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敬畏杂说
敬畏之心人性本有。人活世上,或多或都有敬畏。对任何事情没有敬畏、号称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其实是内心虚弱与无知。人生之初,心存好奇,看到庞然大物或者恶丑怪物,产生害怕心理,这是敬畏的最初形态。成长中,通过感知、学习和领悟,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认知、经验教训的警示等,敬畏心理逐渐形成。可以说,敬畏心理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成熟的过程。
心有所畏,业必有成。人都是从敬畏开始走向敬畏,怀有敬畏之心的人值得敬畏。移植到日常生活中,敬畏就是担心和害怕。大千世界,值得担心和害怕的事情林林总总,有了担心和害怕,就可能使得一个人在说话、行事时会更加小心、更加规矩、更加得体。因为,担心是关心的孪生姐妹,往往是关注和责任的体现;怕也常是理智的开端,体现了忧患和慎独,有时候还可能是“防疫针”和“清醒剂”。一事当前少了担心,必然缺乏热情与责任;没有害怕,则难免道德失范、步履失偏、行为失准。从个体到团体,从人类到社会,要想发展进步,都需要掌握敬畏的方法, 常怀敬畏的心态,养成敬畏的品质。
热爱生命就要敬畏自然。自然是生命的母亲,生命本身也是自然的有机构成。生命涵盖了一切生物。大千世界,不只是人才有生命。从高贵的土豪到偷生的蝼蚁,生命的价值本身是一样一样的。大自然还赐予了人类的美好资源,阳光、空气、草木、河流、山川、鲜花、果实,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都是造物主为人类建造的美好家园。自然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五颜六色、气象万千、风情万种,也都是人类生命的依托、智慧的源泉。这样的美好资源环境,人类却不懂得珍惜。一段时间在“人定胜天”的唯心思想的指导下,人的贪婪本性被无限放大,愚昧无知制造了巨大的灾难。掠夺式开发和无度的破坏、索取和挥霍,使大自然的报复行动来得更加猛烈更加频繁。水灾地震、滑坡海啸、污染雾霾、“厄尔尼诺”现象、PM2.5等这些望而生畏的词汇,把美丽地球祸害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人作为高等动物,自从进化伊始就把自己看得很高贵,一直蔑视其他生物的生命。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过了度就是过错。好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领略了大自然不可抗拒、不可战胜的威力,品尝了恶果,初步有了觉醒和悔悟。铁的事实、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一次又一次雄辩告诉人们,敬畏自然就是热爱生命,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现代人、现代企业、现代团体、现代社会都应当自觉地养成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良好行为习惯,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共有家园,担当起呵护爱护自然的重大责任,让宝贵的生命更有活力,让家园更加美丽,让自然万物共同享受温暖的阳光,共同拥有和谐有序、自由自在的生活。
珍惜自由必须敬畏法则。在自然界,丛林有丛林的法则、湿地有湿地的法则,弱肉强食是动物的法则;在人类社会,法则是法律、规则的总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越是在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时下,我们正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法律就是国王”。法律作为公民之间的共同契约,需要每一个公民的服从和遵守。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明代大臣万钢说过“畏法度者最快活”,《增广贤文》也说“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敬畏法则,就要行得正、走得端、挺得直,不怕“半夜鬼敲门”,不会“惶惶不可终日”,不会听见警笛就害怕、看见警车就紧张。现阶段,敬畏法则首推公务人员等社会精英阶层。公务人员生存工作在“聚光灯”下,网络生活和自媒体的时代特征,让执行职务的一切活动变得公开透明。公职人员敬畏法则,就是心中有法纪,胸中有群众,不忘公权姓公,来自人民群众,必须要用它来为公众服务。公款姓公,上面有纳税人的血和汗,必须确保毫厘都用在该用的地方;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告别“潜规则”,拒绝“小意思”、远离“小场合”,守住底线、绷紧红线、坚决不碰高压线。普通百姓敬畏法则,也需要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就是从过马路按信号行走不闯红灯等小处做起,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踩踏草坪攀折花木,遵守公共秩序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权益;严格按法律程序理性表达诉求,做一个守法、明理的合格公民。
