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醒来
秦岭无疑是西安人的桃花源,也是都市人心目中的理想国。秦岭出现在古今无数文人的咏叹调里,出现在都市居民的新风尚里。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侵蚀,这个桃花源一度褪色。
西安在为保护秦岭北麓生态与生态功能做着努力,立法对植被、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出规定,同时规范矿产资源、交通设施、城乡建设、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开发与保护。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说:“加快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西安发展的五件大事之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切实保护好秦岭的矿产资源、水系森林、名胜古迹、宗教祖庭、动植物资源,利用好秦岭丰富的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建设好国家一流的旅游生态区,打造西安新的城市名片。”
西安市市长董军指出:“做好秦岭保护工作是各级政府的历史责任,是造福千秋的伟大工程。要切实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为先、重在保护、科学利用的思路,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着力打造秦岭北麓生态屏障。”
今天我们保护秦岭,不光是保护秦岭的一村一落、一草一木,还要保护这里绵延已久的民风民俗,以及风俗背后的世道人心。
山为魂
沿着七曲八弯的水泥路,穿行在苍翠欲滴的森林里,城市滚滚热浪已在身后,山下酷暑也渐渐消退,风扑面而来,清新湿润,夹杂着道旁桢楠的芬芳,浸人心脾。
中国古代最早记述秦岭的文字出自《山海经》和《禹贡》,在后者的记载中,中国山脉的布局是一个“三条四列”的系统,秦岭被列为中条。
《诗经》开始大量提及终南山,比如描写终南山是“如月之恒”。及至汉代的那些著作,像司马相如的文学作品对秦岭的物产、风景都有很详细的描述。
古代人为了越过秦岭,开辟了不少道路,其中主要有嘉陵道(陈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连云道和武关道等,这些古道是连接关中到陇蜀的主要通道。
其中最有名的是嘉陵道,又叫陈仓道,从陈仓(宝鸡)沿扦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主梁,沿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今凤县)经褒城到南郑(汉中),从长安到汉中这条路最长但比较平坦,并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所以直至今日陈仓道交通依然十分频繁。
秦岭深处景色美
起点在西安境内的有两条,主要用于古代军事活动的傥骆道,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子午道由长安沿沣河上行,越秦岭经宁陕、石泉达汉中,全程520公里。
诗人雷抒雁认为,这些道路沟通的不仅是经济,更使民俗文化迅速交流与融通。
形成地势上的阻隔并非秦岭存在的意义。
秦岭是中国内陆最庞大的山系,它在地质、地理、自然、文化各方面的影响举足轻重。有人说,中国的山系中其他任何一座山假如没有的话,对全国的自然环境都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没有秦岭,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和文化的多样性就都会改变。
在地理上,秦岭是我国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中游的分水岭,也就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同时又是南北气候的分水岭,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对于关中平原而言,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才有十三朝古都长安悠久的历史。我们最引以为傲的关中文明,就得益于这座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
生生不息的长安城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南部,而“秦岭北麓”则包括宝鸡市太白县东北部、眉县南部和周至、户县、长安、蓝田、临渭区、华阴市、华县、潼关县的南部山区。太白山上无闲草。秦岭北麓以山地森林景观为主,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关中木材和山货土特产品的重要产地。且由于山高坡陡,河溪深切,在许多峪口里形成瀑布和急流深潭,风光奇特。
