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总访问量:1205067人次
    总浏览量:1428401人次
    今日访问:270人次
    日均访问:332人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凡雨>>正文内容

    (散文)烽火台传来了什么

    作者:凡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7日 点击数: 681

    一

     

    胶东半岛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随处可见的喜鹊窝之外就数烽火台了。喜鹊窝属自然景观,而烽火台则是历史遗迹。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台、烟墩、烟台,是中国远古的通信工具。在青岛、烟台、蓬莱、威海、文登、乳山等地都可见到古代烽火台的存在,著名的烟台市就是以烟台山上的烽火台而得名的。

     

    乳山银滩烽火台遗址 

     

    据古汉语字典注释: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烧柴用以报警的火。烽燧即:夜里点火报警叫烽,白天烧的烟称燧。蔡谟《与弟书》中述:“军中耳目,当用烽鼓,烽可遥见,鼓可遥闻,形声相传,须臾百里。”(须臾:极短的时间)。可见烽火台不只是烽和燧的燃烧,而是鼓声相伴,形声并传,使在另一座烽火台上的人们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再用同样的方法传递到下一座烽火台。就这样一座座烽火台,接力相传,延续不断。

     

    烟台山烽火台 

     

    那么,在古代烽火台传来了什么信息呢?

    通常人们一提到烽火台自然会想到三千多年以前的西周王朝,周幽王为博得褒姒欢心的一笑,点燃烽火召来边塞诸侯,上演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千古闹剧。结果是燃了烽火,毁了江山。在宋·杨备诗《烽火台》中有:“一带东流当复阙,筑台相望水云间。丽华应不如褒姒,几许狼烟得破颜。”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可见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西周王朝,烽火台作为通信工具就被国人所使用,它同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样,也是我们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

    古代烽火总是跟战争相关联的,也关乎国家民族的存亡。每当人们看见了烽火连天,狼烟四起,就意味着战争的来临,就好象看见披甲上阵跨马驰骋的将士,就好象看到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战场和马革裹尸的场景,就好象看见边关捷报频传,将士搬师回朝的场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春望》诗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王维在诗《使至塞上》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句。都是以烽火燃烧为时代背景来达情叙意的。

    王昌龄在《从军行》诗中写有“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之句,宋代马之纯在诗《烽火台》中亦有“此到西陵路五千,烽台列置若星连”之句。可以看出烽火台在我国地域列置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如天空星河,相互链接,布若有序。据史载,烽火台始于西周,盛于唐宋,延至明清。同我们常说的“飞鸽传书”和“飞马快报”的通信方式相比较显得更方便、更快捷、更适合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排除了因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困扰,说明它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也正是烽火台优越的传递技能在中国一直延用了几千年的原因所在。

     

    烟台山烽火台铭文 

     

    胶东半岛上的烽火台多为明、清时专为海防通信而建,距今约五、六百年的历史。2014年冬天,我和朋友相约一起参观了乳山银滩的一座烽火台遗址,烽火台遗址位于银滩一线和二线之间,即两条公路之间。遗迹早已不复存在,只可看到烽火台的主体位置。而今可见有现代人在原址上修建的烽火台底座地梁和堆放的仿古大青砖。据说当地准备修复这个烽火台,是想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历史地标,不知为何又仍下个半拉子工程而停滞了?

    我和朋友好奇地登上到了山丘顶端的台基,参观了这个烽火台遗址,并察看了周围的地势。我们寻觅到在周围一些平坦的地带,发现边坎处还遗留有一些残砖碎瓦。我们俨然象是考古队员在认真地取样分析,又象是建筑师在设计房屋的布局。我们想象分析着哪儿应是守卫烽火台士兵的营房宿舍、哪儿应是柴房、哪儿应是库房、哪儿应是马房、哪儿还应是厨房呢?眼前浮现出一座高大威严,设施完备,布局合理的烽火台全景来。仿佛看见一排排士兵身着勇服,在得到海边敌情后,一个个神情凝重,正匆匆地从柴房里向台上搬运着干柴禾,准备点燃烽火的场景。刹时仿佛台上火光冲天,狼烟升腾,同时烽鼓敲响,威武雄壮,声震远方。一切都来得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的悲壮。这一座座烽火台一脉相承,仿佛由近及远,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天地之间。

     

    二

     

    在近代烽火台又传来了什么?

