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阳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
文化发展有自身规律不宜模仿西方
主持人: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已经圆满闭幕,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您今年都提出了哪些提案?
杨晓阳:这次在政协会上我有几个提案,但是最重要的是一个关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这个提案。题目叫《中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刻不容缓》。
主持人:文化的发展是党中央非常关心的问题,您认为目前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方面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杨晓阳:中国的文化发展一直跟社会发展是同步的,中国是文化大国、是文明古国。在中国谈文化永远是一个谈不完的话题。尤其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的成就,由于经济取得的成就,影响了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也被提到了一个高度。因为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的经济、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人们对古代的文化是认同的,但是对于我们当下的文化,特别是新中国60年以来的文化,对于我们这200年来的文化,可以说西方社会有很多的看法。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当下的文化要影响世界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在六中全会以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各级政府一个硬性指标。这样以来全国上下对文化都非常的重视,得到了人力、物力、资金的支持,硬件的建设、项目的设置,想要在短时间进行很大规模的文化建设。
但是,这个文化的发展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跟社会同步进行的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文化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如果说我们把它作为硬性的指标,在规定的时间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我想是不客观的。我觉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提法是很正确的。因为我们的文化发展,经济主要是在经济政策、经济技术在模仿西方,这个模仿是很快的,但是文化的发展是不能模仿的。
文化建设要避免刮“低层次重复建设”风
杨晓阳说,抓文化跟抓经济一样就形成一股风,这种风有很好的导向,但是它缺乏整体的布局,缺乏本质上的文化本体建设的科学性。使得全国上下投了很多资金,但是可能在低层次徘徊,低层次重复,甚至还有一些庸俗文化。如果不进行分辨,低层次的文化发展起来,那对文化是一种破坏。由于我们对很多事物的认识缺乏一种长远的观点,缺乏科学的一种态度,在建设的同时还有破坏,这个观点听起来好像是耸人听闻,但是是客观存在的。
他说,第一轮大城市进行“西化”,中国的城市都成了西方的城市;第二轮在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进行“西化”;农村地区的改造,尽管国家有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定,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说几个文物点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
“大面积新农村的改造,把过去几千年形成的,适宜的民族生存文化破坏了,代之就是像鸟笼子一样的楼房,这样的复制它的文化何在?”杨晓阳指出,一个民族生存,需要经过千百年的选择,现在国家拨一笔钱建设新农村,从文化角度考虑得较少。
国家文化的发展需要系统战略
主持人: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个非常系统的文化战略,您觉得中国现在文化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解决之道,如果我们设立一个文化发展的战略,它应该从哪些方面考量呢?
杨晓阳: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实践当中取得的,如何用认识到的规律指导实践是很重要的。如果说我们缺乏对文化的本质认识,就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于庸俗文化和高雅文化、长远文化和短期文化的认识,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它的破坏力很大。所以,我觉得对于国家层面的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刻不容缓。如果国家层面没有高端文化发展的战略,让低俗文化呈泛滥的状态,是很可怕的。在这种状况下产生的文化不会对一个大国的掘起有促进作用、有正面的支撑作用,它反倒会延迟这个进程,破坏这个方向,使得我们的文化发展可能要走回头路。
文化发展的本质是靠战略,不是靠设计出来的。它是在我们社会正常运行过程当中,必然产生的一种文化需要,最后形成文化的方方面面。但是作为一个大国,在发展过程当中,应该是自然的发展,符合文化本体发展规律的同时和经济的长处相结合。目前的情况是,政府拨款,给出硬性指标和任务,可能打破了文化发展的本质规律。这时,就要研究自然规律,提取自然规律要害因素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文化发展就要设计一个高层次的目标,避免毁灭,避免破坏,使得经济健康发展。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