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种出60余种太空植物 南瓜最重达200多公斤
“神舟十号”成功发射掀起了新一轮航天热,人们对浩瀚太空充满了好奇与遐想,更对乘坐“神舟”遨游过太空的植物种子返回地面后,能够长出什么模样而展开了探究。
6月13日,记者来到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科技产业示范园了解到,“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农作物种子的诱变作用来产生有益变异,并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方法。
航天育种涉及到我国主要粮棉油及蔬菜、瓜果等作物品种,经国内众多研究单位的育种工作者进行地面种植试验,诱变育成了一批丰产、优质、早熟、多抗的作物新品系,取得了一批可喜的航天育种成果。
长安种出60余种太空植物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长安东街的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科技产业示范园看到,除了大门内侧竖立着一枚“神舟”模型外,整个种满了各种果蔬花卉的园子看上去与其它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没有什么两样。就在记者质疑该处是否在“玩概念”时,一名工作人员笑呵呵地说,“最近百合花开的非常旺盛,过去看看吧。”
走到园子东北角时,远远飘来一股浓郁的百合香味,一块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院子里盛开着白色和黄色的百合花,每株百合“身”高1.2-1.5米,每一株上所开的百合花竟多达20-22朵。4名正在地里测量百合相关数据的科研人员说,“这就是太空百合,其身高是普通百合的3-4倍,开出来的花是普通百合的8-10倍,他们目前种植了10余个太空育种的百合品种,经过这几年的试验选拨,目前有3个品种的百合比较适应西安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已经开始大面积繁育。”
与眼前这块盛开的太空百合相比,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等各种蔬菜以及金菊、大理、紫露草等花卉则由于季节的缘故,暂时还没有完全跳出大地母亲的怀抱。记者从该园一块“太空育种分布图”上看到,这个园子是一个以航天育种为主,集科研、教学、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综合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园区规划建设404亩,分为核心示范区和试验推广区两大区域,其中核心示范区占地230亩,试验推广区占地174亩。核心示范区由地面选育区、农博馆、中央花卉区、宿根花卉品种展示区、太空百合种植繁育区、树艺创意区、牡丹观赏区、果树区、育苗区等区块组成。
该园的研究员郭锐说,地面选育区主要种植从神舟七号、八号、九号搭载过的60余种蔬菜花卉品种进行选育,园区目前种植有太空搭载育成的辣椒、茄子、五彩辣椒、观赏蛋茄、太空特大南瓜、葫芦、太空百合、新几内亚凤仙等,另外还种植天竺葵、非洲菊、星辰花、海棠、西番莲、玫瑰、兰花、香蕉树等多种花卉和景观植物,尽可能的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丰富的太空植物景观效果。
温室内的多种形式的无土栽培架上种植的蔬菜有油麦菜、生菜、苦苣菜、番茄、紫背天葵、叶菾菜等,常常让参观者有忍不住采摘一个尝尝的欲望。大面积的金娃娃萱草、鸢尾、羽扇豆、大滨菊、小滨菊、八宝景天、三七景天、黄莺、火把莲、紫露草、千屈菜、福禄考、玉簪、金鸡菊、金光菊、假龙头、松果菊、太空石竹、锦葵、虞美人、婆婆纳、菊花等二十多种宿根花卉,这些品种既是他们的实验材料,也是育种资源选择材料。目前已经育成的太空石竹经进一步鉴定后就会很快进入市场。
航天育种不是转基因产品
什么是“航天育种”?果蔬花卉种子上天一转,落地后是否就会成为太空种子?它是否就会增产?郭锐说,“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农作物种子的诱变作用来产生有益变异,并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方法。它是指将植物种子搭载于返回式航天器,利用空间磁场、失重、辐射等环境因素,使种子基因发生突变,在返回地面后,通过育种专家的精心培育从中挖掘优良丰产新品种,从而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郭锐特别强调了人们通常对太空种子的一个误区,他说,“航天育种”不是转基因产品,转基因产品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发生变化并培育出新的品种。“航天育种”没有外界基因的注入,而是用太空物理诱变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航天育种的物理诱变是由于太空物理环境与地面环境的差别造成的。
郭锐告诉记者,可能有人认为种子上天一转,下来就增产,下来就是太空种子,这个概念是不科学的。这是公众对太空育种理解上的误区。由于太空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种子个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的不同,并非进入太空的每粒种子都会发生基因诱变,其诱变率只有随机的千分之十,而有益的基因诱变仅是千分之三左右。
种子搭载只是航天育种走完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最繁琐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后续的地面上完成的。与转基因、核辐射等人工诱变育种技术相比,航天育种技术只是前期的诱变过程,是通过太空环境实现的,而后续的地面培育工作基本相同。种子经过空间搭载返回地面以后,必须经过专业育种人员至少3年至5年的筛选、淘汰、稳定化试验等过程,从中选出有价值的、有推广应用前景的品系,并经过进一步的试验和鉴定,最后还必须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被称为“太空种子”进行推广应用。
太空种子产量是普通种子的三到四倍
面对满园长势旺盛的果蔬花卉,郭锐笑呵呵地说,“这些都是我们正在育种的太空物种,看着长势好,但都是‘宝贝’,即使将来成熟了,也不会拿到市场上去销售,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让太空蔬菜走上千家万户餐桌的能力。”对于太空蔬菜的模样,郭锐伸开双臂做出一个“O”型的姿势说,“去年种出的南瓜重达200多公斤,两个壮小伙子抱不动,但这只是个体。总体上讲,太空植物的产量基本上是普通植物的三到四倍。”
郭锐说,1987年8月5日,我国发射的第9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了青椒、小麦、“农垦58号”水稻等一批种子,开始了我国太空育种的有益尝试。目前,我国已经利用返回式卫星先后成功地进行了14次搭载试验,试验品种达1200多种,进行探索性的航天育种。当时搭载种子的目的并不是想育种,只是想探测太空环境对植物遗传是否有影响。但专家们无意间发现,这些上天的种子发生了一些意外的变异。于是,对航天育种的研究就被提上了日程,开始了漫长的专业研究。“航天育种”涉及到我国主要粮棉油及蔬菜、瓜果等作物品种,经国内众多研究单位的育种工作者进行地面种植试验,诱变育成了一批丰产、优质、早熟、多抗的作物新品系,取得了一批可喜的航天育种成果。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西安力量打造金牌动力
- 下一篇:长安区举办“高考填报志愿公益讲座”大讲堂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