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小虎>>正文内容

    王小虎:劳动记忆

    作者:王小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5日 点击数: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是我生命的历史源头。后来,我虽然流进了城镇,但农村生活却成为我永久的记忆,特别是艰苦的生产劳动,更成为刻骨。

     

    运粪

     

    我的家乡在著名的杜曲古镇,村子紧傍着少陵塬。虽然村子在塬下,但土地基本上都在塬上,生产条件是很差的。特别是冬天给麦地里运粪,是时间最长而又最苦的活。那时候没有化肥,村子产的人粪、猪粪、牲口粪,都要一点一点送到塬上的地里去。上塬的路是一条土坡,很陡很陡,汽车、拖拉机都是上不去的,只有靠人把粪担上坡脑,然后再用车往里送。整个冬天,村子的主要活路就是担粪,我也不例外。早上,天还没亮就来到了坡下的粪场,给两只担笼丢满粪,便开始了艰难的历程。土坡不平,坑坑洼洼的。所以,挑着粪还要看着脚下,一步一步往上攀,很象扛包的码头工。担粪是定额活,到了坡脑要过秤,一百斤粪是一分工。一个早上,我也就是跑个三四趟,挣上二、三分工,就回家了。按当时一个劳动日值八毛钱计算,一早上才挣了两毛左右,可汗水却流了几大把。回到家,母亲立刻让我脱下汗水拓透的棉衣,招呼我上炕先暖和着。接着,她便把玉米糁、浆水菜端到我的跟前。我一边吃着饭,她一边在锅头上给我烤着棉衣。我吃完饭休息一会,母亲把棉衣也烤干了。我下了炕,穿上棉衣,挑上担笼,又去干那重复的活了。

     

    夹项

     

    少陵塬上缺水,社员的粮食囤子便扎在了玉皇老儿那里,一年四季靠天吃饭。后来,村上响应毛主席"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号召,给旱塬上打了两眼深井,大伙嘴上这才有了指望。可是,一般情况下是不开井放水的,因为电费是很重的。只有看着苞谷叶子拧了绳子,奄奄一息的时候,村上才放水浇地。要浇地,首先就得给苞谷夹项,就是给苞谷根上培土。要不,水就放不过去,甚至水漫金山,出力不出活。那一年,苞谷都已经出顶花了,遇上了干旱,生产队长让大家到地里夹项。那时候搞宽行密植,两行苞谷之间只有一尺来宽,刚好容下一个人。时间又是伏天,太阳把气温晒得很高,苞谷地又不透风,人钻进去干不长时间就大汗淋漓了。而且大家穿得也单薄,苞谷叶子在胳膊上、脖子上、脸上划出一道道的划痕,然后被抖落的花粉和汗水一浸,烧疼烧疼的。虽然夹项是计时,但大家都干得很快,因为夹到头就能休息。出去坐在塄坎上休息的时候,大家脸上的花粉被汗水冲得一道一道的,再加上红红的划痕,简直跟戏台上唱净的差不多。但不干还不行,要不就没饭吃了。

     

    耢稻

     

    农活虽然很粗,但也有它的讲究。稻子要得长得好,手耢三遍少不了。耢稻子是干什么,就和锄地一样,是疏松土壤,除去杂草。但耢稻子和锄地不一样的是,锄地是站着,耢稻子是跪着;锄地是用铁锄,耢稻子是用双手。耢第一遍的时候还好,稻子刚缓过苗,露出水面不多,水生物也少。耢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不行了。特别是耢第三遍的时候,人跪在地里,基本上就被稻子埋没了。一晌耢下来,大腿和胳膊被稻叶刷的赤红赤红的。遇到好天气,上边的太阳烤,下面的水气蒸,汗水嘀嗒嘀嗒地往下淌。这且不说,你还得防着水中的游物。一不小心,就让蚂蟥叮上了,很疼。它就像钻进你的肉里面,撕也撕不掉,拍也拍不死。这时候,你只有弄点烟屎往蚂蟥身上一抹,它就会缩成一团掉下去。或者隔着腿一拍,蚂蟥也就掉了。耢稻子由于是用手在地表上抠,被玻璃或瓦砾划破手也是经常的事。每当此时,我就想咱们北方种这么点稻子都这么难场,人家南方种那么多稻子是怎么搞的。难道他们也是要人跪着用手抠吗,那还不到猴年马月呀。对这个问题,我至今都不得其解。

     

    回想当年,农村生活确实很苦,正如一句话说的:吃的是猪狗食,出的是牛马力。但是,我还是要感谢这段经历,它给了我坚毅、宽厚、负重的品质,让我一生受用.

     

                                                    长安区残联  王小虎

                                                    邮编:710100

                                              电话:85629272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王小虎:盼雪
    • 下一篇:王小虎:狼又来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