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浮沉居“五味” 笔墨练达是“后生”--访书法家五味居主李复光
人生有五味:“酸、甜、苦、辣、咸”,李复光总是在一个人默默品尝。几十年商海人生,李复光说前半生都已尝遍,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五味居”,便是给自己的从商之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对于接下来的日子,愿倾情宣纸,笔墨后生。那这商海浮沉,笔墨后生里有着怎样的人生五味,记者遂行探索一番。
在李复光的引领下,我们走进工作室,悬挂于高堂的“五味居”三个大字即入眼帘,古朴典雅,端庄大气,如是神明一般映衬着这里古韵悠悠的宝藏。书帖、拓片、《兰亭序》、《圣教序》、米芾、赵孟頫等古人的法帖,工整有序的摆放在案台上,李复光一一做着介绍,似若前古贤人,神态悠然。雅兰盈室,娴静明丽,前贤书帖,笔墨飘香,李复光一边品味着五味居的雅然,一边打开了话匣子,与我们畅聊人生五味。
少年磨砺,不忘才艺双修
他插队落户在陕西省郃阳县,郃阳县沟壑连连,干旱缺水,靠天吃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李复光感叹道,可是知识青年的日子,远远苦于贫下中农。他们每天干着与贫下中农同样繁重的农活,生活却往往是饥一顿饱一顿,吃结着冰渣的馒头,睡寒气侵骨的土炕,是再正常不过了。那时他们挑水要到离村三里外的沟里,井深十八丈。每当他们吃完晚饭,农民们早已呼呼入睡。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复光却创下了从沟底背石头“全公社第一名”的记录。然而对于这些苦难的经历,李复光已经很是淡然了,他说,近三年的农村生活,个中滋味以及那些讲不完的故事,是那个时代中国几千万知识青年共同的命运,也正是这三年的农村生活,锤炼了这一代人刚强的筋骨与顽强的意志。
李复光从小就喜爱书法,一直在不断的练习,从未放弃,并且书法一直是他生命中的挚爱。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家庭背景,他被称为“黑五类、狗崽子”不能参加红卫兵的革命造反活动。他却笑道,因祸得福,自己可以把时间全用在抄写大字报上,以此练习书法,孜孜不倦、乐在其中。当时他的毛笔字已经有相当的功底。下乡郃阳时,正赶上修建西韩铁路,几十年过去了,当乘车途径郃阳杨家庄段时,依然可以看到李复光当年镌刻在土崖上一米见方的大字。1971年,李复光结束了近三年的农村插队,招工到陕西渭南地区冷库工作,在渭南工作的七年中,由于他的书法和多种多样的爱好,经常参与渭南地区商业部门的文化宣传活动。
白手起家,造就非凡业绩
1978年的时候,李复光调回西安,进入“红华仪器厂”工作,在此期间他自学了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技术,成为了技术骨干,并成为“西安印制电路板协会”最年轻的会员。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浪潮冲击着西安这块古老的土地。1983年3月15日这天,个体户“浐河电子设备厂”的老板找到了李复光,说自1982年建厂以来,工厂一直处于筹备阶段,有许多技术上的难关需要攻破,希望可以跟他合作。这次谈话一下子点燃了李复光的雄心壮志,他决定试试。就这样他开始了白天在国营厂上班,晚上赶赴二十里外的民办厂,这样一种连轴转的工作模式。1984年他停薪留职,正式进入“浐河电子设备厂”开始了他人生中一个新的转折。
公司名——浐河,是源引古都长安著名的“八水绕长安”之一的水系“浐河”而命名。公司创业初期规模并不大,厂房是租生产队的马房,因为缺乏资金、设备,条件非常艰苦,要做电镀就在马槽里做。为做好产品,李复光经常背着产品、仪器和设备到各处去推广。有一次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河南那边有个电厂因设备故障,机控室着火,李复光一得到消息就背上设备赶着星光奔赴现场救火。然而除了要做好销售和服务,还得搞好产品升级,跟科研院所、设计部门和其它大型企业联手合作,经常没日没夜。他明白在创业期只有十二分的艰苦,才可干出一番事业来。他家当时住十四楼,小区晚上11点关电梯,忙了一天的他极少有机会乘电梯回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李复光不得不暂时放下书法,但他骨子里对书法的爱却从未改变。
1985年“西安石油仪器厂”引进美国杜邦公司一条印制电路板的生产线,急需行业技术人才,厂领导想招李复光进厂,并且他的夫人在此单位工作。“双职工多好啊!”,在夫人的力劝下,李复光思虑再三,决定调入“石油仪器厂”工作。
当时的“石油仪器厂”是石油部在全国唯一一家仪器厂,地处西安的黄金地段,规模大且效益高,是当时很多人挤破脑袋想要进的一个单位,但对于李复光来说,这样一份收入稳定,待遇极好的工作,并不能满足他那颗不安于平凡的心。在改革的浪潮中,他觉得有一股新生的力量在激励着他、召唤着他去商海中拼搏历练。1989年李复光毅然决然的辞去了“石油仪器厂”的工作,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浐河”中。“我不能给自己留后路,在创业这条路上,我是骡子是马得拉出去溜溜!”,李复光说,想要获得自身的价值,就得拒绝安逸的诱惑。
