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古庙会
鸣犊镇自古有过三月八送瘟神庙会的习俗。当地人称“三月会”,三月会上,十里八乡的人们相拥着来到瘟神庙前,祈福祷告,今年也不例外。
瘟神庙供奉着五方瘟神,香火袅袅,直冲云霄;前来祈祷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今年上庙祈祷的人格外的多,他们虔诚的点烛燃香,念叨着希望庙里的爷保佑H7N9禽流感赶快过去,祈祷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庙前,不知是哪朝哪代涌出的泉眼依然咕咕的冒着清泉水,当地人将洗菜、洗漱区自然分开,洗涤着一天的疲惫。记得早年,东原上天旱,整村的人畜饮水都是靠这股清泉,排着队,一瓢一瓢的舀到桶里,挑回家食用;只有到了这里,才敢双手捧起泉水,尽情的畅饮,然后再洗一把脸,让自己清爽。
燎六村的老戏楼依然是最热闹的地方,高音喇叭里传出锣声、鼓声。台上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场;台下席地而坐的戏迷们的草帽下,仰脸张嘴随着鼓点起伏念念有词。
此刻,脑海中竟浮现出多年前的情景,也是在这个戏园子,二爸把我架到肩膀上,站在人群当中,竟然不知疲倦的看完了一本戏。几次都想开口向群友索要易俗社的戏票,好请他老家坐在大剧场欣赏名角儿的表演,却未能如愿。
锣声鼓声渐远,借着庙会搭台,春季物资交流会正在热热闹闹进行。各色帐篷一溜烟摆在街市上,帐篷里时尚的衣服在春风的吹动下吸引着口袋鼓鼓的村民。
年轻的姑娘媳妇三五成群,结伴儿钻进帐篷,取下自己心仪的衣服在身上比划着,装点自己心中的美丽。
经销眼镜的商贩一遍一遍播放着“电钻钻不透、钢丝球划不烂”的广告,吹捧的吆喝自己的商品。骑着摩托车的青年人停在摊儿前,精心挑选着酷派的饰物。
荞面饸饹摊上的男女配合默契,男的将嫩绿色的面团放到哪个长长的木质架子上,侧身跳上去,缓缓下压,那一头,细细的饸饹面如抽丝般滑入滚烫的锅中。女的用灶滤捞起、过水,黄澄澄饸饹面在灶滤里上下颠上几下,滤去生水,倒入碗中,调上鹅黄色的芥末,鲜红的油泼辣子,和咀头村的小米醋,撒上绿色的香葱。坐在长板凳上的人们,眼睛随着这一系列的动作转动,接过这蓝花瓷布碗盛放的艺术,迫不及待的吸溜着,眼含泪花,却直呼过瘾。
今年的三月会,除了服装鞋帽、针头线脑,菜秧子、农具,还有了整车的鲜花、绿植,富足了的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享受。
小轿车在韦鸣路上一溜溜的摆开,三三五五看似老实巴交的农民也走上前去,左摸摸、右瞧瞧打问着车辆的性价比,在推销员巧舌如簧的介绍下登车试驾,洋溢出一派富足后的自信。
庙会搭台,物资交流、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充盈着整个市场,活跃着东原上的经济,也充实着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