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故宫600年不积水,是真的吗
休息时间,有空在电脑上翻阅了相关资料,不得不佩服古人建筑师的前瞻性考虑及严格空间上的科学布置,了解到整个系统是通过明暗等手段,到达一个目的:汇总往外排。
可见,古人面对大自然的防患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远远是胜过今朝人的。在故宫建设方面,防汛部署、科学规划及预知性和文明性是超乎现代所谓一些专家的,故宫600年不积水值得我们深思呀!
紫禁城占地面积72公顷,庭院都是中高边低、北高南低,遇雨首先流入四周房基下的石水槽,亦即明沟。台阶或建筑物之类的障碍物则都开有券洞,亦即沟眼,方便地面水穿过障碍物。地面或明沟的水再通过入水口流入地下。入水口多为方石板镂雕成明清铜币(大钱)形,即外圆中方镂成5个空洞,可以进水,称作钱眼。以故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为例,前三殿建在
故宫的排水,综合了各种排水法,既有宽敞的地下水道,又有地面明沟,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龙头排水孔,并可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明排水是通过铺地作出泛水,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嘴到周边河中,暗排是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到河里。据专家介绍,从地势上看,北京北依燕山,东临渤海,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水向东南流。从紫禁城来看,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
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七月己未,“雨坏都城,发兵二万人筑之”,57年后的至正八年五月,“京师大霖雨,京城崩圯”。而后,水灾不绝。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景泰五年(1454)七月,京师霖雨,九门城垣塌决者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闰六月,顺天府大雨如注,昼夜不止,经二旬。雨潦浸贯城,长安街水深五尺,洼者深至丈余,各衙门皆成巨浸。上述史料显示,在明朝英宗时期,虽九门城垣塌决,但是紫禁城显然比元大都岿然淡定,没有出现“雨坏”局面。而万历年间的20天连续大雨,长安街出现积水,但故宫没有大面积积水情况发生。
现代社会,物质如高楼一样艳丽炫目,道德却如石油一样需要深挖。利益熏心的人们,造就了“楼脆脆”、“一线天”、“握手楼”等景观,城里与乡下多了“改河成渠”、“侵河占道”、“填渠平地”等行为。虽然物质丰裕,一些高垒的获得也似沉重的压抑,轰隆的建设改变着生态自然,大量的堆砌也挤压着生命空间,反而生存在城市的平地可以“观海”、“捞鱼”、“划船”还要遭受波涛汹涌,住在城市里生命的防范、健康的维护,越来越让人有说不清的提心吊胆。乡村区域为了扩占空间或增加私利,填埋、缩小、侵用河道与渠道等蛮横行为不足为奇,甚至有胆大妄为的企业负责人侥幸在河床内违法实施建筑,其防汛意识浅薄到不要命的地步。
同样,水灾令人触目惊心:
但是,如今很多城市的河,变成渠道已经算是官者手下留情的幸运了,全国更有甚是将宽畅河道改造成狭小管道或加盖盖板掩护丑陋局面,淤泥、垃圾和杂物在黑暗中积攒,城市从法国文学家雨果所说的“良心”处开始散发恶臭,空气越来越污浊。
我们提倡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也应该重视“治水、河畅、疏浚、岸绿”,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即治污、拆违、护岸、河道清理、绿道建设和亲水设置,提升河道安全、生态、休闲、景观水平,在城里与城外舞起一条条柔软的美丽飘带,让千家万户享受到美好水滨生活。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如水一样向前冲
- 下一篇:(散文)看,那一片海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