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原村:埋没千年的宗周之地
大原村隶属长安区马王镇管辖,是沣西地区最大的一个村落,地处马王镇以西2公里,西宝老路两侧,坐落于沣河以西郿邬岭下,为沣镐遗址核心地带,南邻石榴村,东街马王村,北靠张海坡,西街苗驾村,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郿邬岭上,发现了大量原始社会遗迹,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前2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村落,称陕西龙山文化,足见此村远古时期既有人居住,是陕西省为数不多的几个最为古老的村庄之一。其村名所来,杂说不一:
一说:村名得于商朝时封地。南北朝时南梁江夏太守郝回在《丹阳郝氏源流总序》一文中说“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时,郝为小国,迨隶盩厔之终南”其意为:商帝乙最初封大原此地给后裔子孙为郝国,为商朝的邦国,到春秋时沦为小国,居周至终南”据《陕西地理沿革》记载:“商帝乙之弟期封于郝,即今之祖庵镇辖之郝村。”今郝村存有一古石桩,刻有“古郝国”字样。又有庙碑记载:“今之郝村即古号为郝国是也”。晋、唐年间,古镇归户县管辖;宋大观元年(1107)设置终南县,辖于终南县;元至元八年(1271)撤销终南县建置,划归周至县辖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1958年,周、户两县以白马河划界,古镇重归户县管辖。足见古籍所载当真。由此推断村名当以古封地“大原”而得名:大原村
二说:村名得于周朝时白鹿原。本地人将大土坡称之为土塬,也叫做土原。秦岭之下至于渭水,也就是西安周围,原是相当多的,构成了明显的地形。至今西安仍有五塬、六岗、八水、十一池,最早见于记载的原当推白鹿原。依古籍所载古白鹿原之大非今日所见白鹿原可比。史籍《水经•渭水注》对于白鹿原,说得较为详瞻。据说:“霸水又北,长水注之,水出杜县白鹿原。”杜县在今杜陵和杜城一带,为古杜伯国封地,据周丰镐数十里之遥,足见当初白鹿原之广。东晋末年,刘裕北征后秦,戴延之曾从军远行。当时北征之军大获克捷,直抵长安,俘得秦主。延之凭此机缘,亦得历览秦汉旧规。《述征记》所记即其沿途的见闻。其中曾经说过:“长安东则骊山,西则白鹿原,北望云阳,悉见山阜之形,而恒若云雾之中”(宋敏求《长安志》卷一五《临潼》引)。延之这条记载,当系目睹,不然就不会这样的真切。这是说白鹿原一直达到长安城西。周人都城丰镐就在汉长安城的西南,相距仅三数十里。汉长安城西就是白鹿原,则白鹿原亦当近于丰镐,也就是说丰镐都城就建在白鹿原上。村名所来当以古时白鹿原这个大土原得名:大原村。
三说:村名得于村旁的郿邬岭。村北有一处高地上,平地起高坡,与地面落差为五到七米,本地人称这座高地为郿邬岭又叫郿邬原,郿邬岭是一道土原,其实就是渭河南岸的高地,这道原从西安城南经过马王,大原村、户县断断续续延续到宝鸡眉县。是一条古驰道。相传为汉时奸臣董卓所修,史籍有记载。大原村村北张海坡村就坐落于郿邬岭下,村名也得于这道大坡,曾出土了一块唐代《龙州刺史郭恒墓志铭》,其上有“葬于丰邑乡马邬原”的记载。村东的马王村曾有槐爷庙,其大梁上有“麻邬原”字样。可见郿邬岭当时确有郿邬原、马邬原、麻邬原一说。村名所来当以这个麻邬大土原得名:大原村。
四说:村名得于王莽追刘秀。此为传说,无史料遗物考证,可信度质疑。据传大原村原名大碗村,东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刘秀逃至此村,向村民讨得一碗饭,正吃间王莽赶到,将碗放到灵沼河边逃去,后来河里有块大石,酷似一碗,就是刘秀留下的那个碗,村子得名大碗村,后讹传为大原村。今灵沼河以干涸,石碗无人得见,真假难辨。
五说:村名得于本村袁姓。本村姓氏以袁姓、左姓、王姓为主。以袁姓最大,得名大袁村,后讹传为大原村。此说为道听途说,最为接近实际,可惜无史料作证,未见任何古籍在本地有:袁家村、袁家寨、袁家堡记载
史籍记载:明朝隆庆年间长安县设49里,本村名:大原里清朝嘉庆《长安县志》记载为:大原村、大原东堡、大原西堡、大原南堡、大原北堡、隶属长安县18廒之一冯集廒管辖
本村地处丰镐,乃宗周祭祀之地,庙堂所在,小时常听言:“要想富,挖古墓,一夜便是万元户,前面挖的发了,后面挖的抓了”足见此地出土文物之丰。1967年10月,大原村出土的青铜器“父乙簋”,铭文为“父乙”3字。1965年,出土青铜器“父癸尊”,铭文“父癸”2字。均为西周早期器物。现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在丰镐遗址所在的张家坡和大原村之间、平地起高坡,俗称"郿坞岭"直通周至、眉县,相传是东汉时董卓修建由长安到眉邬宫的驰道.又称马邬岭。原先此地建立了一座机制砖瓦厂。连年来,由于挖土烧砖破坏了很多西周时期的遗址和墓葬,不少文物被毁坏和流失。直到1983年由于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文物保护条例进行干预,这个砖瓦厂才停止了生产。从1982年开始用了将近二年的时间在这个砖瓦厂的周围进行普遍的钻探,钻探范围西至大原村东北,东至张家坡村西,南至西户公路,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200米,共探明西周墓葬1500多座,其中包括几座带墓道的大型墓,这种墓葬是丰镐地区以前从未发现过的。其中大名鼎鼎的井叔家族墓地即位于此。
