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用心做人,用心为文--读《英龄子诗文集》
会长,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化厅省艺术研究所艺术创作中心专业作家。作品荣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图书奖及美学论文、论著奖等多项奖项。现为专业作家,共发表各类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有长篇传记文学《百战将星·肖永银》、《黄河大移民》,长篇小说《天国葬礼》、《特别谍案》、《西榴城》,长篇报告文学《高西沟调查》、《浐灞手记》,作品专集《陕西四才女·冷梦》等。
《英龄子诗文集》的著者是安保仁。安保仁是我的同学,大学四年的同窗。至于安保仁为什么把他的诗文集命名为“英龄子”?我不知道。只觉得这是一个十分玲珑剔透的名号,很美,也很符合著作者本人的性格特征。安保仁给我的印象从来都是,他从不锋芒毕露,从不怒发冲冠,从来都温文尔雅,也从来都能够委屈自己和成全别人。这是他的“玲珑”——不是“八面玲珑”的“玲珑”。也不是说人“娇小玲珑”的“玲珑”。而是这个词原本的词意——精巧细致。
精巧细致,在我看来,“细致”是说他做人做事做文均十分用心。“精巧”则是说他做人做事做文均不用蛮力而是事半功倍的精灵巧妙。我还是很想说说“用心”二字。这个世界上,能用心做人、用心做事、用心做文的人不是没有,也不是很多,而是太少。安保仁就是这“太少”中的一个。先说用心做人。上大学的年代如今已经是一个久远的记忆了,很多人和很多事早已淡去,但唯有一个画面或者场景刀刻一般永恒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安保仁温和的笑容和他的课堂笔记。这是我大学四年最温馨的一个回忆和记忆。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史称“七七级”。走进校门之前我已经在陕西文坛上初露“小荷尖尖”,于是不知为什么当时我有了一个固执的想法,那就是我必须用绝大部分时间自学,以防备那种科班式的教学破坏和影响了我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大多数时间我都逃课。可是,考试这一关没法儿过——老师要考的主要还是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后来我就发现安保仁的课堂笔记可能是全班同学中最完整、完整到一课不拉,最整齐、整齐到有如印刷体,最整洁、整洁到几乎没有任何污渍和涂抹,最完美、完美到堪称全班课堂笔记的典范。安保仁的笔记到今天让我回想起来还叹为观止,似乎那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课堂笔记,而是一件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我这一生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谁的笔记比安保仁的更好。这是真的。而更让人感到美好的,是每当你借他笔记时他脸上淳厚朴实的笑容。说心里话,我已经记不清大学四年里我借过他多少次笔记?而他,从来没有过皱眉和不高兴。
这实在难得。
再说用心做事。其实用心做事和用心做人分不开,只有用心做人的人才会用心做事,这在安保仁身上尤其能体现出来。大学毕业后我们各分东西,许多年中各自忙工作忙事业忙升职忙结婚生子忙生老病死忙一些人生必须忙却又不知道为何忙的所谓“人生大事”,倏忽间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忽一日,突然听到一个消息,我的老同学安保仁成为了颇负盛名的陕西省重点中学西安高级中学的校长。意外吗?不,凡事都有定数,人的命运也一定会有定数。这个定数,除了人的天资、社会大环境以外,就是个人的努力程度了。安保仁做人做事如此努力和用心,不可能不会成功。可是,我还是异常惊讶。我惊讶的是,作为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我们同班几十个同学中,从事教育的人不少,当了副校长的人也好像有那么几个,可真正当了陕西省一个重点中学“一把手”的,想来想去,还唯独就安保仁一人!
这不容易。
安保仁在教育界高手云集的西安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根基,也没有任何可以依托的背景。对出生于长安县(如今的西安市长安区)的他来说,西安,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他,也是西安的一个“异乡人”。这样一个异乡人,如何能够一步步地成为了一所出过中国现代伟大诗人和散文作家朱自清、出过当代著名作家柳青、出过教育名家侯良弼、谭天伟这样一些了不起人物的著名中学的校长?我想,安保仁没有别的,安保仁只有努力、用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做人和做事。从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做起,从在陕西南郑第一中学的讲台上第一次为人师表讲解荀子的《劝学》开始,从 1988年第一次站在西安高级中学的三尺讲台讲授《义理、考据、辞章》开始——直到几年后,他先后担任西安高级中学的教务处副主任、主任,主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乃至校长。安保仁完全是凭借自己出色的成绩、凭借自己超乎凡人的非凡努力,令人艳羡的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三级跳”!
