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给女追花灯
清晨,全家出动去给女儿追灯。
娘家蒸的“鹣鹣”馍
“竹竿挂灯,节节高”体现的是陕西关中腹地长安和周边地区的人们,在正月里给第一年出嫁的女儿追灯“送节”的民俗。人们依据俗语“三、六、九向前走”选择在初六、初九或十三这几个吉祥的日子,全家出动到女儿家。而此行必带的“东西”是娘家妈亲手蒸制的十六个“鹣鹣”馍——八个枣馅、八个核桃馅,以及六个花糕或“鱼儿”馍。《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魚之瑞”,所以,鸟及鱼蕴含吉祥、生育之意。仔细看,馍上用黒豆点眼,个个栩栩如生。另外,娘家人的手上还拿两根枝叶茂盛的青竹,上面挂着鲜艳的灯笼。正月里,三五成群的送灯人和飘逸的大红、桃红灯笼流连在乡村的道路上,欢快的孩子穿着节日的盛装,跳跳蹦蹦嬉戏玩耍,麦苗儿时不时露出笑脸,迎接春天,好一幅美丽的乡间风景画。
家家户户门头红灯高挂,加上阵阵鞭炮以及条条红对联,把年节装点得趣味盎然、欢天喜地。的确,灯笼是过年最重要的符号之一,早在西汉时就有了宫廷灯,盛唐时广传于民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追灯”民俗味极其浓郁,送灯的人要在进屋前点亮一对大宫灯,寓意“点亮女儿和女婿美好的希望”,还有一对莲花灯隐含“莲里生子”之意,另外一对小小红灯又叫“引灯”,期盼女儿和女婿衍生后代。娘家人进门后,婆家人接过灯,将其挂在门头“高照”。并且将挑灯的两根青竹子种植在自家院子或地头,让其生根发芽,根深叶茂。竹子属于常绿草本植物,易繁殖,且生命力强。用此借物寓意,祝愿女儿女婿小两口生活节节高,幸福美满,早生贵子。
待到女儿生子后,就变成舅舅和外公外婆给外甥外孙送灯了,有小型火罐灯或生肖电子灯,每年都有变化,一直送到孩子十二周岁,叫 “完灯”或 “全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二岁这年送的是一对大红宫灯,民间流传的大红宫灯制作很讲究,灯上孔为天,下孔为地,灯内四个支干为春夏秋冬,12个竹插扎为圆形 (现在一般用铁丝和细钢筋机制而成),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同时送的还有一对老虎或双鱼形状的大花糕,若是男孩则寓意勃勃虎气,是女儿则寓意像鱼儿一样活泼可爱。也有送鞋子、雨伞、衣物的习俗,希望孩子经风雨见世面。而婆家这边,不仅设宴招待亲朋邻里,还要叫戏班子唱戏,隆重庆贺,祝孩子从今往后健健康康长大成人。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中国年画:贴得人间喜气
- 下一篇:陕西方言“吃”和“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