本村人杰地灵, 母校长安区第十二中学即位于本村,该校创建于1958年,东临沣水,南望秦岭,校园占地43673平方米,建筑面积13969平方米, 当年求学时,得见大操场考古队挖坑考古,宿舍后原有瓦窑风机厂,不知今日在否。 村中清朝末年风云变幻之际曾走出一位执掌军机的大人物,赵老爷赵舒翘。
赵舒翘,长安县马王镇大原村人,与马务村薛允升、冯村栢景伟、小丰村梁韦陀被沣西地区百姓称之为“四大老爷”,赵舒翘本地人称之为赵老爷,幼丧父母,由叔母董氏抚养。20岁时师从关中名儒长安冯村人柏景伟。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翌年又中进士,朝廷任命其为刑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年)后,历任刑部员外郎、湖广司郎中、安徽凤阳知府、浙江温州道、浙江布政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升任江苏巡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内召入京,任刑部左侍郎兼礼部左侍郎,次年晋升为刑部尚书,为官一方,声望颇佳。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升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管顺天府尹事。赵舒翘为官清廉爱民。在其任凤阳知府时,当地连遭水、旱大灾,他除及时拨出府库银两救济灾民外,还捐出俸银 2000两买救生船、办育婴堂等,并令夫人率婢女日夜缝制寒衣解救难民。在其任江苏巡抚期间,日本人以《马关条约》增开苏州为日本通商口岸,要求占良田建造工厂和住宅。赵舒翘对日本人曰:“吾为朝廷守土,岂可尺寸失也。”足见其民族气节之重。怎奈清末国家积贫难返,清廷的一再退让,赵迫不得已将一些闲置荒地拔给日本人使用,并“岁课其租”,加以限制;同时上书清政府,提出“留民生计”、“保全厘金”及由华商兴办纺织、缫丝工业,利国利民。之后调回刑部任职期间,他秉公执法,平反昭雪过大量民间冤案,如在清查当时震惊朝野的河南“玉树汶(wen)临刑呼冤案”时,赵舒翘敢于抵制朝廷权贵的阻力,将无辜青年王树汶释放,处死真犯胡体安。并将制造冤案的河道总督梅启照和河南巡抚李鹤年及开封府、镇平县一批官员革职论处,其不畏强权,秉公执法,朝野为之一振。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赵舒翘虽身居高官,仍关心桑梓之事,捐俸银2.4万两,将破旧的沣河桥(亦名古灵桥)由木桥改建为石桥,桥长153.2米,宽1.7米, 22孔。桥边有亭,赵舒翘题亭额:“晴连渭树,影射昆池,汉鲸秋卧,周杞春荣。”此桥造福乡里百年,自古为周户长通西安之官马大道。1958年毁于沣河洪水之中,至今残迹可见。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清廷命其与刚毅调查回奏,他本认为“拳匪不可恃”,但屈从满族大学士刚毅之意,提出“抚而用之,统以得帅,编入行伍”,以便“因势利导”的政策。慈禧太后接受了这一建议。翌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赵舒翘随慈禧太后逃到西安。侵略者同清廷代表谈判时,把赵指为支持义和团的“祸首”,威逼清廷严惩赵舒翘。慈禧太后屈从帝国主义的淫威,答应其无理要求。把对赵舒翘的“革职留任”改为“交部严惩”,再改为“斩监候”,最后定为“斩立决”。消息传出,西安城内绅民三百余人联合为赵请命,愿以全城人保其免死。更有刀客扬言欲劫法场施救。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农历正月初二,鼓楼集数万人,声言欲劫法场;慈禧太后若杀赵舒翘,便请回京。迫于此情形,慈禧太后不敢将赵公开处死。下诏改为“赐死”,令其在西安家中自尽,并令陕西巡抚岑(cen)春煊前往监督执行。当日,赵吞金自尽未死,又服砒霜仍未死,在岑春煊逼迫下,家人被迫用纸糊七窍,灌以烧酒方才身亡,时年53岁,其灵柩迁回本村安葬,位于老沣西中学(今长安十二中)门口,文革期间坟茔被平毁,人虽作古,灵桥也只剩残迹,但青天之名千古,桑梓之情犹存。
民国时期,本村青年袁旭投身革命,官拜县长。袁旭,字升庵,号修亭。大原村袁家堡人。生于清光绪十年(年),农历甲申年(属猴),前清秀才。教过书,擅长中医,年国民政府冯玉祥招考军政人员,他考了第名,被冯玉祥派往内乡县任县长(县志记载月到任)。时年岁,年底辞职。年在杨虎城公署任总务科长(人称监印官),西安事变后,杨公署被解散,回乡务农,年去世,享年岁。坟墓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平。袁旭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受着良好的教育。祖父袁如桢,字干臣,因拾银数十两,坐等失主如数归还,享誉全县,载入《咸宁、长安县志》,因此受皇上敕封六品承德郎封号,刑部尚书赵舒翘等人赠“贤如文范”匾额,今存其家尚完整。父亲袁籛,同治四年以军功保训导,赏戴蓝翎,光绪二年(年)中举人。因受任修当地苍龙河水利工程,功绩卓著,载入《咸宁、长安县志》,赵舒翘书匾“可御大灾”,仍存,已破损。袁旭前后有两 任 夫人,前任姓山,生一男三女,后患瘫痪病,袁旭赴任内乡时只身一人,年前夫人去世,又娶了第二任妻子贾氏闺秀贾绮云,带回原籍,生有三子,长子未成人,生第三子秉鉴后,年去世,时年约二十七八岁。
张新武/书文2014年1月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崔村:酆都判官崔府君故里
- 下一篇:(散文)鸭池口:大唐古寺的出寺口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