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总访问量:1205956人次
    总浏览量:1429309人次
    今日访问:139人次
    日均访问:332人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亚凤>>正文内容

    (杂文)方言与文字

    作者:王亚凤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4日 点击数: 472

    方言很有趣。自打我们学说话起,就跟随父老乡亲自然而然学习方言,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第一母语。而当我们开始识字,学会用文字表达各自的思想、工作、生活以及种种,以期与更多的人交流信息彼此加深了解时,偶然会出现一些表达上的困惑,即为那些过于陌生,地域特点鲜明的方言土语找对应文字的麻烦。下面整理一些西安周边地区比较典型的方言,一来这些方言秦人特色明显,无可替代,二来权当为挽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一点绵薄之力。君不见说一口地道老陕话的乡党已经越来越少了,新生代们皆以一口辨不出东西南北的流利普通话为荣,总有一天,这些曾经开遍三秦大地的特产字眼将如绝世珍宝注定只能出现在字典里了。

    民以食为天,就从吃说起。

    最经典的怕是 BIANG BIANG 这个字了。详细的我不在这儿说,百度里说得明明白白。我只是借用这个人尽皆知的老陕独创方言字来开个头。

    吃面先要搋面,何谓搋面?即揉面也。和好面,反复地按压、揉搓,使之筋道耐嚼。搋,念“chuai”,一声。

    吃蒜蘸面当然要que蒜。搉蒜,就是捣蒜的意思:“搉”发音:que 平声。拼出来这个音近似长安话。长安人用方言呼唤捉迷藏的孩子:娃呀,快出来,que阿达咧?跟搉蒜的搉一个音。

    还有个“嗍”字,蓝田人就发suo,长安人说xue,小时候买一根冰棍,舍不得咬着吃,就一点一点地嗍,就是吸吮的意思啦。

    过去人家吃饭的时候,不管用八仙桌还是小低桌,四四方方的桌子四条腿间有较细的横木连接,叫桌牚子。牚——ceng,平声。小娃娃腿短,坐大桌子脚不挨地,就踏在桌牚子上,坐小桌子也不老实,脚仍踩在桌牚子上。记忆中,俺家的桌牚子总是有泥巴,妈妈擦洗的时候不免嘟囔两句。

    从吃说到穿。衭子,就是老人们说的裤子,就念fuzi。那批老人已经入土了,没人再说了;说着话哩咋哭咧?哭说fu咧,这个字还不知道咋写,翻遍字典找不到合适的字眼代替。

    再说别的:额到人伢屋要账去咧,伢个二毬掏出个刀子,在自个胳膊上劙咧多长的血口子······劙:念li,第二声,用刀子划拉的意思。

    “呙二球头发奓奓着拿个刀耍歪,把娃吓苶咧不说话”——这里面“呙”意思是那个,“二球”指的是那些二百五兮兮流氓无赖之徒,“耍歪”是干嘛,估计外地读者也能猜出来。这些用字不甚标准,意思呢陕西人都明白。我要郑重提到的是“奓奓”这个词,意即头发张开竖起来的样子,一般不是吓坏了就是张飞式的莽撞人!还有“把娃吓苶咧” 这个“苶”字,音“nie”,扬声,意为疲倦;精神不振。我原本为它找的替代用词是“蔫蔫的”!

    在网上看到,大家使用方言,基本都是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比如:老汉跌倒咧,把喔老汉凑切——其实,是有这个字的,“搊起来”! 搊,chou,一声,从下面向上用力扶起或掀起。搊尻子,有人要爬墙头,你可以在后面帮他把屁股掀起来。有趣的是,这个尻子(kaozi),明明就是屁股,陕西人却把屁股叫gouzi.呵呵。

    小时候贪玩,难以遵从兄长的意愿老老实实坐下来认真学习,大哥恨道:我看你呙性子需要好好va一哈!女孩子嘛受不得重话,当下就苶咧。只有腌咸菜才用va的呢,就是把那过冬前的雪里蕻萝卜樱子之类用盐腌了,再用手狠劲地挤压揉搓,把那点可怜的水份榨干挤尽!我需要这样va么?从此老琢磨这个可怕的字到底是哪个字?终于找到了:挼!ruo,第二声:意为揉搓,《现代汉语词典》举例造句:别把鲜花挼坏了!呜呜,鲜花不能挼坏了,难道我是萝卜樱子,就可以挼吗?

    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了,最后再捡点有趣的说说:

    胡拉被乱撴毡——言不对题。小时候老师问问题答非所问,老师一气就用方言说“简直是胡拉被乱撴毡”!后来我终于找着对应的字了!粳米,是大家常吃的当地一个水稻品种。现在,咱们洗脚上岸买米吃了,却在粮店见到成了“更米”!心存疑惑一查字典:粳稻,水稻的一种,米粒短而粗。没错,就是“粳米”!可是不念geng,念“jing”!看着吃着都对,可是,转音了!我欲仰天长叹,我的家乡,我的方言哪!

    写到这儿,有人吆喝了:土豆,还末写完捏?克里马擦么!(意为:麻利点!)

    克里马擦,你懂吗?突然想起初中时学英国的方言English,有个同学将Frenchman(法国人)用老师最痛恨的汉语拼音方式标为:夫人吃慢,老师看见冷哼一声:“亏你想得出来!看把夫人噎死了着!”呵呵,哑然失笑!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读左右和左右的诗
    • 下一篇:(诗歌)绝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