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书体”理论凸现关中“魏碑书法”的历史地位
在近几年所见到的魏碑书法研究中关于“洛阳体”的研究比较多,而对陕西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的研究比较少,是个空白。这个空白堙没了北朝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所起作用及其重要性,也造成学界对魏碑的认识的单一,甚至误以为“魏碑体”仅指“洛阳体”。
近日,由长安大学美术学博士后、岳红记(弘骥)副教授撰写的《北朝关中地区的魏碑书法——造像题记视阈下的“长安书体”》由国内社科类五大出版社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上下卷,共计约70多万字。
上卷主要是理论研究,下卷包括图谱和字谱,涉及到的造像题记书法图片170余幅,并依据这些图片编撰了魏碑字典,共1100多种字体,约计7000个字。
该专著的出版与发行,有利于陕西关中地区文化资源的传播,对陕西书法文化资源的提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长安书体”概念,提升了陕西关中地区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对陕西书法弘扬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该专著分别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理论家钟明善教授和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青教授作序,书中的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也是岳红记博士后承担的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研究项目(11YJC760106)的主要成果之一。
作者经过四年时间,在搜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田野考察,多次到关中的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等地发掘的造像碑所在地进行实际考察,其中许多造像题记书体的图片资料是第一次对外公开发表。
作者创新性的提出了“长安书体”的概念及其理论体系,并认为北朝时期的“魏碑体”主要由陕西关中地区的“长安书体”和河南地区的“洛阳体”共同构成,二者相互影响,在西魏时两地书风开始了本质上的交融,经过了北周,到隋代开始全面融合,并最终促成了中国书法在唐代的繁荣。
该课题研究成果的出版获得了理论界和书法界的普遍好评,认为作者对陕西关中地区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总结出了关中地区魏碑书法的特点及其提出的“长安书体”概念,提升了陕西关中地区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钟明善教授认为“该本课题的研究,对当今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以及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李青教授称赞该研究“将魏碑书法的研究理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促使学界对魏碑书法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并对魏碑书法的理论研究和我国当今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岳红记简介:
岳红记,又名岳弘骥,笔名海雨,陕西省洛南县人,副教授、美术学博士、环境艺术与环境美学博士后、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执教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长安大学。2011年7月博士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获西安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出版专著《北朝关中地区的魏碑书法——造像题记视阈下的“长安书体”》和《岳弘骥书画艺术实践》,合著《文化产业学》和《古都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艺术类课题1项、省级课题10项、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书画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国家有关单位、机构收藏;2012年曾赴美国、加拿大进行书画艺术交流。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