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天成的“天成”(序一)
看到天成先生的《翰墨天成》,眼前一亮。引起了我的关于楹联、关于书法、关于文化、关于传统、关于传承的许多联想。
楹联是一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有诗中之诗之谓。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广阔的“生长”空间。千百年来,楹联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生生不息。挂春联是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民俗,人们以联自勉、以联自励,以联祈福、以联祈愿。欣赏楹联,常常是我们参观名胜古迹的其中应有之义。修身、养性、明智、笃行,寓教于行旅自不待言。品味楹联,短如“墨;泉”一字联。长如天下第一长联,陕西人孙髯翁全联180字的昆明大观楼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四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每每读来,行云流水,荡气回肠,洋洋大观。孙髯被后人尊称为“联圣”。我们常见的是中短联,如韩信墓前祠堂的短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夫人”十个字,简练、工整,内含典故,无一字多余,用白描手法概括了韩信的一生。又如,杭州西湖岳飞墓前为秦桧夫妇画像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用反对修辞法,言简意赅,旗帜鲜明。墓前另有一联是清乾隆秦姓进士涧泉所书:“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忠奸面前,爱憎分明。我上大学时,曾从一本书上读到一联:“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几十年过去了,这副联和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直伴随着我。想起了淮安府衙和内乡县衙的那副著名的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读之耐人寻味。多年前,我曾去过淮安府衙,好对联不少。他们有一个折页,全部是廉洁从政的经典对联,很有现实针对性。四川成都宝光寺有一副禅味很浓却又有警示味的对联:“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意味深长。传世对联或咏史、或记趣、或写景、或抒情、或颂扬、或警示、或忠告、或讽谏,立意高远,真情为文,创造联体语境,选词字斟句酌。常常言已尽意无穷,余音绕梁。实际上,楹联的传播既是真善美的传播,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传承。
楹联与书法互为载体,将文学艺术和书法艺术有机结合,这种结合有着别的艺术形式所没有的别有韵味的欣赏阅读意蕴。君不见,到某一景点最先入眼的是楹联,厅堂挂以楹联,主人的追求便知一二。庙观门悬楹联便知堂主之情致。读联赏书,悦己增兴。联墨高手,自楹联产生以来,代不乏人,为我们所熟知的如郑板桥、何绍基、吴昌硕、康有为、于右任、弘一法师等等。联因字而“传”,字以联而“名”。
天成的联是最有蕴涵的。他的修身联:“任顶上运滚,虚名抛向九天外;闻壶里茶香,真味还归七事中。”通俗易懂,面对喧嚣的滚滚红尘,难得这种达观淳朴的生活状态。又如大篆书联“景有廉石醒世;言从逆耳修身”具有现实意义。做公仆讲的就是一个廉字,修身进取需要逆耳铮言。再如他所撰的春联“茶清心洁一年过;事淡墨香两字存。”天成先生的书斋名为“平实斋”,并自制印一方励勉,信守“平平常常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处世原则。观其联见其行,心迹已明。天成先生联作多有妙趣,每见睿智,常有对人生的思考,多现处事泰然的心态,每每让人读之思之悟之……
天成的书法法有所据,有所依,有传承,有创新。小篆得秦篆之神,沉着、温润;隶书取法曹全,劲秀、灵动;大篆拙朴沉雄,行书自然流畅,草书气韵生动,五种书体集纳,可资诗联爱好者参考、借鉴,书法爱好者鉴赏、临摹,还可供读者怡情、励志。
传世三大行书,王羲之之《兰亭序》,颜真卿之《祭侄稿》,苏东坡《寒食诗帖》,文精书妙,无一不是书文合璧之精华。天成在追求翰墨的“天成”,也许他尚未真正做到“天成”,但天成先生有“天成”的文化情怀,“天成”的文化追求,“天成”的文化责任,我喜欢《翰墨天成》,并祝天成先生在追求“天成”的过程中“天成”。
是为序。
作者简介:
薛保勤,男,汉族,195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国青年报》记者,共青团陕西省委学校部长,陕西省学联秘书长,陕西省纪委《党风与廉政》杂志主编,陕西省纪委常委,《陕西日报》社副社长,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2010年1月任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党组书记、局长,2013年11月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翰墨天成》自序
- 下一篇:(评论)书法开新宇 楹联赞佳章--翰墨天…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