安保仁是成功的。安保仁无疑也是问心无愧的。我相信他可以如同《白鹿原》里的
——为什么这么苦自己?人生活得这么累!
安保仁实际上是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报答父母亲精神意志的滋养垂范之恩,在报答社会潮流和历史机遇垂青之情:在给予他施展才华的教育舞台上恪尽职守,追求生命之完美和事业之卓越。对他来说,当名校校长,职责天大。他不能误人子弟。他更不能让这所名校光彩艳丽的脸颊上蒙上些许微尘。所以,正如他自己所言:“走上学校的领导岗位后,我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我宵衣旰食,夙兴夜寐;我竭忠尽智,呕心沥血;我率先垂范,力戒空谈;我努力研修,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学者型专家型校长。”
安保仁做到了。
他是一位有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杰出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这样几句简单概述里:教育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他在著述立论方面硕果累累,先后撰写发表关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文章百余篇,主编或参编教育教学书籍20多本。出版了个人教育教学论文集《中学教育思行集》。他先后获得省市劳动模范、省市突出贡献专家、省市骨干中学校长等称号。
最后再说他用心为文。
读了《英龄子诗文集》才知道原来我的这位老同学是位诗才横溢的人,非常难能可贵的便是,他用诗歌写下了他一生的所思所感所悟,用诗歌抒发了他对他所看到的人间美景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他所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愫、他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抒发了他平时可能压抑在块垒之中的喜怒哀乐……让我惊讶的是,怎么在安保仁的笔下无事无景不可以入诗?他时时刻刻似乎都有诗情喷涌而出。比如他的《张家界之行纪胜》组诗,几乎一步一景,景景有诗,张家界我也去过,也对那里的景色叹息不已,而只有读了安保仁的诗,张家界景色的独特与美丽绝伦才最后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而他的《崆峒山旅游组诗》中的两首《阵雨伴车行》和《滂沱崆峒道》写得尤为精彩,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安保仁诗作的观察之细腻、体会之入微、写景状物之活灵活现以及情感之深之细,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安保仁还有一些诗作,让我们读来格外亲切。比如写于1980年11月的《凤翔八景咏(八首)》,即把往事拉到了我的眼前。那时候我也在凤翔中学实习,也听说过凤翔八景,然而我却没有像安保仁那样去“寻寻觅觅”,搞个水落石出。且看他此诗小记:“庚申仲秋,余赴西府凤翔师范学校参加大学毕业教学实践。尝闻有凤翔八景,先请教于两位指导教师,后询问于所教学生,均不甚了了。实习即将结束,凤翔八景犹不得其详,终日耿耿于怀。返程前日,陪同学去县招待所,向一同乡辞行,闲谈间,余询之八景,该同乡出示油印的《地名普查材料》小册,方知八景内容,喜不自胜。该同乡还陪我等到较近的景点近观远眺了一番。”——这就是安保仁。一个活脱脱的安保仁。一个做人用心,做事用心,写诗也格外用心和用情的安保仁!
除了用心,我认为安保仁还是个至情之人。他爱这个国家,爱这个社会,爱自己的职业,爱学生,也格外热爱着他的家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妻子女儿。如果要我说,读完整个《英龄子诗文集》我最喜欢的文字的话。我要说,我最喜欢的是安保仁写自己父母的两篇《父亲,仰之弥高的大山》和《母亲,永生感念的春晖》。太深情太美的文字,的确是感人肺腑和催人泪下。如果要我说这部文集还有什么让我感到缺憾的话,我要说,缺“情诗”。安保仁的妻子李荣也是我们的大学同班同学,当年两人恋爱的情景也经常在同学中间传诵,安保仁追求李荣的执著和热烈在同学中传为美谈,我相信,安保仁一定写过许多甜蜜蜜的情诗,何以不把这些诗篇入集呢?
乙未年仲春记之。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诗意人生慰英龄--《英龄子诗文集…
- 下一篇:(诗歌)秋思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