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总督故里话总督
记得小时候,随大人们外出路过附近的小丰村东南时,见到那有10余亩地排列整齐高大精美的石人、石马、石狮、石羊、石兽、石龙碑、石供桌、石牌楼、旗杆等。听大人们讲,这就是闻名乡里的小丰村一位称作梁总督的家族墓地,俗称“梁家坟”。因有高大的牌楼、旗杆及石器在此整齐地排列耸立,人们又称作该墓地为“神道”。这些都给儿时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有关梁家的地名,都是远近闻名的地理标志,如梁家堡、梁家坟、梁家祠堂、梁家桥、梁家滩、梁家牌楼、梁府街、梁家巷等与之相关的地方地名如雷贯耳,声名远扬。300多年以来,周围的人们也多以家乡有位梁姓总督而骄傲和自豪,梁总督传奇和显赫的名声已成为当地家乡人崇拜的典范楷模,年轻人多以他为榜样,或考取功名、或奔波前程、或报效国家。
梁化凤,字:翀天,另字:岐山,号:沣源。明天启元年二月初六(即:1621年2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灵沼乡小丰村(原称)。相传,梁化凤5岁时就入私熟读书,13岁时就在沣河东岸的府君庙(今细柳镇)就学,只因长安自古帝王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强身健体,也为保家卫国。沣河两岸的人们自古就有从小学文习武的风气;梁化凤在舞文弄墨的同时,还特别喜欢研读兵书,骑马射箭,操刀弄剑,展露拳脚。据截,明崇祯十三年他20岁时已“弱冠补诸生,声噪甚”。可见他才华出众,非同一般。明崇祯十五年,他于明朝末年考取功名,23岁的他科考中得武举人,名扬乡里。只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攻陷北京城,加之清军入关,明朝是积重难返,他空有个人抱负却难成报国之志。清朝顺治三年(1646),26岁的他考取武进士;四年,即被授予山西大同府高山卫守备一职;顺治五年, 28岁的他被授予大同掌印都司,实现了他的报国梦想。顺治六年,他随英亲王出征,一年之中有二十二场激战,屡战屡胜,大败明军,建立奇功。顺治十三年,35岁的梁化凤已担任苏松总兵,为二品大员。据传,他多次奇袭妄想抗争的明朝余军郑成功部,因战功卓著,而被清廷重视,清廷多次以金甲、貂裘等贵重之物奖赏,并加官进爵,八次加封阿达哈、呵思哈、拖沙喇哈、太子太保三等男、左都督等满清番职称,任江南沿海通省提督,为朝廷一品大员,镇守江南沿海苏松、崇明等地方区域,成为满清入关以来,巩固其统治地位最得力的一员干将。据载:梁化凤于康熙十年(1671),七月二十三日逝于任上,终年51岁。
梁化凤死后,朝廷震惊,康熙皇帝封其为太子太保加少保,赐谥号为“敏壮”,后人多以“梁敏壮公”而尊称。据传康熙皇帝曾御书匾额:“与国同休”、“勋载旗常”于梁化凤坟茔牌楼之上。可见其功绩非同一般。只可惜小丰村东南的家族墓葬和户县牛东村的梁化凤墓莹均毁于“文革”运动,本人就亲见一对高大的石狮被放在东面阿底村小堡子的饲养室门前,半截还在土里埋着,甚为惋惜。
梁化凤有捉雀之能
相传,梁化凤身为武士,却因身材矮小、较胖,并不引人注目,一次御前会议,顺治皇上正为选拔领兵将帅而犯愁,忽然,一只小麻雀飞入会场,忽高忽低在屋内飞转,且唧唧喳喳叫个不停,直接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众人看在眼里,气在心里,盼着这只麻雀赶快飞出去算了。可是这只麻雀怎么也飞不出去,还搅得会议没法开下去。正当大家犯愁之时,只见梁化凤一个飞身用手捉住飞跑中的麻雀,会场顿时鸦雀无声,人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梁化凤,顺治皇上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只因梁化凤捉雀动作敏捷犹如神速,被皇帝及众臣称为:“此人有捉雀之能,是个了不起的人才”而赞誉,便点名由梁化凤同几名武士相比武艺,以决高下。据传,梁化凤扎紧腰带飞身上马,用箭头在房檐的椽头一眨眼的功夫都扎了印记,经皇上派人查看,无一遗漏,确属事实,顺治皇帝赞叹道:“真是上马似鹰鹞,下马如韦驮”,随即命梁化凤随英亲王作战。由于他动作敏捷,作事干练,被人们以“飞将军”之名而称颂,后人更是以“梁韦驮”之名而呼之。“韦驮”二字,在宗教里为一护法神将。他不辱其名,屡建奇功,终于成为名扬四海的江南通省提督。