    明代有戚继光抗击倭寇、有郑成功收复台湾,清代有民族英雄林则徐、有甲午抗日英雄邓世昌的出现,表明边疆海防作为国门的重要性,而烽火台常常传来的是外敌入侵的消息。可以说近代史是饱含屈辱的历史。

    贫穷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曾几何时,列强的洋枪洋炮冲破了我国大刀长矛守卫的海防,越过长城,闯进了我们的家园,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地。北京的圆明园遭受的劫难啊!就是国人心头永远的痛。

    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农村磨面还用的是石碾子,碾场脱米还用的是牲畜拉碌碡,住房还住的有土窑洞,我就曾亲眼见过祖父还是用火镰拚火取火,用火绳来保存火种的。足见我们先辈生活落后的程度,不知比原始社会进步了多少?后来西方及东洋人的商品涌入了国门,国人稀罕地称其为“洋货”,即:洋枪、洋炮、洋楼、洋车、洋火、洋糖、洋布、洋瓷盆子、洋瓷碗、洋瓷缸子、洋碱……等等,国人明显地感觉到泊来品的文明与先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提升了综合国力,不光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还提高了生活质量。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许多商品都沾满了“洋”气,却是自己生产的,早已不用“洋”字而称之为洋货了,“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各国。振兴中华的富强梦成为中华儿女不懈的追求。

     

    三

     

    开放、入世,象烽火一样又传来了什么?

    网络信息、手机互联网以其快速便捷的传输功能,拉近了人们相互间的距离。

    如果说改革是点燃的一把烽火,那么开放就是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就是融入世界大家庭。吸取、借鉴和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取长补短,再自主研发。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随着许多新生事物的涌入,为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仁人志士提供了大展宏图的机会,为有胆有识者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发展的平台。

    开放的国门象烽火一样传来了许多新鲜事物。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国际社会大家庭,会有许多不同于国人的传统行业,这些并非妖魔鬼怪,并非洪水猛兽而使人谈虎色变唯恐避而不及。相反,它会为我们国家提供许多产业,会为社会提供许多就业岗位。这需要有超前思维的人来大胆尝试率先创业。然而,对于许多新兴事物我们可能不甚理解和接受,有时还会带来一些误解。因此,我想对于一件未知事物的了解,千万不能一开始就戴上了有色眼镜,或人云亦云地加以排斥。必须亲自把事情搞清楚,在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就固执已见,盲目过早地下定论,便是容易产生误解的根本原因。这使我想起了课本中学过的“盲人摸象”及“小马过河”的故事。前者是对事物的初步认识,就断然下结论认为自己就知道大象是个什么样子,后者是由于自己没有亲自实践而轻信别人的结果,导致自已不敢过河而没有完成母亲交给自己任务的原因所在。

    早在“文革”结束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大胆地提出:“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论述,而李克强总理2014年3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谈到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的关系时讲:“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是一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符合资本社会运作的基本需求,是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的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享受民主权利的充分体现。

    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不外乎在讲,对于老百姓而言,只要不是坑蒙拐骗,不伤害他人,不触犯法律,什么事都可以做;而对于国家公职人员来讲,只要做好本职工作,老百姓的事不必动辄上纲上线予以干涉。总理的讲话十分清晰明确,就象烽火传来,为我国正式进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接轨,履行职责和义务,为各种新生事物的涌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必将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四

     

    古老的烽火通信方式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烽火台也早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作用,遍布各地的烽火台成为了文物古迹,成为了人们追寻历史脉络的景观,我们看到的只是它远去的背影。由此我想起了奥运火炬的接力传递,它那薪薪相传,生生不息的传递模式,不正是我国烽火台延续几千年的传递方式吗?

    而今,深化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就如同烽火燃烧传来的信息。它传来了先进的、科学的、超前的思想理念;传来了先进的、科学的、超前的运作模式;传来了先进的、科学的、超前的生产机器。

    我想在胶东半岛,如果说喜鹊传来的是一种吉祥的福音,那么烽火台传来的不正是一种行动的呼唤,一种危机感、一种迫切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吗?

     

     

    烟台山烽火台外景 

     

    文/凡雨2015年6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胶东半岛喜鹊窝随想
    • 下一篇:(散文)秦头津 沣水边消失的[丰宫]伟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