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应给大清官赵舒翘修一座坟墓、立一通碑石
赵舒翘是西安沣河西岸的大原村人,其墓地在大原村东南,位于以前的赵家“公馆老坟”之南,沣西中学的东墙外侧。据村中老人介绍,以前墓地修有高大的坟冢,柏树萦绕,墓前有石供桌,牌坊碑楼通道,牌坊上书“乾坤正气”四个大字,碑石正面书有“皇清诰封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公讳作动字展如之墓”。据说上世纪60年代在文革中惨遭坟毁墓平,昔日茔地已变为空旷的农田,只有绿油油的麦苗守护在这里,轻轻地摇曳着。
赵舒翘(1848---1901),光绪二十五年(1898),已是刑部尚书的他,又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军机大臣,赏顶戴花翎,赐紫禁城骑马,兼管顺天府尹事。他一生为官清廉,克己奉公;他忧国忧民,尽职尽责;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平反冤案;他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对贪赃枉法之吏立斩不赦;赵舒翘虽身居高位,仍不忘福泽桑梓之事。望着眼前这片空旷的茔地,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竟是堂堂大清官赵舒翘的墓地,而今没有坟冢、没有石碑、没有牌楼,不免使人心里产生出丝丝的凉意。
据赵舒翘族侄赵巩伯在《曾祖赵元捷事略·本族渊源考》中记述:赵舒翘曾给大原村重建三官庙,盖三间三进,头为楼房,两边出檐,中间一间向内凹,门顶砖刻“古三官庙”,竖刻小字“光绪二十四年”,又横刻“德昭位育”。大门下有大理石狮圆门墩,今存无量庙门下;中进为厅,东一间板隔墙,西墙有壁画;上殿塑三官神像。赵舒翘以此感念其初读之地,为村中百姓提供了一个宗教活动的场所。
据《咸宁长安志》记:光绪二十四年(1898)秋,淫雨成灾。沣河东岸的古昆明池故址,低洼成泽,周家庄一带陷入水乡困境。赵尚书舒翘、陆观察襄钺倡集巨款9300余缗,他交待西安邑绅柏震藩、王典章等督修开凿河渠排涝。据载凡80日而竣工,渠长5959.3尺,宽5尺,筑堤宽1丈计,所占农田共99亩按价补值。使这一地区百姓解除了水患困扰。
光绪二十四年(1898),他主持重建横跨沣河两岸的古灵桥,建桥总造价2.4190万两银,他捐奉银1.5300万两。桥长153.2米,宽4.8米,22孔。桥边建有牌坊亭楼,赵舒翘亲题亭额:“汉鲸秋卧” 、“影射昆池”、“周杞春萦”、“晴连渭澍”。此桥方便了沣河两岸人们的交通出行,为以前周至、眉县、凤翔、宝鸡、汉中及已蜀人们前往西安的交通要道。此桥一直沿用至1962年发洪水冲跨,至今在当地还流传着赵舒翘建“造福桥”,即“赵福桥”谐音的传说。
光绪二十六年(1900),赵舒翘陪同慈禧来到西安,他曾巡视西关救济灾民的舍饭场(粥场),发现多人食之而死,遂进行调查,原来是经办人贪污舞弊,有意将石灰掺入粥中,饥民食之腹胀而死。他查清事实后,立斩两位做弊官员,维护了灾民的生存权益。至今提及西安百姓仍称颂他。
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01年满清政府与其签订了《辛丑条约》,在依约要处死支持义和团的祸首名单中,就有赵舒翘的名字,侵略者同清廷谈判时,威逼清廷严惩。慈禧太后屈从帝国主义的淫威,答应其无理要求,把对赵舒翘“革职留任”改为“交部严惩”,再改为“斩监候”,最后定为“斩立决”。
一个不该死的人却要被朝廷处以“斩立决”。消息传出,西安城内三百绅民联合为其请命,愿以全城人保其免死;次日又在鼓楼聚集数万人示威请愿,有人声言“欲劫法场”,有人竟讲“请太后回京城”等口号。迫于西安民众抗议的压力,慈禧太后不敢将赵舒翘公开处死,下诏改为“赐死”,令其自尽,遇难时年54岁。据《清史稿》中记载:“初饮金,更饮以鸩,久之乃绝”。
无独有偶,我想起历史上南宋名将岳飞被冤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满足金朝方面提出的:“必杀飞,始可和”的蛮横要求,赵构、秦桧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屠刀砍向了战功卓著、赤胆忠心的岳飞,酿成了千古同悲的“风波亭冤狱”。
赵舒翘死后,民间多为其鸣不平,当地家乡人更是编排了秦腔《赵舒翘哭狱》剧目,为其鸣不平;只因剧情凄悲,被赵氏族人阻止。赵舒翘曾任职过的江苏地区百姓,因感念其恩泽,自筹白银6千两,愿为其操办后事。只因赵舒翘死前对其夫人交待:“吾死后,勿受人一钱,受人一钱者,非吾妻也。”所以赵家拒之未收。在这里不得不说他清正廉洁,清清白白的自始至终。敢问历史上有哪些官员临刑前有百姓为其请愿,愿以全城人保其免死?有哪些官员死后竟有百姓自筹白银6千两,愿为其操办后事?又有哪位官员临死时还交待家人“勿受人一钱”的嘱咐?我想赵舒翘的人品、官品如此之高尚当是被世人所钦佩、所敬仰的原因之一。
据赵巩伯老人分析,赵舒翘的死,缘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贫穷落后所致,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可见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我想,赵舒翘他为官清廉,克己奉公;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他疾恶如仇,爱憎分明,敢于担当;他身居高官,不忘扶助家乡桑梓之事,把百姓的疾苦视为自己份内的责任。他同历史上的岳飞、戚继光、海瑞一样都是老百姓认可的好官。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他的所作所为,以及为国为民的言行,同样感动着国人,激励着后人,被人们所敬仰。而今,适逢清明盛世,作为赵舒翘的家乡应该考虑重新修复赵舒翘墓,重新立一通碑石;使它成为人们以史为鉴的教育基地,成为人们瞻仰先贤正衣冠以古为镜的活动场所。
文/凡雨/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灵祥下南丰
- 下一篇:(杂文)清末大臣赵舒翘的名言启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