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脉青山给子孙后代--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纪实
秦岭不仅拉动了古城生态旅游发展,也成为了我们的地质科普课堂(记者 雷伟东 摄)
图为秦岭美景 (记者 雷伟东 摄)
巍巍秦岭,山高水长,用其丰厚的自然资源,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三秦儿女;以其可靠的生态屏障,护佑着建城3000多年的古都西安。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西安的重大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去年,市委、市政府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列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明确提出把秦岭北麓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生态区,西安城市发展新名片”的总目标,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指出了方向;体现了西安市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所付出的决心和魄力。
一年来,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遵循“统筹规划、保护优先、科学利用、严格管理”的原则,紧扣“保秦岭碧绿、护八水长流、建美丽西安”的目标,与沿山六区县和十九个市级部门紧密合作,统筹规划、综合整治、建设提升,全力推进九项重点工程,秦岭北麓西安段166公里沿线,已初显绿色西安、大美秦岭的独特魅力。
铁腕治乱
重塑秦岭北麓生态圈
千百年来,秦岭北麓以自然景观秀美、生态资源丰富、人文遗存众多享誉海内外。然而,高速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导向下的急功近利,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弱化了对秦岭的保护管理。仅仅几十载,秦岭已经伤痕累累,满目疮痍。水环境、山体日益遭受破坏、生物种属灭绝加速,物质文化遗存已经出现逐渐消亡的趋势。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2011年6月,西安市成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专门的秦岭保护机构,确定了“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的行动目标。去年,市委又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列入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体现了西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反映了西安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必须立即遏制住对生态的破坏。一年来,市秦岭办按照“一根绿线穿到底”的整治思路,查处百余项违规项目,并坚决叫停、清理。一年多来,市秦岭办一手整治硬环境,一手治理软环境,通过开展“铁锤治理”专项行动,取缔关闭了多家非法采石、采矿厂;开展秦岭北麓地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检查整顿公共环境卫生,杜绝乱扔垃圾、野外私自用火等行为。一系列的治理、宣传活动,已取得遏制生态破坏、吸引群众参与的良好社会效果,秦岭北麓保护区域内的“四乱”现象得到明显遏制,生态环境发生了可喜变化。
为“山”立法
秦岭保护实现法制化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秦岭北麓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生态区,西安城市发展新名片”的总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市秦岭办全力推进依法行政,《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于今年10月颁布实施,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这是我市加快依法治市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西安的实际行动。自此,秦岭生态保护进入法制化新时期。
此外,加上精心编制的发展规划,包括《大秦岭西安段浅山区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方案》、《秦岭西安段浅山区分区规划》、《秦岭西安段浅山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西安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1-2020)》、《秦岭北麓西安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2—2020)》等,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建设实现了有法、有规可依,重点发展产业有了长远规划和规范。
精心规划
打造黄金旅游观光带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魏民洲指出,西安之美,美在秦岭。秦岭不仅是西安的地标性山脉、陕西的绿色脊梁,也是国家的中央公园,加快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和陕西与西安的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强化精品意识,打造一批样板项目,在166公里的秦岭北麓沿线,建设一批特色古镇,一批高质量农业观光示范园,一批服务好、有特色、上档次的餐饮业,让游客乐意来、留得住,把秦岭北麓建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重要基地。
一年多来,市秦岭办紧紧围绕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这个目标,扎实推进环境优化、设施建设、景观设计、标识提升等一系列工作。今年又全面加快实施新沿山路照明工程、新沿山路绿化工程、老沿山路(S108)连接和改造工程、宾馆特色酒店建设、博物馆建设,综合市场、停车场建设,节点、标识、标志工程,绿道(自行车道)建设等九大重点工程,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
致力富民
探索绿色经济新模式
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既是一项生态环境工程,更是一项利民惠民富民的民生工程。归根到底,就是要让沿山群众通过保护生态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市长董军多次强调,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要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重在保护、科学利用的原则,形成“一条绿线穿到底”工作思路,努力让山岭绿起来、河水清起来、景观美起来、旅游热起来、沿山群众富起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着惠民富民的主旨,市秦岭办始终把沿山老百姓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协调配合市水务局和周至县政府,实施黑河移民和秦岭国家植物园生态移民,帮助数千名农民走出山区,搬进秦岭脚下的新农村社区。
与此同时,他们聚合秦岭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田园农村的秦岭产业集群模式,打造以现代农业为支柱,生态观光、旅游文化、康体养生、研发创意等四类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推进长安乔村、户县蔡家坡村城乡统筹示范点建设,重点发展“曲江农业博览园”、“阳光雨露”、“金龙峡生态农业观光园”、“嘉艺现代高科技生态农业基地”等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效带动区域旅游农业发展。
此外,市秦岭办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用新设施、新技术和新品种改造传统农业。在长安区完成生态农业项目投资13亿元,建成运营8家,先后引进各类果树、花卉、蔬菜新品种约200余种,建设智能温室7.5万平方米、日光温室47栋,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10余项,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在新沿山路规划建设一品长安花卉市场、户县金龙峡综合服务中心、沣峪口综合市场和太平峪综合服务中心4个农贸市场,新市场为农民群众开辟出一条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目前,在166公里的秦岭北麓沿线,绿色生态经济的新模式正在引领着沿山群众向小康快步前行。
未来的秦岭北麓,将以一山碧绿、八水长流的美景,为子孙后代留一脉绿色青山,留一方富饶之地。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新生态旅游的秦岭名片
- 下一篇:西安沣峪高山滑雪季启动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