梁家大丰堡的传说
相传,小丰村原名为大丰堡,只因有一次康熙皇帝宴请群臣于皇家大丰圆内。席间康熙和爱臣梁化凤拉起了家常,遂问起梁化凤是什么地方的人氏?所住村庄叫什么村?家里还有什么人等?谁知问者无心,答着有意,皇上在“大丰圆”和众大臣聚餐,自已怎么能说自己家住“大丰堡”之名呢?惟恐康熙帝犯怒,赶紧回答:“自己是陕西长安小丰村人氏。”据传事情过后,他悄悄差专人送信赶紧将村“大丰堡”之名易为“小丰村”,以免犯欺君之罪。所以“大丰堡” 一直延续叫“小丰村”到现在。据当地老人们讲,小丰村梁家堡的东门城楼上一直于1949年解放后还镶嵌着“大丰堡”字样的门额字匾,佐证出小丰村曾确叫“大丰堡”的事实。
世丰堡一直弃而未用的原因
在小丰村的北面约一里地有一片打着围墙的果园,果园呈正方形,约有100多亩地,因其里面苗圃果树较多,当地人都以苗圃园或园林场而称。据说这里就是当地闻名的小丰村新堡子“世丰堡”。据传只因梁化凤之子梁鼐回乡探访,参观正在打造的新城堡,并亲自为新丰堡题“世丰堡”新村名。可谁知城墙已经打好,正待村庄准备搬迁之时,却从里面的草丛里窜出一只野兔来,甚为扫兴。相传,野兔一类,只有在荒郊野外、或乱岗孤坟之中出没;而人住的地方是不能有野兔的。因此,按照过去的迷信思想观念,认为此地是“枉死城”而不便使用就废弃闲置而成为空城荒地。这件事在当地几百年耒,一直传为神话。
梁化凤修建沣河普济桥
梁家桥在西安沣河流域的中段,是以石轴做柱,护以石捻石墩砌成,两边呈菱形分水岭,桥礅上方均配置有精美的石雕龙头龙尾。桥面用大圆枕木架梁、铺木板、筑灰土,桥面坚硬如水泥地面,上面洒上薄薄的沣河白沙,人走在上面如走平路,下雨地湿脚不拈泥。梁家桥高约8米,全长为210米,宽为4米,48孔,可同时相向过两辆马车,且不影响行人过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是河西各村庄人们去西安省城的一条交通要道。
由于梁化凤幼年13岁时在沣河东岸的府君庙上学(今细柳),每次都需要家人陪送,特别是路过沣河普济桥时,由于桥窄难过,又难以掌握涨水汛情,不少人落入水中,自己觉得河难过不说,更是让家人放心不下。每每此时,家人都会托在桥边背人过河的当地海子村的吕姓人氏背其过河。相传,有一次该吕姓人因事不在渡口,他便与几位妇儒偕同过河,只听有妇人嘱:“你将来书念成了,帮咱乡里把这座桥建好,以后可都方便了。”梁化凤谨记此言,从此立下干一番大事,救百姓于水火困境的志向。
相传,梁化凤成就事业后,于康熙八年回乡间在沣河普济桥原址上重修普济桥,征得沣河东西两岸附近各24村,每村一亩地,用作桥社事宜,终于修建成了一座新的普济桥。据传,曾经在此靠背人渡河的乡里吕姓老者,找其论理,说是你而今修好了桥,我却丢了饭碗;梁化凤遂答应每月补给生话费用,直至养老送终。此事一直在乡间传为佳话。
普济桥修好后,人们在桥头修建有恢弘的梁家祠堂,以表彰其功德无量,又在桥西头立有高大的石碑以做纪念。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六为地方农贸交流大会,用以纪念其生日和通桥盛典日。300多年来,普济桥为该地区的交通要道,沣水之要津,是以前宝鸡、凤祥、周至、户县等地去西安省城的一条交通主干道,是古长安境内著名的四条官马大道之一,而今有一个叫“官道”的小村庄就居住在沣河西岸这条路的旁边,佐证出梁家桥地理位置的古老和重要。由于后耒此桥又历经梁家二世、六世和八世相继三次的修缮,当地人都以“梁家桥”而称之,且远近闻名。
梁家坟和梁家滩
顺治十六年(1659),明朝部将郑成功率众弃攻崇明岛而顺江直上攻打南京城,清军守将江南总督郎廷佐被明军所围困而不知所措,无以应对 。崇明总兵梁化凤亲率3000千人马前往解困,他巧施计谋,英勇善战,突袭敌部,大挫敌人锐气,杀敌俞万人,使南京总督郎廷佐等得以解围,逼迫郑成功余部顺江退往沿海一带。据传在这次作战的关键时刻,传来梁化凤家父不幸去世的消息,梁化凤忍住悲哀,继续应战,以至这次战事胜利结束,方才回老家长安祭父。此事被顺治皇帝得知,甚为感动,除封其拖沙喇哈番世职、加左都督、太子太保及赐贵重物品外,并追封梁化凤祖上三代功名。因此,梁家祖坟才有类似皇家规模的石器、牌楼和通道之状。
