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诗是向上的光焰
时光易逝,情怀依旧。转眼快二十年不写诗了,读诗却是生活中的必需。掩卷后进入遐想 ,那些美好的诗句,时常萦绕在心田,给几近荒芜的思绪以慰藉。这年头写诗的人依然很多,在口语入诗成为潮流以来,诗的书写形式被众多诗人们轻盈的泛化,尚能给人在轻松阅读中获得不少美的感受。可我似乎感觉,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所带来的诗的探索和朦胧美却褪去不少。诗如今多在日常琐事和小情感上打旋,精神的力量愈来愈薄弱。记得法国一位哲学家说,这是一个被物质败坏了的世界,人们已不再享受自然的老去,更不关心内在的光芒。这似乎怨不得诗人,也就更怪罪不得思考着的读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张立的诗,使我久违的诗心顿时亮堂了起来,眼目被他晓畅而又富于深意的诗句所吸引,给孤单的心灵增添了智识的陪伴。时世纷繁而又极度的现实,许多美好的想望似乎都被无数无形的手往下拖,然后群体而上毁灭它。张立的诗却有着一种向上的力量,有对人的世界所蕴含的关切之情,对物幻神迷的享乐堕落有种穿透力,对世俗的软骨病有种不屑和笑傲,就像地火,腾跃的是向上的光焰。
接触的多了也读的多了,使我对张立的诗文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他的笔下更多关心的是社会和国家的进步,他以赤子之情来关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关心老百姓生存的困境和前景。作为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青年,这在今天令人眼花缭乱的升平景况中,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可又一想,谁让他从事的是业余诗歌创作呢?诗是生活中的盐,是人精神的追求和升华,是人的情感和意识不可或缺的冶炼和跋涉,也是人对世间万事万物规律的揭示甚或是灵魂的神示。尽管孤独落寞,如旷野里那扑朔迷离的灯盏。
“不是精英
也不属于智囊团
不是白领
也交不起首付款
却喜欢指点江山
还原历史真实
粪土污吏贪官
不作沉默的大多数
有了压迫就要喊
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还是杞人在忧天
…… ”
——张立《自嘲》节选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随着城市化的铿锵脚步日渐消退,这在城市人看来平常而又必然。天天年年,拥挤的车辆升高了声响的分贝,林立的高楼挡住了目及的视线,叠加的商品堆砌了身处的空间,在人们尽情的享受速度所带来的繁荣同时,也在急速的变迁中遗失了心理的平静和心灵的踏实,这就是之所以我们经常感到惶惑焦虑的原因。好在有诗的存在,有冷静审视和批判精神的诗人作家们的矢志努力,更有生生不已的众多智识者对光明的不懈追求,我们才时常能感到温暖。这也是我和张立在结识过程中,曾多次不自量力的襟怀理想,培育内心的这一份纯真,追求思想上些许自由的原因。
“如果我失忆了
有人妄言我的过去
我不会信的
只要我的日记还在
我的历史就在
我的尊严就在
十几年 百万字
任谁能篡改
如果我的国失忆了呢
二十四史
王侯将相的传记
还有那汗牛充栋
官方勘定的历史
能够帮我了解吗
五千年的过去”
——张立《历史》节选
“ 我不会干涸、消失在沙漠之中
也不会变成腐臭的死水危害环境
如果不能再接纳别的支流
我会选择汇入大江之中
我要激荡在峡谷之间
呼啸在险滩和悬崖之上
漂浮起巨大的轮船
灌溉干旱的农田
为人类创造最干净的能源
我最终还要滚滚向前
汇入那大海的浩瀚无边”
——张立《大河》一诗末段
张立这些平凡的诗句,流淌的分明是心血的汹涌,让我在阅读中顿増感慨,也在庸常的生活中燃烧起向上的冲动,这种冲动使人富于激情,产生哲思,永远年轻!
2014年11月18日
【王渊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长安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诗集《爱的默言》《秋之湄》,长篇小说《水幻终南》《乡镇干部》《乡村干部》。曾获西安市第八届文学奖,第三届海内外华语文学最佳小说特别奖。】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华严寺偶遇
- 下一篇:(诗歌)你的诗文没人读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