宽,纤维少,品质柔嫩少渣,味辣汤香。每年秋季,给韭菜地施农家肥。动物粪尿或用黄土将韭菜覆盖。第二年早春,除去枯叶杂物,松土锄地、给韭菜上油渣、墙头粪,适时浇灌。每年春季长出的第一镰韭菜好吃。鉴别点:叶边缘有淡红色,顶部呈圆形。根底白、中腰黄、顶部绿的三种颜色。如顶部平整,则为第二镰,或多次。韭黄分两种:一种是夏秋季正在地里生长,给韭菜围上土,再过半个月刨去土,割去顶部绿叶,用专用韭黄瓦罐(直径似老碗,高约2尺多)倒扣,给顶部圆口盖土封严,半月后即可。特点:叶黄似金,茎白如银,叶簇直立,茎叶厚实。无论炒、煎汤,包饺子皆鲜嫩而味美,爆炒脆而不顽,做汤浮而不沉,调做饺子馅清香爽口,是逢年过节款待亲朋好友的鲜味佳品。一种是在秋冬季选用淘汰的韭菜根,洗净并剪掉须根,整齐堆放在窨子、地道或窑洞里,淋上水,窨子井盖一盖,一个月后,新韭黄长出,长约30公分,茎叶细细的;割完后,再淋上水继续长,过一个月后再割。如此连割三次即可。长出的韭黄,一次比一次细,一次比一次短。第三次也能长出20多公分。此韭黄弥补了冬季韭菜的稀缺,且细嫩,味点、好吃、味长。不足是产量低,要有窨子或窑洞,但价格要高出4~5倍。一般情况下,西安蔬菜公司专门预约收购,为西安市各大宾馆、饭店招待用餐……
图1 奖状见证着蒋家村昔日的成就 (每鑫供图)
图2 古老皂荚树 见证蒋家村今昔巨变 (每鑫供图)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长安推广“三六播带”
- 下一篇:(散文)打炕面子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