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作家共话长安城叙述和研究 朱鸿:长安是中国的心
朱鸿 记者 尚洪涛 摄
“田主席,感谢你邀请朱老师来交流,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好的文学报告。”这是参加完11日下午艺术长安文学讲座后,一位长安作家握着长安区文联主席田措施的手所说的话。当日,长安区文联召集区内120多位作家举办讲座,就长安城的叙述和研究话题,邀请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朱鸿与家乡作家共同探讨。
长期叙述和研究长安传统
田措施告诉记者,朱鸿是长期专注于长安城历史文化研究和写作的散文名家,40万字散文新著《长安是中国的心》更是让国内文坛集体瞩目。此外,朱鸿是长安区少陵原人,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对区内作家来说,请朱鸿来谈创作中的得失,更有亲切感。”
“对长安这座城的叙述和研究,是历代文人一个悠久的传统。”朱鸿说,从汉代以来,历代都有名家书写长安的大作传于后世。以最早的《三秦记》《三辅旧事》《三辅黄图》等发端,到宋代时达到研究顶峰。宋人宋敏求的《长安志》、程大昌的《雍录》和张礼的《游城南记》,以及清人毛凤枝的《南山谷考录》等图书,都是书写长安的传世好书,也是后代研究长安历史和文化不可逾越的重要文献。遗憾的是,对长安城叙述和研究的文脉在清之后就中断了。
足迹走遍西安的山山水水
20世纪90年代,年轻的朱鸿出版了散文集《关中踏梦》。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老读者向他讲述了历代叙述和研究长安的传统,并殷切地勉励他“以当代人的眼光为长安城写一本厚实的大书”。
从那以后的20多年里,朱鸿克服了交通、时间等具体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不惜一切代价考察西安的山山水水,为此他踏遍了西安周边的每座山、寻访了西安周边的每条河、瞻仰了西安周边的每个陵、攀爬了西安周边的每个峪……同时,他还穷尽所考察地方的遗址、史籍和形胜,尽可能地饱览正史、野史等各类目力所及的资料,做了大量的行走笔记和读书心得。在写作《长安是中国的心》时,朱鸿要求自己继承前人传统、延续体例的同时,必须融合人文主义和考古发现的视角进行发展创新,努力使自己对长安城的叙述既不是简单的堆积资料,也不写成空泛的游记,而是将记叙和感受有效地融为一体。
“长安是中国的心”可成广告语
当日与会的百名长安作家,几乎囊括了长安区老中青三代作家。作家朱鸿的现身说法,在家乡作家群中引起巨大反响。
74岁的本土作家李希仲,今年新出版了长篇小说《粉巷》。他说,从年轻时的《关中踏梦》,到前年的《关中是中国的院子》,再到今年的《长安是中国的心》,“朱鸿对古长安、今西安的推介,功劳大大的。”李希仲还倡议大家,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继承并发展好宝贵的文化传统,用手中的笔书写今日的美丽长安。还有与会作家认为,“长安是中国的心”这话,完全可以成为长安、乃至西安的广告语,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记者章学锋 孙欢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