在沣河梁家桥西岸的大堰里面至小埝之间的滩头到南山沣峪口之间,相传均为梁家放马滩,简称梁家滩。梁家滩 得名与梁家在此放马有关。据梁德利先生述,梁化凤当年回家操办祭祖之事,皇上恩准其率领部分将士骑马回家陪护,也好养马休整。只因沣河滩头水草茂盛,又不扰百姓的农田庄稼,据讲皇帝便封喂马的沣河滩地为梁家封地,俗称“梁家滩”。由于沣河流水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故,几百年来梁家滩沙滩地,已被河水冲涮得只剩下梁家桥南端西岸的上南丰村和阿底村之间的河湾约数千亩滩地还保留着,其中河滩中内湖水面约为1000亩,人们依然习惯的称作这里为沣河“梁家滩”。
朱夫人巧舌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沣河西岸的上南丰和下南丰之间,曾有一高大坟冢,是为梁化凤的二夫人墓,可惜坟茔平毁于上世纪60年代“文革”中。据传,虽然大夫人和二夫人均被皇上册封为一品诰命夫人;但家族祖宗遗训在先,二夫人终究没能进入祖坟。可见封建等级制度的冷酷无情。
据传,二夫人本姓朱,是明朝王爷后裔,只因明朝灭亡,她被迫无奈沦为梁府丫环。只因一次为梁化风端水洗脚,发现其脚上长有一黑痣,感到好奇便用手触摸,梁化凤讲解道:“这是他的“运气痣”,自已的好运气就是凭着这个“运气痣”带来的。”朱丫环遂笑着说自已脚上还有三个痣呢,也没见着有啥好运气?梁化凤不信,朱丫环便让其主子观看,使其确信无凝。梁化凤观后大惊,便将朱丫环取为二房为二夫人,想必定能给自己带来鸿运。
的确,梁家自梁化凤后,世代为官,延续至清代整个始终,有22人承袭爵位,据传最高为总督职位;文官约35人,武将约为27人,其家族约数十次亲受朝廷诰封,诰命家族夫人约有30人,其中一品夫人为18人,有近60人入朝为官,贯穿清朝300多年的历史,足见有“满清的江山梁家的将”一说名不虚传,可见梁氏家族地位的显赫与尊贵。据传梁化凤共有四子,长子梁鼎,为康熙皇帝御前侍卫官;二儿子梁鼐,任福建、浙江总督;三儿子梁鼒,为广东按察使;四儿子梁鼑为吏部候选知县;朝廷自乾隆皇帝时逢年大考,均要先预留一个名额给梁家,可见梁家功不可没,朝廷是十分重视的。
据当地民间相传,一次,朱夫人乘矫在沣河梁家桥以东祝村一带的官马大道上行进,巧遇陕西巡抚路过,鸣锣开道,却见朱夫人矫车未加廻避,反而相向而来,巡抚道班卫士喝其让路,不知何人胆大妄为,巡抚老爷下矫亲查详情,只听得对方矫车内一位妇人讲道:“身为侯爷女,江南提督妻;次子不成器,浙闽总督职。”陕西巡抚听后,大为震惊,知道是梁总督夫人,连忙赔理道歉,让其先过。此事在当地民间一直传为佳话。
金头银胳膊的传说
关于梁化凤的死因,当地民间多传说为征讨台湾的明朝余部郑成功时,他被偷偷爬上船的水贼所刺杀,其被随行的夫人发现后,夫人没有声张,稳住军心,她继续以提督之名发号司令,沉着应战,终于取得这场战斗的最后胜利。
相传,梁化凤被刺杀后,缺少头胪和一只胳膊,康熙皇帝便命令仿造真容,补做成金头银胳膊以成全尸,加以厚葬。据讲,从福建沿海至西安老家,沿路约有72座墓葬,且都有高大的坟茔和许多石人、石马等的墓葬园区,就是为了以假乱真,迷惑企图盗墓的贼人,让其死心。据传,在小丰村东南角的墓区较距不远的户县牛东村的要小一些,牛东村的墓区约有60多亩地,逢年过节族人均在这里焚香祭祀。据说民国年间,曾有盗墓贼光顾牛东村的梁总督墓,当时的看墓人还被贼人所杀,甚为惨烈。该墓最终毁于“文革”之中,地面墓区坟冢、牌楼、石人、石马、石虎、石狮、石羊、石供桌均被烧成石灰,莹内也没有发现有金头银胳膊尸骨,当地老人提及痛惜不已。到底哪一座才是真坟呢?至今没有人能够讲清楚,也很少有人再提及这件事,更很少有人再提及所埋是否有金头银胳膊的事情。由于梁总督在沣河西岸的名气太大了,近三百年来,人们始终以家乡有位保家卫国,英勇善战的梁总督而骄傲和自豪。
西安城区的梁家牌楼、梁府街