发源自秦岭的沣惠渠美景
从生物条件来看,秦岭是世界上分布纬度最北的亚热带生物宝库,具有生物的多样性,保留了大量熊猫、朱鹮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素有“动植物王国”、“天然中草药库”的美誉。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詹姆斯·李普说,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方的界山,而且还是南北方地理、气候、资源差异的缔造者和分隔者。正因为它庞大而绵长的身躯阻断了南北气流,才有了南雨北雪、南船北马以及南方的阴柔与北方的豪放等等人文差异与文化的多样。
他认为,汉江和渭河把秦岭南北的色彩与气质引向了整个国家版图,而作为汉江和渭河的发源所在,秦岭是南北方特性资源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境内的众多名山大川中,能够统揽南北方迥异风采于一身,“所谓马头看桃花,马尾扫风雪的山脉唯有秦岭。”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秦岭一次次出现在诗人们的笔下,这并非巧合。
中国自古有以物喻人,借物抒怀的传统,在那些“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追求中,如果要为不凡的气度、高尚的品格找一个象征或参照物,山是最好的载体。山坚强而隐忍,巍峨而朴素,秦岭坐观云淡风轻,自有一种无需声张的气势和深藏不露的力度。
水为魄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在秦岭北坡众多的山谷中孕育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溪流,滋养着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历史悠久的“八水绕长安”,指泾、渭、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其中六条源起秦岭。发源于秦岭牛背梁的沣河,历史上以水量丰沛而闻名。如今,通过人工挖掘的沣惠渠,每年有5000万立方米的沣河水流进了西安。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的摇篮。从古到今,人们从水中汲取智性与魄力。
3000多年前的关中平原上,披散纵横的河流注入渭水,共同滋润着肥沃的大地。沣水,只是这些河流之一,但它却即将成为一个伟大文明的起源。
在相当长的历史岁月里,周人依靠勤恳的农业生产繁衍生息。这个民族的祖先后稷,率先教人们如何利用土地和水源进行耕作,并且创立了祈求来年丰收的祭祀制度。
《诗经·大雅·生民》有对后稷的记载,公刘带领民族迁徙,在后来的《史记·周本纪》中:“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流淌在历史的起点,沣水不仅仅是周王朝的乳汁,更哺育了整个华夏文明。发达的农业文明在此兴起,人的创造力迅速放大,服务农业生产,宗法制度建立,中国古文明从“敬畏自然”向“重视人本”恢弘转变。重农精神和奋斗意志,发展为一系列政治架构和思想观念,从沣水之畔辐射到华夏大地,形成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底色。
孔子说:“周鉴于三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今天,在我们习俗和意识的深处,仍然回荡着几千年前周人的稼穑之歌。
过去3000多年,人们不断在创造衣食和思想的过程中仰赖水的保护、赞美水的赐予、寻找与水更深的羁绊。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秦岭的水将继续浸润生民。
在秦岭主峰太白山北侧,有一个海拔3590米的天然湖泊,这是中国内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大爷海。离大爷海不远还有一个二爷海,解西安之渴的黑河水,就发源于这里。
201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
源自秦岭的水将与这座城市缔结更为深刻的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认为,秦岭是个绿色水库,72道峪每年有21亿-24亿立方米水流向西安,而西安至今每年用水量还没超过6亿立方米;以前过于仰赖抽取地下水,而没有考虑用地表水。
未来,八水润西安水格局建成后,西安将形成“5引水、7湿地、10河系、28湖池”,恢复“水在城中、水绕城转、水畅湖清”的胜景。
诗人王若冰在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中华民族父亲山探行》中说,如果没有秦岭,就很难言诠华夏文明和传统文化发生、聚合、成长、衍变的轨迹。作者认为,此前人文地理学界指称秦岭一带自成体系的文化概念有:秦文化(或秦巴文化)、关陇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等。由于秦岭矗立于上述文化地域核心,成为中国南北方文化、东西部多种文化的屏障、聚合点和交汇点,秦岭一带文化融合渗进了上述文化的基因并具有文化系统的独立稳定性,所以,“秦岭文化”比上述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强的包容性。