修身养性重在敬畏真理。敬畏在修身养性中意义非同寻常。没有了敬畏之心也必然意味着失去生活的根基、价值的底线。汉字中的“人”虽然只有一撇一捺,笔画至为简单,但写好却极为不易,做好则更难。修身养性修炼大写的人字的过程,是一个人一辈子都做不完的重大课题。在成长的道路上,文化影响、各种诱惑挑战如影随形,金钱权利美色无时不在,需要谨慎甄别、懂得选择、学会放弃、善于拒绝,涵养放空心境的淡定和从容。越是形势发展、越是生活幸福、越是社会浮躁,作为个人,越是要内外兼修严格要求自己,养成慎独的行为习惯,保持好平凡的底色。在不断刷新的流行元素面前,多一份高雅、优雅和文雅。更要培养崇尚真理、培养追求卓越的意志和品格。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真理就像阳光一样无法谦虚,不管阴云还是雾霾,它的照耀依然相存在。只有勇敢地去认识和传播它,让它的光芒穿透世俗的黑暗,人才能在光明中不断前行,从而登上生命的顶峰”。爱因斯坦说:“只有对真理怀有一份敬畏,我们这些偶然闯入这个世界的人,才会反思自己的境遇,才会敛神净心,才会仰望星空。而那遥远的清冷的永恒星光,将会抚慰人的灵魂和身躯。”真理存在于浩如烟海的现实生活之中,是先辈人经过艰苦探索、挖掘、提炼,是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揭示和总结,犹如美丽的钻石一样散发着璀璨迷人的光芒,犹如茫茫大海的灯塔一样提供着航向和指引。对真理的坚守不变、坚信不疑、坚定不移,仅仅停留在表面远远不够,敬畏真理还需要躬身践行。世界上最近的距离是从嘴到手最远的距离也是从嘴到手。有的人只说不做,有的人只做不说,有的人边说边做,时代和社会呼唤边说边做的实诚人。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步凝成和弘扬,崇高真理、敬业奉献、诚信友善一定会成为每一个人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一定能早日到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一定能如期建成。
远离市侩需要敬畏崇高。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往往容易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尺和砝码。有人感叹,“一切向钱看”、“等价交换”是当今市场经济的“代名词”,是社会的“主旋律”。要我说,“向钱看”、“以物易物”绝不是市场经济的应有标志,而是代表了市侩的社会风向,是标准的杂音!如果不得以纠正,很容易误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市侩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其最典型表现为冷漠、人与人之间缺乏应有的温度,是人性的泯灭和道德的蜕化。这种不良症候在一些地方疑似感染。症状虽在市民,病根却在社会环境。如果任其发展蔓延,那么摔倒街头无人敢扶、失足落水见死不救、路遇打劫不敢出手、老弱病残不给让座的现象就会像瘟疫一样扩散开来,这样的社会和人生是没有希望的。远离市侩敬畏崇高,还要心存善良勇于担当。高尚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一事当前,善良一定是每个人心中最初的反应。长期以来,我们深受“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吕洞宾与狗”的熏陶和影响,人性中多了一些自保的成份。但人生因责任而美丽,崇高也许就在俯仰之间。“感动中国”故事之所以崇高,就因为获奖人物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做的是平平常常的事,只不过他们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些坚毅,在别人不能坚守的时候,怀揣一种梦想、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有的在坚持中献出自己的生命,有的在坚持中超越自我。这种成全他人也成全社会的行为就是崇高,崇高的直接效果就是感动他人感动中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坚守中华民族的道德高地,敬畏崇高、坚守崇高,用最简单的事、最朴素的爱来感动他人、感动中国、感动世界,不断彰显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这样一来,就能汇聚成一条条崇高的长河,这条河里流淌的,必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的巨大正能量!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春天还有多远
- 下一篇:(散文)踩泥屐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