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石匣口:大汉昆明池的进水口
石匣口村位于细柳街办,隶属长安区管辖,沣惠渠西岸。原属长安县义井乡,2002年后划归细柳街办。该村在汉昆明池南岸,昆明池进水渠入水口处,当时渠岸用石头衬砌,因而得名石峡口。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记载“蛟河西北入石口巷,灌昆明池”。石口巷即今石匣口村。明洪武年间,石口巷改写石匣口,亦写为石峡口。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石匣口一村,《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分为东西石匣口二村。这个地名,标准者西汉昆明池南岸界限和汉唐长安城供水路线的位置。《西安通览》石匣口下载;“此村为明池南岸标志。”1966年在村东沣惠渠上修桥一座,长15.2米,宽8.5米,2孔。
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曾被匈奴扣留达十年之久,才到达中亚细亚咸海以南,阿富汗以北的月氏王国和大夏王国。张骞在大夏王国,发现有蜀郡出产的布匹和邛崃山的竹子,大夏人告诉他是“从身毒国买来的”。由此,张骞推测商品可以通过身毒国,人马也可以通过。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从蜀郡到西域的线路,武帝同意后派人前往,然西南地区崇山峻岭,交通阻塞,气候恶劣,且由七个小国分别统治,后来七个小国先后归附汉朝,可汉朝使节到达滇国时,滇王拘留不放,汉使只能在昆明湖边徘徊。汉使回朝后向武帝禀报,武帝决定“穿昆明池,象滇河”,可见昆明池在武帝心中的印象。修昆明池就是为了训练水军,讨伐西南诸国。昆明池原比九天银河,两侧原有牛郎织女石雕。唐代几次疏浚昆明池,并把沣水引人池中,基本保持汉时风貌。约到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因向昆明池输水的石挞堰堵塞,池水逐渐干涸,变为大片农田。
其所在的斗门镇,据《西安通览》所载,斗门镇的来历是;该地处在昆明池与沣水相通的调节斗渠闸口处以此得名,故称斗门镇。在斗门镇北有残碑记有昆明池界址:北极沣镐村,南极石匣,东极柳坡,北极斗门。三辅旧事曰:“昆明池地332顷,约为3.32平方公里。”
王耀辉,石匣口村人,中共党员。196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空军一三○部队汽车排排长。1971年3月在湖北省襄阳县因公牺牲。
张新武/书文2012年7月4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姜仁村:英雄辈出的花卉之乡
- 下一篇:(散文)蒲阳村:终南积翠蒲阳村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