对于西安人而言,秦岭其实已远远超出了“山”的概念。昨天的西安因秦岭而光辉灿烂,它是西安千年文明的造就者,西安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今天的秦岭是西安城市重要的水源供给区和水源涵养林地,是西安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建设国际化山水城市、人文城市的重要凭借,也是西安市民的绿色家园、精神寄托。
山越登越高,水越来越清,走进秦岭,就走进了自然,走进了山林之乐,走进了人之乐,如欧阳修一般天赋的,更走进了“太守之乐其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山水之乐,实为人生不可或缺的心志。秦岭,是一个以山为魂,以水为魄,溪泉为脉,绿林为肤的桃花源。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来到这座尚未被商业城市同化、吞食的原始山脉,意在借此稍微平息都市症候的厌倦、抵触与失落的心。
人之初
费孝通曾在写作《乡土中国》时说过:“我们正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却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
这家园,不仅是实体上的,更是心灵意义上的。
人们潮水一般涌向城市,在“居之不易”的长安城试图找一块立足之地,摸爬滚打之后,升职加薪,买车购房,段位提高了,内心却无处安放。
有人陷入更大的惶恐,追求更高的地位和金钱来满足安全感,有人自觉环境污浊、人事可恶,对城市和商业社会充满厌倦,而“心灵鸡汤”无法缓解焦虑。
一种比较豪迈的宣言是:我们对生活的关注不光是房、车、钱,还要有诗和远方。
秦岭人家的日常生活突然受人艳羡,村民们大多“乐天知命”,在熟悉的泥土中劳作,虽然农作物带来的收益总是有限,且买卖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他们都没有最新款的iphone,不发“朋友圈”,走十几里山路赶集、吃凉粉,敬畏一些超自然的力量。
于是“进山”成了一种潮流。秦岭北麓对近在咫尺的西安人而言,其意义大约和西藏、香格里拉类似,无论是新的休闲生活方式的号召,还是业余爱好的聚集,无论是自我放逐,怀揣洗涤心灵的想法,还是随波逐流,寻求抱团取暖的希望,总之,人们进山了。
南五台为“终南神秀之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记者 王旭东 摄)
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的驴友队伍、骑行者、摄影爱好者、车友会,浩浩荡荡开进了秦岭,大家各怀心照不宣的期待,在每一次目光交汇时试探揣摩,又在一些琐碎的环节黯然神伤,最终一无所获回到城市。
没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聊得来的伴。
西安城一位文化人曾说,在秦岭里他能获得心灵的宁静,而且反思了很多问题。比如对成功的定义、比如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出山后,他发文称“自由散漫”其实是个褒义词,应当警惕各式各样的“成功学”和“打了鸡血的所谓上进心”。
他举了个例子谈城市商业文化的粗鄙之处和对人欲的影响:在大理,流行“赌石”,把含玉矿石过秤、剖开,可能一刀穷,一刀富,富商巨贾们乐此不疲。但真正的行家不这样,认为简单粗暴,伤害了玉的质地。行家剖玉叫做“理”,而这个字的意思是,顺着它的纹理小心翼翼地“剥开”,据说是东汉《说文解字》的解释。
“这是现代城市的一种写照,我们对付别人、对付自己、对付万物都恨不得用机器切割,哪有顺着纹理慢慢剥的耐心,哪有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情怀。”他说,曲则有情,不疾不徐,秦岭北麓的民风民俗、价值观念一方面与国内一些欠开发区域一样,地理环境偏僻、较少受到商业社会影响,民风淳朴;另一方面是由于秦岭北麓特有的浓厚宗教氛围。
我们只看到秦岭的山水,却忽视了汉传佛教六大宗派的祖庭、道教圣地楼观台都在这里。
今年5月,机缘巧合去了南山脚下的观音禅寺,寺里的智云和尚绕着一株银杏老母,讲当年魏征如何“梦斩青龙”,一口很瓷实的长安方言。边上那眉清目秀的小僧人却悄悄指了师傅僧袍上的破洞窃笑。师傅法相庄严,说故事的间隙抽空斥了一句:“瓜笑萨尼(啥呢),释迦牟尼舍(说)法也带口音。”
智云又讲“自性光明”和佛前十不求,身无病、心无障、事无难、利于我,在佛家看来皆是妄念,因此求不可得。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方光华说,“我觉得宗教精神恰恰是给我们现代文明所提供的一剂良药,让我们好好反思。为什么老子常以婴儿喻道?为什么道法自然?为什么提倡抱朴见素?”