梁化凤去世后,为了感念其功德,他曾任职过的福建、山西、浙江、江苏、安徽及家乡陕西西安等地均建牌楼以彰显其功德用以纪念。梁府街是西安城内一条巷道名称,因其曾是梁化凤位于西安城区的府邸所在地而流传至今,当地人仍习惯以“梁府街”之名而唤之。
据传西安小北门“尚武门”内的“习武园”地方,曾是明代军队的练武教场,传言梁化凤当年即在此参加武举考试,而一举成名。随着时代的变迁,夕日的武教场而今仍以“习武园”而称之,可见历史渊源积存的厚重。
四川成都有个梁家巷
在四川省成都市内有一条著名的街道叫作梁家巷。据梁德利先生介绍:小丰村内现有梁姓族人约120户,其中有梁化凤哥哥梁鸣凤的后代,有梁化凤长子梁鼎和二子梁鼐的后代,即称为长门和二门的后人;其余5、6户为梁化凤四子梁鼑即四门之后,他就是这四门之后。清朝光绪年间其先祖梁家七世孙梁積檀、梁積樟兄弟两个。弟弟梁積樟中得举人,在四川成都为官,曾任大同监盐大使、海关税务官员,府邸就在现在四川成都的梁家巷;辛亥革命时清朝灭亡,梁積樟丢官回到老家陕西祖籍地小丰村;而兄长梁積檀却留在了成都府邸,就在现在的梁家巷。兄弟俩亲情密切念念不忘,书信经常往来,一直至民国年间还有后辈堂兄堂弟书信联系,惦念之情不断,1949年全国解放后才失去了联系,至今梁德利先生还保存着其成都爷爷梁積檀的老照片,以表达对家族长辈的纪念之情。
梁家祖上遗物的保护和传承
由于“文革”运动的劫难,梁家坟和户县牛东梁化凤坟茔均遭到刨坟平冢的毁坏。据说牛东坟茔上的石器物件毁于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运动的烧石灰中,至今,人们提及仍惋惜不已。小丰村梁家坟茔上的石器物件除毁坏的以外,有的被拉到附近的临村,有的被村民埋进了土里,有的则被拉到村里自家的门前放置,以起到保护作用。
据说“文革”中,村里族人收集的清廷皇上给梁家的圣子昭书约有好几麻袋,大多已被焚烧;据梁家笫12代孙77岁的梁孔俭先生介绍:“文革”中他和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把三幅先人画像放在了家中的土墙内藏了起来,三幅画像终于躲过劫难保存了下来,这三幅珍贵的画像即梁化凤和他的张夫人和朱夫人;还有梁行舟先生的祖父和父亲也冒着政治运动的危险偷偷地把一部分圣旨放在了水井里保存起来,现在均交由政府相关部门妥善保管。在1999年西安四城会期间村里曾拿出了所剩的20道圣旨进行参展,次年又到北京故宫展出,在民间曾轰动一时,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评价。据梁德利先生介绍,目前仅用汉字书写的圣旨只剩9道,其余均为满文或满汉文字,难以辨清。为了安全起见,现在全部交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妥善保管。在同梁德利先生的交谈时,他拿出了一幅长为近6米、宽为28公分的梁大将军卷轴复件,即《大都督梁公翀翁平海功德记》小楷毛笔字薄,字迹清秀工整,是康熙三年秋由分管漕务督理苏松常镇糧储兼巡视漕河江南布政史司左参政一级庐綋撰写,里面记叙了梁总督一生参加过的大小战役和丰功伟绩,是了解梁化凤珍贵的历史资料,原件也交由政府相关部门妥为保管。
而今在小丰村虽然挂满圣旨的梁家祠堂经过运动早已不复存在,但这个祖宗祠堂依然存在于每位怀旧老人的心里,现在许多家里都设有先人的纪念灵堂;我就曾亲见梁德利先生家中的纪念堂,他复制了十几位先人的相片,在中堂正案供奉,两边墙上将所知圣旨断句和世族脉搏绘图印制出来整齐地悬挂着,昭示出梁家祠堂昔日的辉煌和荣耀。梁德利先生告诉我:“他想把散落在田间地头、村庄房前屋后的祖墓石器集中保管;也想举办一个有关梁总督的文化博物馆,一来能起到对先祖遗物的保护作用,二来也起到家族文化的传承作用。”我被梁德利先生的想法所感动,衷心祝愿他能早日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此文2017年4月经梁纬华先生重核雅正)。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与德为邻之幸
- 下一篇:(杂文)昆明池不仅仅是一个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