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张军峰:艺品印心说晓辉
晓辉虽年轻,我却愿唤作先生。
究其因有三。一是其能书能画还能印。他的书画且是我喜欢的那种。画里存古风,有禅韵;字体酣畅干净,有碑有帖;其印端方雅正,以心为刀,印外求印。二是其才识学养俱丰,学研读博,一路与书画结缘,与艺术印心,矢志不渝,让人闻之击节赞叹。三是此后或真为教书育人的先生。因而称为晓辉先生,真实不虚。
古云: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取法于中,得乎其下。
晓辉先生于心中一直对艺术有较高要求。他说,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要拘泥于一种门类,各领域都要通。画山水心中有花鸟鱼虫,有书法线条,书法中要有山水之气势气韵,否则只能是字画匠,或为行家画,不能成为大家。大家就要有大气象,诗书画印文史兼修。而书与画只是载体,是一种技,技为道使,道寓技中,才为真正艺术家。
画者文之极也。
晓辉先生的画,以文心启道,以诗心开境。花鸟墨云水色飞扬,情趣横生。山水显古色古韵,却有现代灵动。秦川厚重,南地灵秀融为一体,色墨清润,旷古渺远。以诗入画,画中有诗。
晓辉闲时常寄情于山水,冠为爬山,实为写生。写生乃画之始,得乎大自然具体之形,也即是外师造化也,有了灵感,才中得心源,映照在画中。因而他的画作,总是见自然之大象,从远处得其势,所以飘渺生动,明晦突兀之象具显。
晓辉喜茶道,品茶论艺,偶露侃侃一面,他的学识见地,随着茶香进入口中入到听者心里。
他言艺术没有进步退步论。不能说明清就比唐宋退步,只能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时代有变迁,气息映千古,都能予后来者以启发。
他还讲,画中缺少文气,至少不能称作艺术上品。只有把美感与文韵有机结合,才为好作品。
这样是否会流于博而不精,他说,先博然后才能精,四十岁之前,他不会专门从事某一项门体,四十以后,才会“专一”,初衷不改。说这句话时,他的目光很坚毅。
《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说一个人志向在于道,道分天道、人道。天道是不可说的最高存在和理想境界。而人道是人们可以实践的。人的一生是不断实践人道,以其接近天道,实现“天人合一”。为人诚信,有爱心,内心修养,丰富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做好学问,做好人,艺品即人品也。
晓辉正是一个有高志,以高品印心,知行合一的人。
年方三十,求学二十三载,特别是后十五载,晓辉心中一直感念的有两位师友。
他在陕师大的硕导刘星,美学博士,副教授。先生言传身教,临碑摹帖,给自己多方指导。随先生写生,感受山水自然之灵魂,其执着精神,使他受益良多。
东南大学他的博导言恭达,中书协副主席,艺品人品大师也,作品气息高雅,天人之道蕴显其中。言公捐于慈善达数千万之多,他说人行于社会就要有社会责任感,艺术不是形而上学,艺术与社会与人息息相关。晓辉追其左右,除学问之外更多的是大象无形的内在修养和气质。
晓辉喜读书。读书养气,这也使得他的书画作品中有极重的文人气,因而更显雅致也更耐读。
晓辉辗转于两座古城之间,西安、南京,两座文化城,将他深深牵系。一座给他养分,一座给他补充能量。特别是家乡西安,这里有他的师友同道,还有一个城南书社,社内认真的学术气氛,让他和书社结下甚深缘分,共同进步,亦师亦友。
英国艺术大师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晓辉正是一个以艺术养品,以品印心的人。在西安的寓所,他常于十三层楼上远眺,远处云蒸霞蔚的终南山,顿生无限遐思,此时他的目光深邃,似乎与他的年龄那么的不符。
这几年,出画册,办个人作品展,不亦乐乎。这在同龄中几乎难寻,也颇得一些名气,却甚少见他有傲凌之心,却让他更加坚毅安然。
西府凤翔,不仅有东坡先生修筑的东湖,风景秀丽,且有美酒西凤,出自名镇柳林,酒文化始于殷商,源远流长,文化灿烂,酒香飘神州。晓辉自小就生在长在西凤酒厂,酒气酵香熏身,这种馨香,发自内,溢于外。
愿晓辉身上这种陈谷酒香般的艺术气质飘得更高更远,十年后再见,十年不长不短,足以历练成火凤凰,余拭目以待。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