秦岭山中还有一些人,有泛泛的信仰,或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不知姓名,不明来历,也不知何时开始委身于秦岭深处,过着一种原始的生活,他们被称为“终南隐士”。
《华商报》摄影记者陈团结曾耗时十年近距离观察、跟拍这个群体,“多数人少言寡语,不与外界往来,有一些不知住了多少年的,几乎不用语言交流。他们也许认同孔子所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是圣人,老子尚且告诫他“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何而出发。
理想国
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正义的理想国。这个政体设计包括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和文艺,接近现代城市的治理框架和路径。
但老子只用一个画面就概括了他的“理想国”: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秦岭当地人家的门楣上大多贴着“知足常乐”“耕读传家”。这种“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心态被解读为对商业弊病和浮躁心灵的拒绝,被解读为“不是封闭,而是一种自足”。显然,一个被赋予了某种生活美感的秦岭北麓寄托着清新的思绪,恬淡的家园,诗意的生活,更贴近普通人心目中的理想国。
但城市和人心都在挑逗这个“理想国”。
首先是旅游和商业开发。游客带来的污染问题不可轻视,长安区黎元坪村常住人口60户229人,一次节日当天接待了16000余人。游客量与日俱增,给山区原本的生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经营农家乐的村庄断水只是问题之一,环境、交通、噪音等问题也开始出现。
在2014年的检查中,发现秦岭6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中有3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些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有较多居民居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未经有效处理。有一些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有企业存在,尚未搬迁。
采石对秦岭造成巨大破坏,部分山体表面破坏严重,植被恢复量大,生态恢复问题紧迫。其中几个采石公司不仅未按环评要求建设拦渣坝,而且废石废渣沿山坡倾倒。此外,秦岭中存在违法修建别墅的现象,在2014年7月清查出违建别墅70多栋。
个别“驴友”,野外用火、乱扔垃圾还违规探险,仅滦镇街办因“驴友”违规探险,每年就参与组织大型搜救两三次,其他各类搜救费用总和高达10多万元。
“桃花源”眼看在褪色,但我们不愿这“理想国”轰然崩塌。
近年来,西安市从建立健全秦岭保护管理体系、落实资源保护政策等方面入手,推进秦岭保护立法工作,颁布施行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确保秦岭保护有法可依;贯彻落实《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切实规范区域内各种建设活动;在规划中强调保护水源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等,加强大秦岭西安段的基础设施、旅游设施规划建设,尽快恢复和提高大秦岭的生态承载力。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表示,2014年,结合秦岭西安段实际,市秦岭办将对《秦岭北麓西安段浅山区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方案》进行认真梳理,计划实施生态保护、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日常保护等四大类工程,其中包括山体直观坡面绿化、采石厂矿点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珍稀动植物保护、河道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历史宗教遗迹保护、古镇恢复、绿道建设、峪口提升、节点改造提升、沿山照明、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示范建设等二十多个项目。
与此同时,群众保护秦岭生态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及热心人士正参与到保护秦岭“父亲山”的行动中来。
保护秦岭,保护的不光是一草一木,也是这环境背后的世道人心。好山好水好人家,才是秦岭之所以为“理想国”的基础。
让秦岭散漫一点,不要过于殷勤;让秦岭舒朗一点,不要过于密集;让秦岭原始一点,不要过于商业。让秦岭的花草树木、山水人家、分明四季、包罗万象做主,让秦岭醒来。
西安秦岭生态保护区本版除署名外文/记者 庞乐图/记者 雷伟东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保护大美秦岭 建设山水长安
- 下一篇:青年志愿者 秦岭搞环保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