经过多年的努力,“浐河电子设备厂”日益壮大,1994年的时候公司经营场地已达5000多平方米,并且被纳入“中国大陆首批100家民营最大制造业”的排序之内,李复光最初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激流勇退,重塑雅静生活
1995“浐河电子设备厂”更名为“浐河集团”,李复光任集团总经理,全面管理企业运营。现今做企业,一般馈赠客户的是高档烟酒,或者一顿豪华大餐,李复光觉得那样太过流于俗套,恰好自己喜欢写字,就将书法作品当做礼物送给他人,怡人怡己。俗话说“酒肉知己,不如文字神交。”就这样,被搁置的书法爱好,又重新拾起来了。他不仅因字广交友人,而且将书法这一门古老传承的艺术推广开来,几年中,经他手送往全国各地的书法作品就有上千幅。企业文化进一步得到提升,公司业绩也一路扶摇直上,年产值达到五千万。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由于种种原因,李复光最终离开了像自己的孩子一般看着长大的“浐河”。他说着眼圈便红了,但是也只能长叹一句“成也义气,败也义气。”。离开之后,李复光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创业,随后在自己创办的“红河自动化工程公司”又一次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十多年来,他凭借多年积累的对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把控的丰富经验,使“红河”一直红红火火,顺风顺水。产品不仅用于国内300多家电厂,还销往国外十多个国家。60岁的李复光终是给人生事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命运给了李复光这么多考验后,赋予他的是一种铅华洗尽、凡尘落尽的宁静、祥和。他清贫过也富贵过,拼搏过也迷茫过,执着过也放弃过。经历了人生种种,便也看淡了许多,现在,他为自己定了一个足够为之奋斗20年的事业——书法。那曾经不得不放弃的挚爱,现在又重拾了起来。
五味书法,安享笔墨后生
李复光说他是笔墨后生,他想把这一生对书法的热爱,留给余下的后半生。前半生他忙于事业,忙于拼搏,虽然孜孜不倦的临帖、描摹,练习书法,但其情感、精力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如今已过耳顺之年的李复光终于是闲适了,所以他觉得是时候在自己的爱好上全身心的下功夫了。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复光与人闲谈、交往时,手总会不由自主的在虚空中写写画画,并且还停不下来。他说这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习惯,不管干什么事,脑海里总是会出现字体结构,似乎是要让他临摹感悟。每次外出,遇到有特色的店铺招牌、字体,他都会驻足欣赏,研究其结构技法,加以领悟。他对书法的这种爱是揉到骨子里的,自己常常半夜醒来,脑海里过的都是那一笔一划的形体神韵。有时候灵感来了,想到了什么好的词句,无论手头在干什么都会停下来,将话语记录下来,哪怕是开车的时候,也会找一个地方把车停好,记下所想。所以他的包里一直都放着一支笔和一个记录本,随时准备记录下灵感。这一种近似“着魔”的苦练,让他在朋友圈中有了这样的评价“字如其人,看其作品,隽秀中透出一种潇洒,耐看且令人回味”。
投身书法后,李复光有一种找到目标之后,全身心为之奋斗的激情,这种激情一发而不能收。他这种对书法的痴迷与热爱,无形之中形成了一股动力,一种不需要外界的任何压力,单凭自己的本心,时刻在宣纸笔墨中勤奋耕耘。因此“五味居”中经常出现他凝神思索、描摹临帖、自由创作的身影。“五味居”他每天都在坚守着。我们有幸看到了李复光送给长安印社社长刘德源先生的一幅四尺对开斗方“近山亲水”,“山”字沉稳大气,有力压千钧之势,“水”字隽雅灵动,宛若惊鸿之舞,“近、亲”二字则有着温柔的触碰,让我们看到了李复光心中的霸气与柔情,经过世事凝聚的“五味陈杂”,一味不落的跃然纸上,诉说着一种肆意洒脱。
现今的书画市场,不免将金钱与名气视为衡量一幅作品的价值的标准,在书画界,不乏造诣大成的名流大家,然而更多的是借助炒作一博出名。李复光对此有自己的坚持,他追求的是一种潜心于学,为的是结情与书。他笑称自己为“半斤八两”,认为要做好学问须得谦虚。像这次的报道,原本副标题我们拟定为“访著名书法家李复光”,他看到后,撇了撇眉正色道“我现在只是个学生,而且永作学生,怎敢称家”。经过推敲之后才有了现在的副标“书法家五味居主李复光”。
书法和做人也是异曲同工的,人们往往以字来形容其人,凸显人物性情,而一个人写什么字,怎么写,都与其性格有关,李复光正是如此。“诚信勤勉”是李复光无论走哪,都要悬挂于墙上的四个字,这是他办企业、写书法都一直坚守的信条,而这一挂就是二十年。现今,在美国、法国、加拿大的华人圈,亦或是香港、台湾、内陆都有喜爱他作品的人。他说,自己现在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让人们看到我的字,喜欢我的字就够了”。正如他这个人,凡事只要做了,做的开心就好,不去追求什么虚名。
岁月峥嵘,留下的终归只是回忆。李复光一生不求其它,但求问心无愧。衷心祝愿他在书法这条路上走的更远,衷心祝愿他的“笔墨后生”活的潇洒、快活。
五味居主:李复光书法作品鉴赏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书法万里行 京城长安风
- 下一篇:“寻找最美书房”图文征集活动方案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